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爆发在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其实双方真正全力投入的只是师级规模部队的激战,是整个朝鲜战场自六月份之前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这场为了争夺铁原、金化,这两个日军在朝鲜中部防御体系的两个点,将铁原周边的山地变成了一个血腥的战场。
在这场持续了二十天的铁原争夺战之中,抗联以地面炮火的支持为主。出动的部分航空兵,则主要对纵深日军的补给线和交通线实施火力压制,并未参与一线作战支援。而此刻的日本朝鲜军所属航空兵,也已经无力提供任何的支援。也就是说此次铁原争夺战,双方是以地面作战为主。
之前战事虽说不断,但是在双方都有意识的克制之下,战斗规模始终控制在战术规模。更多的作战,甚至在营连一级拔点作战的朝鲜半岛。此次铁原争夺战,可算的上是规模空前的一场大战。
而原本此次铁原争夺战,杜开山上报的日期是二月上旬,预定展开的攻击时间是二月中旬。而以杜开山的性格,肯定是边上报边做准备。搞不好上报的时候,甚至已经基本上完成战前准备。只是杜开山的报告虽说获得杨震的批准,但杨震却将攻击时间改为了三月上旬。
同时杨震在批复报告之中,将杜开山原定的铁原、金化同时展开攻击的作战计划,改为以铁原为重点攻击,金化为辅助攻击方向。将投入兵力的规模,也从两个师改为一个师。在两翼也分别从两个师以及朝鲜独立军一个军团的规模,压缩到了一个师与一部。
对于杨震将攻击时间向后推迟,杜开山还可以理解。因为安奉铁路还在抢修,刚刚开化的鸭绿江上的浮桥还没有完成修建。但是对于杨震将攻击规模由集团军,一下子压缩到实际上师一级的攻势,杜开山就多少有些不理解。
以杜开山的心气,那里会只满足于夺取铁原和金化?他的真正目标放在了距离汉城,不过六十多公里的涟川,甚至可以说更南一些汶川、抱川。如果战事进展按照自己设想来,他不介意直插的议政府。
可一号压缩了投入的兵力,将此次战役规模从预订的集团军规模,一直压缩的师一级,这多少有些让他泄气。按照一号规定投入的兵力数量,根本就不足以保证他将战线,南推至汶川、抱川一线。
在金化与铁原方向当面的日军,为朝鲜军所属之第五十八军下属第一三七师团与独立第一三三旅团。而在这些日军身后的纵深,汶川至抱川一线还有日军第一五零师团、独立一二七旅团。没有足够的兵力,他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
但除了一个眼下东北所有的精力,要全力保证关内战场下一步作战计划之外,杨震却没有给杜开山更多的解释。只是告诉杜开山还有一线指挥的马春生,这两个好战分子如果不接受的话,这个作战计划直接取消。
尽管无论是一线指挥的马春生,还是眼下接替王效明,负责指挥整个朝鲜半岛作战杜开山,都知道一号这个理由不过是借口。但两个人外加随后调到朝鲜,担任朝鲜集群政委的黄玉清,谁也没有敢在追问下去。
在华北战场被杨震敲打之后,杜开山的性格改变了许多。以往那种一到了战场上,便胆大包天的性格,也逐渐的沉稳了许多。这次杨震压缩战役规模,他还是老实的按照杨震的要求部署,没有在搞什么幺蛾子。
实际上杨震并非是不同意,在朝鲜境内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势,将战线尽可能的向南推。眼下的他也正在暗中全力准备下一步,在朝鲜境内的总攻击。但他认为至少在眼下,对朝鲜军全面攻击还不到时机。
相对于只看朝鲜局势的杜开山来说,他的视线要看向更多的方向。不仅是此时关内正在全力准备的江淮战役,还有更远的太平洋战场。杜开山只看到了朝鲜方向的形势,但是他的目光不能如此的狭窄。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形势来看,眼下在朝鲜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时机还不是很成熟。最起码眼下朝鲜军虽说重装备不算多,但是所辖两个军九个师团外加三个独立混成旅团的朝鲜军,在兵力数量上还是充足的。
在关东军大部被歼,小部侥幸撤入朝鲜,朝鲜军南撤至朝鲜中部后。为了增加朝鲜半岛的防御,日军大本营以撤入朝鲜的关东军残余部队为基础,紧急为朝鲜军组建了一三七、一五零、三二零三个师团。
为了给这几个新成立的师团补足兵员,日军大本营不仅从国内调集了新编成的一六零师团,以及为朝鲜军调拨四个野战补充队。还在朝鲜南部征集了十余万的朝鲜人,除了编入各个师团之外,还组建了庞大的后备兵力。
这几个师团虽说在重武器上,因为日军在各个方面失利,本土遭受到连续的轰炸略有不足。但是在轻武器上,却因为得到朝鲜日军兵工厂的大力支援,还是相当的充足。清一色的九九式步枪,一式重机枪和轻机枪。掷弹筒和步兵炮的数量,尤其是迫击炮的数量还是相当的充足。
海运路线被切断,本土生产的武器运不出去。相对于基本上已经混到自给自足的南方军来说。此刻的朝鲜军因为紧靠本土的优势,反倒是获得了大批新式武器补充。尽管重武器的数量不足,但是轻武器的性能却大幅度的增加。
为了增加朝鲜军的火力,在重武器产量一再下降,有限的产能还要保证本土防御的情况之下。日军大本营还苦心从海军的仓库里面,抽调了一批老式轻便一些的舰炮,经过改装后配发给朝鲜军。
这其中除了十余门一百二十毫米舰炮之外,还有大量的老式阿姆斯特朗七十六毫米、五十七毫米舰炮,甚至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老古董,哈奇开斯四十七毫米、三十七毫米的速射舰炮,被加装上牵引装置配备给朝鲜军使用。
这些老式舰炮改成的架退式火炮,虽说岁数大了一些。有一些甚至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比操纵他们的日军士兵年龄还要大。但是对于眼下已经开始缺乏重武器的日军来说,有总比没有要强的多。
反正这些中小口径老式舰炮,已经对付不了美军的舰艇。而留在海军的仓库之中,也早晚要被可恶的米畜和支那人的轰炸机炸光,还不如拉出来发挥余热。至少作为对地支援火力来说,还是应该可以的。
当年英国人在布尔战争期间,俄国人在旅顺口战役期间,不都是这么做的吗?拆卸下来舰炮加入地面作战,以弥补地面火力的不足。现在帝国大口径火炮缺乏,就连山野炮也不富裕。这些老式火炮发挥余热,也算是用到地方。就算全都丢了,也没有什么可心疼的。
而相对于眼下规模庞大,大口径的火炮以及日军制式山野炮数量不足,但是中小口径杂牌火炮数量却不少的朝鲜军。抗联能用于朝鲜战场上的,只有先期出关的晋察冀部队一部,以及留守的部队中五个师。
除了这五个师的其余留守部队除了还在整补,暂时无法入朝参战之外。按照中央的要求,还有三个师编为一个纵队,由王效明指挥部署在北宁铁路锦西至山海关沿线,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入关参战。正因为中央的这个要求,杨震在整补的时候只能优先这三个师。
而原来已经整训完成的几万后备兵员,此刻早就已经编入入关参战的主力部队。留守部队现在除了朝鲜战场的五个师,以及山地步兵一师之外,其余的几乎全部不满编,而坦克部队的满编率甚至还不到五成。
美国人最后转来的一批德制坦克,以及四四年从苏联人手中搞到的最后一批德制坦克,已经全部补充给了入关的装甲部队。抗联自己制造的苏式T三四坦克,也大部分转交给了山东军区,组建山东军区坦克部队。
甚至就连美援坦克的相当一部分,也几乎全部补充给了入关部队。眼下留守东北的坦克部队,补充速度极其缓慢。这种情况之下杨震认为,至少留守东北的主力师全部整补完成之前,抗联在朝鲜战场还是应该以守势为主。
最关键的是杨震压缩战役规模的原因,是他认为眼下在朝鲜战场上发动大规模进攻,还没有到最有利的时机。至少从眼下的太平洋战场上来看,在美军未结束硫磺岛作战之前,在朝鲜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还是有些时机不成熟。
所以杨震的主要态度还是,眼下除了关内战场之外,在整个东北军区目前的作战范围之内,还是以坐山观虎斗为好。朝鲜战场上的战斗规模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上,因为一旦规模扩大,最终需要多少部队填进去,那可就没有一个准了。
而眼下东北留守部队,根本就没有那个实力去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攻坚作战。尤其还是朝鲜北部交通系统,还远未恢复的情况之下。而最起码在某些事情达到杨震期待的范围之前,杨震并不想将战役规模搞的过大。
至少在与日本本土只有一道海峡之隔,可以短时间之内得到本土快速增援的朝鲜军,无法在获得外援之前,就还没有到最后的时机。当然这其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杨震不说别人也无从得知。
对于杨震控制节奏和度的这个思路,作为参谋长郭炳勋还是很赞同的。实际上郭炳勋认为战争已经打到这个地步,在朝鲜战场上还是应该以目前的拔点作战,以及团一级的蚕食战术为主。
至于针对已经到达日本本土边上,恐怕会面临日本人越来越强烈抵抗的大规模攻坚作战。还是应该让虽说两面作战,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力,还是相当充足美国人去承担。尤其是日本是一个四周濒海的岛国,这种相对于是对于日本本土的进攻,应该让美国人去做。
眼下整个东北根据地,已经到了该修养生息的时候。控制好作战规模,尽可能的不将战事扩大,也有利东北根据地修养生息、恢复元气。郭炳勋认为对于眼下的东北来说,没有比修养生息更重要的事情了。
抗日之我为战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