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男儿行
超小超大

第二十三章浑水摸鱼

  那个不爱说话的救护兵不在拼刺刀的序列里,他的任务只有一个,趁着双方混战的时候,尽可能多的把阵亡日军的武器弹药拖回阵地,阵地里还有两个大腿受伤但双手完好的伤兵会使用抢回来的武器弹药为大家提供火力支援。

  老兵说话的语速很快,快到唐城不用心都听不清的地步,攥着架了刺刀的步枪,唐城的心一直在怦怦狂跳。用子弹远距离射杀日军他都做不到,现在要他挺着刺刀上去和日军拼杀,这不是要他上去送死吗?唐城想过趁乱逃命,可那名腰部中弹的老兵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几个新兵,唐城知道若是自己流露出想要逃命的举动,老兵手中的刺刀一准会朝自己刺过来。

  “纳尼?”看着从废墟中陆续站起来的身影,带队指挥进攻的日军军官笑了,支那人这是要来拼刺刀了,高举起手臂,进攻中的日本兵按照军官的命令停止前进。也不知那日军军官都说了什么,爆发出一阵狂笑的日本兵随即拉动枪栓把枪膛里的子弹都退了出来,看着黄澄澄的子弹掉落在瓦砾碎石中,唐城一帮人都红了眼,老子们要是有这些子弹,鬼才愿意和你们拼刺刀。

  “板载”端着步枪的日本兵高呼着板载冲了过来,20米、15米、10米,就在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近到能看清对面的门牙时,站在前排的老兵突然扬起了枪口大喊道,“开火”。“啪’”“啪”“啪”“啪”“啪”“啪”几乎是已经顶在前排日军胸口的枪口喷吐着枪焰,参差不齐的6声枪响拉开了混战的序幕,“轰”“轰”奋力投掷出去的两枚手榴弹在进攻日军阵型的后侧爆开,夹杂在烟雾中的弹片四散开来,把进攻中的日军截成两段。

  “杀”怒吼声响起,挺着步枪的士兵跃出废墟一样的阵地朝日军扑去,先是不及提防的排枪抵近攒射,然后是手榴弹的侵袭,示意手下士兵进行拼刺战的日军军官恼火之极。支那人太狡猾了,白刃战还没开始,自己手下这40多名帝国士兵就已经伤亡超过三分之一,要不是看到对方已经挺着刺刀杀了过来,他就要下令士兵投掷手雷把这伙狡猾的支那人撕成碎片。

  刺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夺命的寒光,刺刀相交时不但会出现刺耳的声音甚至还会出现火花,不时倒下的身体令混战变的更加混乱不堪。和日军拼刺刀,使用中正步枪或是汉阳造的国军并不占便宜,因为日军的三八步枪加装了刺刀之后会比国军的刺刀长出一截,而正是这一截长度,足以令唐城他们处于劣势甚至会全都死在白刃战下。

  从一开始唐城便知道自己上去和日本兵拼刺刀只能是死的更快,所以他跟着人流跃出阵地之后,并没有傻乎乎端着步枪冲上去和日本兵拼杀,而是直奔地上的一具日本兵尸体。那是被排枪打死的日本兵,枪膛里虽说没有子弹,但尸体腰间的弹盒里一定会有子弹,只要有了子弹,唐城就能用地上的三八步枪射杀混战中的日本兵。连续越过地上的几具日军尸体,唐城合身扑在了最右侧的那具日军尸体身上,距离这具尸体不远就是一处弹坑,那是唐城自认为安全的地方。

  丢掉自己手里还端着的中正步枪,唐城使出全身的气力拖着那具尸体下了弹坑,顾不上抱怨弹坑的浅小,唐城摘下了尸体腰间的弹盒。还好,晃动弹盒能听见响,那就一定是有子弹的,从尸体手里抠出步枪摆在身前,大喜过望的唐城依次打开了皮带上的三个弹盒把子弹都倒了出来。黄澄澄的子弹铺了满满一堆,

  太棒了!唐城强忍着兴奋没有喊出来,心里已是用最大的声音给自己鼓气。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唐城一边轻轻拉开枪栓开始填压子弹,一边用眼睛贼贼地扫视战场,他现在藏身的这个弹坑不算深,不过唐城打算把拖过来的日本兵尸体搭在弹坑外缘,这样唐城既能给自己腾出足够的射击空间,还能用这具日本兵的尸体充当掩护来遮挡日军的子弹。

  唐城端枪而起,将步枪压在死去的日军士兵背上,他已经找到了第一个目标,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日本兵,这家伙一看就是个不好对付的,唐城打算先拿他下手。“啊”就在唐城权力瞄着的时候,那名被他锁定的日本兵突然一个跨步前刺,闪着寒光的刺刀已经是刺穿了一名国军士兵的身体,不过被刺刀刺穿了身体的国军也硬气,硬是用手紧紧攥住了他的刺刀,两人就那么僵持在了一起。

  面对如此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唐城那里还会错过,急忙忙不迭地扣动了扳机。“啪”夹杂在拼杀声中的枪声并没有引起混战双方的注意,不过由于唐城自己的紧张,他的这一枪也打偏了。他居然没有打中目标,唐城在心里强劲地咆哮着,再次拉动枪栓推弹上膛还是瞄向那名日军。刚刚抬脚踹飞了对手的日本兵出现了一个身体的停顿,而恰恰在此时唐城开了第二枪,“啪”目标应声而倒,唐城射出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背脊,从弹孔中腾出的血雾很是显眼。

  击中了第一个,后面的顺畅多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唐城就打光了枪膛里的5发子弹,不过他只击中了两个日本兵,其他的三枪都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和唐城一样也在射杀日本兵的还有伸出侧翼的那三名国军射手,从死尸身上抢回武器弹药的救护兵也在干着同样的事,只不过他的射击准头好像还不如唐城,5发子弹只是击伤了一名日军,其他的子弹差点击伤自己人。

  侧翼的三名国军射手射击的速度远远不是唐城和救护兵所能比拟的,好在他们也从日军尸体身上弄到了三八步枪和有阪步枪弹,在双方短兵相接进行拼刺混战的时候,他们手中的三支步枪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巴嘎,掷弹筒的上,干掉他们。”过于集中的三名国军射手引起了对面日军的注意,日军一直认为白刃战是体现他们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可对手却卑鄙的安排了射手偷袭帝国士兵,这是他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轰”“轰”两枚掷弹筒榴弹在阵地侧翼爆开,扭头看过去的唐城正好看见烟雾中夹杂着的国军军装碎片,不用说侧翼的那三名射手已经完了。上帝保佑我,唐城把枪口移向日军那边,进行白刃战的双方暂时还没有分出优劣,虽说日军有着强悍的拼刺手段和武器长度的优势,可国军悍不畏死的拼杀也让他们很不好受,尤其是那名脖子带伤的国军老兵更是勇不可挡,唐城亲眼看着有不下三个日本兵倒在他的刺刀下。

  “又是一个”唐城扣下扳机的同时,被他锁定的日本兵也栽倒在地,继救护兵那边遭到日军掷弹筒的轰袭之后,藏身弹坑的唐城便成了整个战场唯一能给混战中的国军提供火力支援的人。局势已经开始对国军一边不利,唐城也不再小心翼翼躲藏身形,如果所有人都被日本兵给杀干净了,纵是给自己一千发子弹,躲在弹坑里的自己最终也将会死在日军的刺刀下。

  瞄准、开枪、拉动枪栓推弹上膛、再瞄准、开枪、拉枪栓,唐城麻木的重复着这一整套动作,虽说不是每发子弹都能击中目标,可唐城射击的动作倒是越来越熟练,射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没了最先开枪射击时的恐惧和不安,唐城现在只是把视线里的那些土黄色身影当成是了刘山羊讲过的木桩、石块,他的心里就只有一个目的,推到这些木桩和石块,自己就能活命。

  即便战场上的形势十分混乱,但日军也不至于对唐城这个“火力点”视而不见,他的接连射击很快招来了对方的注意。在日军的掷弹筒轰过两轮之后,侥幸活命的唐城还在开枪,并不是唐城不惊慌和多么冷静,而且此时的唐城已经陷入了一种魔障的境地。射击、装弹、再射击,这就是唐城现在脑子里唯一记得的事,他的射击已经成了一种本能反应,只要他还活着,战场上还有能够移动的土黄色身影,他就一定还会开枪。

  咔!唐城扣动扳机,回应他的却不是期待中的清脆枪响,再次扣动扳机,听到的却依然是咔的一声,心中大惊之下拉开了枪栓,枪膛已是空空如也,原来枪膛里已经没有子弹了。再低头向自己放置子弹的身前看去,唐城心中顿时万念俱灰,从日军尸体上搜来的子弹都打光了,超过30发子弹全都被唐城打了出去。

  这下可糟糕了,进行白刃战的双方已经分出了优劣,人数占优的日军占据了主导,先前那个脖子受伤的老兵已经战死,白刃战幸存下来的9名国军已经被十几个日本兵围在了一起,再有几个回合,这9个人将一个不剩尽数死在日军刺刀之下,可现在唐城却没有子弹了。

烽火男儿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鷹王和他的女兒 连载中
鷹王和他的女兒
屏蔽_498778243
简介:我和米藍的故事,兵王的延續....
116.2万字6年前
无言的历史 连载中
无言的历史
乃亮
简介:小说用回忆和述说的方式,着重描写了一个家族及旁系族亲从满清到民国,抗曰战争,新中国建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所经历的生活。
15.4万字5年前
上古密约之山海经 连载中
上古密约之山海经
安娜王凯丽公主
简介:第一章:讲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故事,上古时代九婴乱世,慕容氏,报兄仇,专研魔之力,继而千年一场养女风波,本剧出于山海经小说一书,金木水火土,五官自我牺牲,敌力而退的故事,最终他们舍生取义,以身锁妖,再一次履行千年以下的保卫天下的约定。
0.1万字5年前
沙盘中的巫女 连载中
沙盘中的巫女
残存的火炬
基于传颂之物世界观的沙盒世界。因为小时候喜欢在沙池幻想世界的演变,另外就是P社游戏影响,本人作为枪毙不冤的十年P社玩家,应该偶尔会有些窒息的操作属于自娱自乐的产物,希望有人喜欢并吐槽(笑
37.0万字5年前
奇士留香之青领神机 连载中
奇士留香之青领神机
余味子
孙文若(荀彧),后世偏称他狗货,但他从没有苟活,而且活的够火!书中的庙堂与江湖、权谋与神书,逐鹿与争霸、红颜与娇娃,给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汉末,一个不一样的狗货。奇士必有奇志,奇志必出奇事,奇事成就奇节,奇节留香百世!三尺微命,入梦背后有何筹谋?一身病骨,为何游走庙堂江湖?十字路头,情怨恩仇初心怎顾?百变红颜,芳心终能安归何处?千年奇书,能否探到真本源出?万古留香,难道奇志得到展舒?————欲解心中迷惘,请看奇士留香。
3.9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