开艘航母去抗日
超小超大

019决战前夕

  林远在叶志超那里住了一天,这一天里,叶志超争分夺秒地收拢残部,林远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北京舰保持通话,从通话里,他了解到,舰上战士士气高昂,随时准备出击打击日军。

  陆战队已经全部上岸,一边看守联合舰队的战俘,一边训练被解救的清军战俘,林远了解到,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可用于陆战的人员太少,被解救的清军战俘共计143人,可是大多数有伤病在身。

  舰载机部队在林远下达作战命令之后,对日军各种军事目标进行了不间断地空中打击,在预警机的监控下,日军的电报机只要一开机,就会被摧毁,所以,日军和外界的联系已经基本中断;舰载机部队对于日军的火炮等重武器也经行了地毯式的摧毁。

  时间已经是9月20日了,这一天,清廷传来消息,任命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北洋军务,率所部毅军驻防九连城。宋庆因同太平军和捻军作战有功,赐“毅勇巴图鲁”勇士称号,所以他所部的军队称为毅军。

  尽管宋庆的官名是四川提督,可是他的毅军却驻防在旅顺。大家都知道,清军入关,靠的是八旗兵,八旗兵入关之后很快就迷上了提笼架鸟的少爷生活,所以等到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靠的是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军,这个时间是公元1673年,等到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经过了二百年和平的绿营军也用不成了,所以清廷不得不依靠地主武装,也就是乡团,勇营,大家很熟悉的就是湘军,淮军,宋庆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为了给这些人一个编制,就跨地域进行安排,所以尽管宋庆驻防旅顺,可官职是四川提督。

  叶志超很清楚清廷的意思,任命宋庆帮办北洋军务,驻防九连城,而不是协助自己防守,就是说朝廷要拿自己开刀了,平一平清流言官的口,让老佛爷安心的过生日,让光绪皇上做个大孝子。所以叶志超在9月20日中午就率兵前往义州。

  林远跟随叶志超到达了义州,义州已经知道了平壤溃败的消息,城内守军人人自危,随时准备撤过鸭绿江回国,随着主帅的归来,城内守军才稍稍定了神。

  叶志超到达义州之后立刻召开了作战会议,林远也参加了会议。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尽管日军能封锁住主帅阵亡的消息,可是仁川港的粮草军械被炸毁这么大的消息,是怎么也封不住的,所以叶志超也就听说了这个消息,他见事实果然如同林远所说,对于林远更加重视起来。

  参加会议的都是原来驻守平壤的各部队统领,大家对刚刚的失败还心有余悸,担心朝廷哪天来治他们的罪,所以也想在平壤做出些光彩的事情来,抱住脑袋和脑袋上的官帽子。

  首先发言的是卫汝贵,林远当然知道他,他是盛军总统,乡团勇营各只军队的番号习惯从统军大将的名号取字为名,盛军的“盛”字,就是取自创始人周盛波,周盛传的名字。

  卫汝贵后来被认定为兵败的罪魁,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此后,很多史书众口铄金地把他说成是民族的罪人。

  卫汝贵在撤退的时候一路收集残兵,竟集结了盛军八成左右的兵力,因此在几只部队中,以他的部队人数最多,他说:“要想打回平壤,我看不太容易,首先是兵力,我们现在各部队加在一起不到五千人,平壤城中驻守的日军精锐却有一万多人;其次是武器装备,平壤撤退,几乎把全部的火炮和加特林速射炮都扔下了,现在部队就剩下步枪了。”

  林远通过自己的观察,看出卫汝贵为人还是很朴实坦诚的,听他手下的士兵说,他在平壤之战中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对他又多了几分敬意。

  林远说:“卫将军不用担心,现在城中的日军缺吃少穿,高层将领又遭到刺杀,不战自乱,所以人数上左将军不用担心;重武器嘛,日军的重武器已经被我们打击殆尽,所以我们也不需要什么重武器。”

  众人听了这话,没有不惊奇的,叶志超问道:“林先生刚刚说日军的重武器被你们打击殆尽,不知林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林远心想:“我要说我们是从21世纪来,我们有飞机,导弹,你们信吗!”于是林远说道:“我们在朝鲜各地搜罗高人隐士,能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刺杀日军高官,炸毁日军武器,都是这些人所为!”

  叶志超虽然不信,但是他从心底愿意相信,因为这样的话,他打下平壤就多了几分胜算,也能保住自己的人头。

  于是叶志超说:“那我们就来商讨一下如何攻击平壤?诸公都清楚,日军攻打平壤的时候,在各个方向上实现了对平壤的战略包围,在攻打的时候,采用了三路并进的打法,同时从北,南,西三个方向进攻,要不是我们弹尽粮绝,他们想要攻下平壤是很难的。现在我们想要打回去,牡丹台是绕不过去的!”

  在场的众人都明白,牡丹台是平壤外围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平壤,如果在牡丹台上架设火炮,整个平壤都会处在炮火的打击之下,平壤战役中,日军就是这样做的。但是牡丹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部队又缺乏重武器,想打下牡丹台,简直是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这时林远笑道:“这一点大家不必担心,我们为非要打下牡丹台呢?战争的决定力量是人,我们此战,就是要打击日军的有生力量,就是歼灭他们的人,那个时候,不论是牡丹台还是平壤,甚至是仁川,汉城,都是我军的囊中之物!”

  卫汝贵说:“林先生说得容易,可是日军坚守不出,我们怎么歼灭他们的人呢?”

  林远说:“诸位都清楚牡丹台的重要性,城中的日军比我们更清楚,如果我们的人抢占了牡丹台,他们一定会投入重兵把它夺回来,我们的作战目标就是--由我们的人抢占牡丹台,等到日军大部队合围之时,诸位率军打击他们的增援部队,一举全歼日军!”

  卫汝贵问道:“那你们的人怎么抢占牡丹台呢?”

  林远笑笑说:“这个我们自有办法,不劳卫将军费心。”

  叶志超点点头,说:“这个方法甚妙,我们即日启程,到时候,我们在平壤城中置酒高会,以庆胜利!”

  依照林远的计策,清军没有携带重武器,只携带了轻武器和大量的粮食,又都是骑兵,所以行军速度很快,三日之后,9月23日下午六点,部队主力就抵达了牡丹台外五公里的地方!

  等到平壤城里的日军兵围牡丹台,清军就向日军进攻!

  林远的通讯器响了,陈飞的声音传来:“陆战队已经做好机降准备,随时可以抢占牡丹台主阵地!”

  林远平静地下达了命令:“按计划攻击!”

  他看看了安静的天空,夜幕深沉,如同一片沉默的大海,他默默地告诉自己:决战就要开始了!

开艘航母去抗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抗战侦察兵 连载中
抗战侦察兵
千重草
简介:侦察兵高全来到了1933年的长城罗文峪,英勇的二十九军正在和日寇浴血厮杀。靠着在现代军队中练就的过人身手,投入到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抗日战争中来。一次次残酷的战争,一回回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会战,一个个臭名昭著、双手沾满我国人民鲜血的屠夫、战犯、刽子手,一位位大智大勇、奋勇抗击日寇,在抗战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上将军。从士兵到将军,身经百战,不为别的,只为在这场战争中多杀几个小鬼子,只为能多保全几个我中华百姓,只为了受尽屈辱、苦难深重的祖国从此少经受几分磨难。建了个书友群,“抗战爱好者”,群号:332158322有兴趣的书友欢迎加入★推荐朋友一本书《抗战武侠》★(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皆属巧合)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66.2万字6年前
卡蒂 连载中
卡蒂
就叫游客
简介:新大陆,新征程
3.2万字6年前
民国大能 连载中
民国大能
闻人毒笑
简介:中共党史研究员,穿越到了民国时代,你说他会干什么?毛伟人说:“李铁是个好同志呀!”蒋总统说:“都怪我不重用李铁,要不我也不会兵败给共-匪。”土肥原说:“李铁不死,帝国难安。”邦德说:“李铁是我的偶像,谁骂他我跟谁急。”胡佛说:“什么?你说我是世界特工之王?你想害死我么?这事要是让李铁知道不要紧,要是让他那些手下知道了。我还能活么?来人呀!将这人给我抓起来。电刑侍候,查查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故意派来整我来的。”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08.4万字5年前
历史辟谣 连载中
历史辟谣
富江的小信徒
简介:我写这本书只是为了洗清拉些历史上的真相
1.7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
世界将染上英雄的颜色01 连载中
世界将染上英雄的颜色01
天才喀秋莎
一个潘多拉盒子引发的长达80年的斗争,现在还仅仅是开始。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宇宙。不一样的时间。是进化还是创造,是改良还是变革?一切从1934年开始。
5.3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