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超小超大

第六十章出任千总上

  其实在曾化龙心里,早就存在了这个念头。

  按明朝惯例,是由文官节制武将,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巡抚为一地的最高军政大员,管辖范围区内的所有守备、指挥、同知、千户甚致是参将、总兵都归他管辖。但巡抚本身却是不掌兵的,只有调兵之权,。如果是在正常时候,当然无关紧耍,只要巡抚一下令,谁敢不听从。

  但现在正是天下大乱的时候,朝廷对地方和掌兵大将的控制力度,以经下降了许多,谁手里有兵有将,有粮有枪谁就是大爷,特别是一些掌握重兵的大将,基本就是拿朝廷的旨意当擦屁纸,看完就扔,执不执行全看心情好坏。而朝廷还不能过份得罪他们,万一逼急了也从了贼,或着投降了关外的满淸,那可就更遭了。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左良玉,朝廷对他还只能哄着玩。

  且此什么巡抚、总督、督师这类地方大员,在以前听起来虽然牛皮哄哄,威风凛凛,但在这个时期却是受夹板气的主,上面有朝廷逼着,下面有武将顶牛,两头都受气,里外不是人。过去被任命剿灭流寇的朝廷大员,如陈奇瑜、杨嗣昌、包括洪承畴,都吃过武将不听调遣的亏。

  在山东地区虽然沒有左良玉那样手握重兵的大将,但卫所的军马也都掌握在地方将领手里,他们虽然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朝廷命令,但接到将令之后,不是百般推托,就是阳奉阴违,或者表面应承,暗中下套下拌,反正就是以保存自己的实力为先,再或者就是向朝廷要饷。曾化龙虽然是登莱巡抚,实际上也就是个光杆司令,谁都支使不动。

  其实曾化龙到山东上任的时候,到是怀着万丈雄心,很想在登莱地区做一番事情来的,但到任了几个月之后才发现,原来在这块地方里,除了自已手底下的几百家丁之外,觉得谁都靠不住。因此他也迫切的希望能够拉扯起一个自己班底,找几个自己能信得过又有能力的武将,来帮自己一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曾化龙看到沂水县发上去的告捷公文,就隐隐觉得这个民团或许正是自己需要的,因此才不惜以巡抚的身份屈尊大驾,来到清水村来,就是想来碰碰运气。

  结果到了清水村,见到商毅之后,通过和他的一番交谈,并亲自了解了剿灭青狼峰贼匪的经过,又看过了民团的演练之后。曾化龙发现商毅这个人虽然年轻,但为人沉稳,举止得当,不仅精通兵法,而且还善于练兵,虽然只不过是一个民团,就被他整得比官兵还要强,如果借机向朝廷荐举,不仅是为国求贤,也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亲信大将,让他训练出一支劲旅官军,对自已在山东大展拳脚,一展抱负,是大有益处的。

  千户虽然一般都是由军户世袭,但在现在这个时候,也可以作特殊处理,只要把商毅原来的户籍转为军户就行了,反正现在奇山所也是一个空缺,因此只要是由曾化龙出面向朝廷荐举,批下来基本足没有问题。而千户虽然不是什么高级武将,但也有正五品,手底下的士兵核定标准是一千二百人,以商毅这么年轻,就从平民百姓一跃就成为五品武将,几乎就是一步登天了。而且从此以后,他的后人中只要有男丁,只要不犯大错,就可以永远世袭这个奇山所千户的职位。

  因此曾化龙身边的一干文臣武将都盯着商毅,目光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之情。就连周世奇也大为震惊,虽然他也估计到商毅绝不仅仅会曲尊一个民团教师,但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就发达起来了,而且还受到巡抚大人的赏识,日后继续晋升,也不是难事。同时又大为但心,奇山所离沂水县有六百多里,商毅这一走,民团可怎么办?万一他再把民团的人带走,那又怎么办?岂不是要马上撒摊子吗?

  就在这时,只听商毅道:“大人,请恕草民不能从命。”

  这一下不仅是其他人,就连曾化龙也惊呆了,他还从来没想到商毅会拒绝,难到说他认为做武将没有前途,打算考科举吗?这也不是不可能,因为明朝一直都是文尊武卑,因此既使是有人想来从军,也先考科举,进入文官系统,然后再转武职,来个曲线救国。只是商毅现在连个秀才都不是,再者将上千户也可以重新再考科举的。

  因此曾化龙徐徐道:“这又是为何呢?如今大明天下不宁,内有贼匪丛生,外有鞑子在侧,本官见你确实有真材实学,为何不愿为官,为朝廷尽力呢?莫非是嫌弃千户太小吗?”

  商毅忙道:“大人误会了,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何况商毅身为大明子民,自当为国尽力,又岂能嫌弃官职大小?”

  曾化龙点点头,道:“那又是为何呢?”

  商毅道:“当初草民在清水村组建民团,就是希望保卫乡亲,并不奢求为官显胜,而奇山所位于登州沿海,离沂水县有五六百里,草民如果去奇山所就任,只怕就难以再回这清水村。草民实在舍不下这里的乡亲们,因此只想大人将草民安排在就近地区,草民定然绝不推辞。”

  “哦!”曾化龙到沒想到商毅会是这个理由,不过恋乡顾土也是人之常情,这不正好也说明商毅是个重情谊的人吗?那么现在自己提拔了他,那么他一定会感念自己的提携之恩。就像左良玉现在如此飞扬拔扈,连朝廷的旨意都可以不放在眼里,但对当初提拔自己的候恂却始终尊敬有加,候恂的话有时比圣旨还有效。自己说不定也能做个候恂。

  而在另一边,周世奇差一点都落了泪,沒想到商毅对淸水村怀着这么深的感情,忍不住偷偷看了周少卿一看,见周少卿低下了头,面有愧色。

  人都是有感情的,在清水村生活了两个多月,商毅确实有些不忍离开,但这仅仅只是他拒绝的原因之一。其实对商毅来说,作一个地方性带兵的小武将,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千户虽然不算大官,但有自己掌握的人马军户,而且在所里这一亩三分地上,就是土皇帝。可以名正言顺的练兵,扩军、屯土、招收流民,造火器,配火药。甚至是主动出击、抄山剿匪都不会有顾忌。许乡民团做不了的事,都可以正大光明来做。

  但现在商毅以经在这一带建立了一个相当扎实的基础,除了清水村、八角台村、十里屯村以外,王家大屯和七柳镇以经就等于是商毅的私人势力了,这么好的基础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一但到了奇山所,一切又要从头开始。而且奇山所就在曾化龙的眼皮底下,想干点什么都要小心谨慎,那有在这里这么宽松。因此商毅就只想在这附近混个官当,要么就宁可还在清水村当个民团总教师,绝不离开这里太远。

  曾化龙也沉呤起来,一时众人都不说话了。

  过了好一会儿,青州知府孟宏恭才道:“巡抚大人,关于举荐商毅一事,卑职到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曾化龙看了他一眼,道:“说吧。”

  孟宏恭道:“大人为国求贤,提携后进,虚怀若谷,令人敬佩。而商毅眷恋故土,不忘乡亲,也是仁心可嘉。依卑职看,不如就在青州府境內,为他安排一个职位,则两全其美,岂不皆大欢喜吗?”

  曾化龙点了点头,道:“青州府内有什么空缺职位吗?”

  孟宏恭道:“回禀大人,在青州府境内,沂水县东北三十里,为沂水临驹两县交界处,有一穆陵关,原设巡检司,但如今匪盗丛生,巡检司也难维护地方。因此依卑职之见,不如举荐商毅为青州卫千总,驻守穆陵关。一则使商毅军入伍,为朝廷尽力,二也可成全商毅保卫乡土之心,一举二得,日后有功,再慢慢提升也不晚。如果因为缺少品级,则不访向五军督提府伸报,加团练守备行千户事之衔。”

  曾化龙想了一想,千总和千户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千总是一个沒有品级的地区武官街,另外也不能世袭,虽然治下也有一千人的标准,但比起千户来,还是差了许多。虽然品级的问题,也确实可以如孟宏恭所说,为商毅申报一个团练守备行千户事就可以解决,但毕竟是个的虚衔。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由巡抚直接委任,不用经过五军督提府。

  因此又问道:“商毅,你的意思呢?”

  其实商毅根本就弄不懂这里面还有这么多文章,不过他知道千总也是一个低级武官,标下一千人,而目也听明白了,让他驻守穆陵关,也就是在那里算一把手。离沂水县也不远。因此也不在推辞,立刻道:“草民自当从命。”

  曾从龙点了点头,他原想把商毅安排在自己身边,但这样也不错,都是自己举荐,也满足了商毅的需要,至于把商毅培养成自己的得力助手,以后再逐步来,只耍他真有能力,还怕得不到晋升的机会吗?于是点点头,道:“好吧!我回登州之后,就立刻下公文来。” 转头对孟宏恭道:“孟知府,日后商毅在你的治下为官,还要多多教导才是。”

  孟宏恭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会细心教导。”

  他看得很清楚,巡抚是很看好商毅的,只要自己把商毅安排好了,曾化龙一定高兴。而且刚才他也看出来,商毅确实是个将材,有他在自己境內坐镇,大概也会安稳两年。

  就在众人觉得皆大欢喜的时侯,忽然有人来报,有一支匪贼来进攻沂水县。

龙啸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小侯爷 连载中
三国小侯爷
东一方
简介:男儿壮志,娶娇妻美妾,收谋士猛将。重生三国,成为刘表之子。重活第三世,看刘修崛起荆州,战天下英雄。本书数字版权由“当当”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66.8万字6年前
我欲扬明 连载中
我欲扬明
红尘俗世蒙面人1
简介:当了皇帝,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铮铮直臣,为何反对强国富民的新政?权相阉宦,为何却成为改革的推动者?正气与私欲的激烈交锋,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残酷斗争,是人改变了历史,还是历史改变了人?附身酒色昏君,重振大明河山,一切都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开始……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50.6万字6年前
麻雀之海棠依旧 连载中
麻雀之海棠依旧
xback-瞳儿
简介:喜欢的话,可以加我的QQ和微信QQ:2014511509微信:13933729281谢谢喜欢这本书的网友们,我会尽量更新的
0.9万字6年前
国防生2 连载中
国防生2
青栀_814788694
暂无介绍哦~
2.6万字5年前
爱园的奥托斯莫 连载中
爱园的奥托斯莫
我永远喜欢飞姐
爱园,一种社会构想的名字。奥托斯莫,利他主义,被用来命名一种新的智慧生物。
0.4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