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抗日
超小超大

第四百四十三章王卓然的改变

  第40师团全军覆灭,师团长青木成一中将被活捉,军旗被缴,特别是军旗被缴,这引起了日本大本营的震惊。日本军队特别重视军旗所代表的历史荣誉,这让中国军队往往即使能够打败他们甚至取得全胜,但是却很少能缴获到军旗。战局不顺的情况下首先焚烧军旗,这是日军的一项传统,该传统的象征意义在于表明该部队不惜全体玉碎的决心。那么现在第40师团的军旗被支那人缴获,这是不是意味着前线官兵已经失去武士道精神,不敢以身殉国了呢?这是日本军部的大佬们最担心的。于是他们频频越过陆军省、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阿南惟几和泽田茂直接给前线指挥官下令,督促他们发扬武士道精神,要有以身事国为了天皇陛下不惜玉碎的觉悟,这等于给中村饶雄还有内山英,包括宜春、九江的日军指挥官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让他们未战而先考虑后事,无形中影响了他们的作战部署。

  学兵军出现前,中日之间每逢大战,日军特高课虽然也会收集中国指挥官的资料供已方指挥官参详,但是其象征意义却要远大于实际作用。日军指挥官在战前看上一眼,也不过为了弄清楚自己将击败的支那将军是哪一位而已。学兵军出现以后,特别是先后在天津之战、文安战役、二次长城战役中屡挫日军,与学兵军对仗的日军指挥官先是开始严重关注有关欧阳云的情报,然后开始重视每一个出现在情报上的带有学兵军色彩的中国军官。渐渐的,日军特高课应驻华部队指挥官的要求,开始组建专门的部门收集整理相关的情报,于是不光是学兵军,中国的每一位将军在日军的情报库里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档案。然后每有大战,日军指挥官便会习惯性调阅对手的资料,希望通过了解对手的作战风格、指挥技巧而更好的压制对手。

  中村饶雄和内山英昨晚会下一线部队鼓励士气,正是应军部大佬们的要求。而除此之外,他们做的最充分的准备工作便是研究饶国华的情报资料,以希望能够判断出他会采取怎样的进攻方式好针对性的布置防御。

  饶国华作为曾经的川军将领,而川军是全中国出了名的靠人胜过武器的落后武装的代表。于是中村和内山在判断饶国华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方式一事上很快形成一致意见,认为饶国华会充分发挥其兵力优势,一开战就会投入饱和兵力。“支那人要打人海战术,那我们的地下工事就能发挥作用了,如果能够一举粉碎支那人明天的进攻,那么必然会重挫其士气,也许支那人会就此放弃也说不定,”内山英如此说道。两个人就当做饶国华会采取厚实攻势了,于是在要塞最前沿的地下工事里面足足布置了两个大队的兵力。

  然后,当学兵军的重炮部队开始集中火力轰击某一片区域的时候,小鬼子就悲剧了。驻守在那片区域的鬼子足有三百余人,炮击结束,三百余人被直接炸死两百余,其他人也皆被震死。而临近暗堡和坑道里的鬼子也被震伤几百个。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如同闷雷一般经过地下坑道传入中村和内山的耳朵,感受着山体的震动,被簌簌而下的沙石淋了个灰头土脸,两鬼子的面色都变了。

  “是重炮!”内山的声音有些颤抖。

  中村一脸的汗水,小眼睛里面闪烁着凶光,沉声道:“区域集中轰击,受炮区域的工事只怕难以保全。”

  内山马上想起一个问题,脸色变得很严肃,问道:“如果支那人从炸开的坑道发动进攻怎么办?”

  要塞工事后来增加的部分都是中村主持修筑的,他曾经对内山说过自己就是闭上眼睛也能够在要塞里面走个来回。当然,因为地下坑道实在是太长太复杂了,所以这个时间将会很长。“不要担心这个问题,论英勇,皇军比支那人要强过太多太多。饶国华真敢这么做,那么我会让那些冲进来的支那猪后悔来到这个世上!”中村眯起眼睛道。

  “吆西,那我就放心了。”

  爆炸声绵延不绝,时间变得漫长起来。也不知道过去多久,就在中村和内山以为炮击不会停止的时候,忽然世界清净了下来。内山率先反应过来,他看了一下手表道:“持续了半个小时,接下来支那人该发动进攻了。”

  中村拿起电话正让接线员给接前面的岩岛大队,沉闷的枪声传了过来,他直接将电话一扔,对内山道:“内山君,我去前面盯着,这里就交给您了。”

  内山点点头。中村拿起钢盔戴到头上,然后带着几个军官走出了指挥部。

  学兵军负责首攻的是学十一师412团下面的11营。早在炮击开始前半个小时,11营学兵就在营长徐梦真的率领下匍匐前进到了距离炮击区域一千米的地方潜伏好了。一千米,已经是避免遭到误炸的最低安全距离了,在这个距离上,11营学兵虽然幸运的没有被炮击误伤,但是因为处置不当被震伤的却有好几个,其中最严重的两个学兵更是被震得咳出了血。漫长的炮击过程,足以让人暂时性失聪的巨大爆炸声。炮击停止,徐梦真迟缓了分把钟才在412团团长的提醒下意识到,他立刻站起来喊道:“兄弟们,跟我冲!保护好喷火兵!”

  坑道作战,喷火器是绝佳杀器。可惜的是马当要塞坦克上不来,否则要是出动喷火坦克的话,这次攻坚战会简单得多。

  位于地面上的11营学兵都普遍出现了暂歇性失聪症状,地下工事里的鬼子兵自然难以幸免,这也是徐梦真他们得以迅速打开局面的机会。

  持续半个小时的炮击之后,大约一平方公里的炮击区域中被炸出了几百个深坑,这些深坑既有炮弹持续轰击硬炸出来的,也有暗堡被轰开顶子的,而更多的则是坑道被炸塌以后出现的。而这些被炸开的坑道就将是徐梦真他们必须占领的目标。

  昨天的轰炸已经将马当地面完全破坏了--植被被焚烧殆尽,湿土变成了浮土,被炸裂的碎石更比比皆是--这些都严重迟缓了学兵们前进的步伐。为了袭击的突然性,饶国华没有下令发射信号弹和照明弹,所以徐梦真他们只能凭借记忆再借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炮火余烬的指引往前冲。根本就没有路,碎石倒是比比皆是,于是不时有人摔倒在地,甚至摔得头破血流。但是没有人发出**,他们只是默默的爬起来继续前冲,只希望能够一举突破这一千米的死亡线,一下子冲进被炸开的坑道里。

云的抗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龙啸大明 连载中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简介:明朝末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个痛心的时代;有人前赴后继,誓死抗击,也有人卑恭屈膝,首鼠两端;是非以经颠倒,公道失去标准,这不仅仅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而是中华历史中最大的悲哀。而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商毅回到崇桢十五年(1642年),得到了一个修改三百年前那场错误的机会。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木林森的新书【战国征途】,开始上传,参加网文联赛新赛季,希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投票。http://www.***.com/book/645027.html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75.7万字6年前
烽火男儿行 连载中
烽火男儿行
锋利的柴刀
简介: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30万冤魂让整个南京城披上血色,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也是英魂遍地尸骨累累。年轻的懵懂学生唐城和国军连长的一次偶遇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心中的信义,唐城踏上了漫漫征程,从一个战场新兵逐渐成为一个被老兵们称呼为长命鬼的百战老兵。杀勇似猛虎胆似铁战不破敌阵誓不还谨以此书缅怀献身家国的英灵们英魂永在国魂长存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89.5万字5年前
回到东汉 连载中
回到东汉
东华小仙
简介:故事讲述的是华夏国安队长付麟,为保妻女而着敌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三国,从而创造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看主角怎么样成为一方诸侯,看主角怎么招猛将,收美女,娶公主……等等精彩故事,等您来欣赏点评!由于本人不是历史学家,再加上本故事是借构历史框架和三国虚构而来,如有同历史不符的人物和地名请谅解,一些龙套人物都是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秋秋群:33055523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98.4万字6年前
大宋私家侦探 连载中
大宋私家侦探
公子令伊
简介:这是一个唯美的时代。这是一个良臣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词人尽领风骚的时代。这里有桃杏嫁东风的张三影。这里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这里是大宋仁宗景祐三年,这年,花郎来了,他不想当良臣,不想当词人,他只想当一个逍遥自在名满天下的私家侦探。新书《混在唐朝大理寺》请多支持!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42.2万字6年前
麻雀之海棠依旧 连载中
麻雀之海棠依旧
xback-瞳儿
简介:喜欢的话,可以加我的QQ和微信QQ:2014511509微信:13933729281谢谢喜欢这本书的网友们,我会尽量更新的
0.9万字6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