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超小超大

第十三章 真是老子

正不知该如何回答,那名小吏倒是给他解了围:“他叫华,是明堂那边苌大夫的属吏。”

“莫不是那晚从观星台摔下之人?”

“正是。”没想到自己摔倒这事竟然连室老也知道了,杨华面色尴尬地回道。

不过他并不知道,室老手下的人比苌弘多得多,但论职位,却是差太远了,从某种程度上,比他自己也高不了多少。

周公旦摄政之时,为周王朝制订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仅在王畿任职的“士”及以上的官员,便有两千多人。

那时周刚取代了商成为天下共主,拥有开发成熟的关中和洛邑,支撑这样的架构倒还一点都不吃力。

自平王迁都之后,宗周故地尽失,王畿的面积缩小了数倍,而在其后又不断缩减。到周考王最后一次分封他的弟弟后,周王室只能控制不到一半的洛阳盆地了。

这样的面积,也就和一个小诸侯差不多了。

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面子可不能丢。从天子的生活标准到官员架构,从丧葬到祭祀,一直都按周礼强撑着。如此一来,哪里还能长久。没过几代,堂堂的天下共主,已经连维持体面的生活都难以做到了。

矛盾终于在上一代周王时爆发了:整整数年,大多数王室官员没领到一点俸禄,反而承担不断增加的义务,再也无法承受下去了。先是大量的大夫阶层逃离王畿,其后不堪负重的国人也开始弃耕离国。

万般无奈之下,王室只好免掉近一半的土地的税赋用来维持基本的官员架构,再用减赋的手段慰留国人。

如此就形成杨华现在看到的吏多官少的局面。

室老的正式官职是天官冢宰之下的司书之下的府,品级只是中士,只不过他素有博学之名,大家尊之为老;苌弘则是春官宗伯之下的大祝,属于下大夫一级。

官职高的苌弘其实真正属于他直接管理的就只有杨华一人,而室老上面已经没有司书,直接统归宫正管理了。大夫这一阶层如今在王室已经少得可怜了,大多还属于左右卿单刘二氏的家臣。

室老盯着杨华看了一眼,后者哪敢与其对视,只有低头回避。停了一会儿,室老叹道:“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小吏解释道:“看他样子应已无碍,不过据说有点不记事了。”

杨华只敢点头回应,心里却道:果然八卦永流传啊,这才多久的时间,自己并没有特意要求,这个消息竟然已经传遍了。

室老表情淡然,不置可否,古拙的面容丝毫看不出他的情绪变化:“苌大夫仅有你一人帮衬,倒不好开口向他要人了。也罢,随我来。”

似乎感觉室老对杨华的重视,小吏也变得热情讨好起来,亲热地引着杨华随室老步入大堂。

一股陈旧、霉变之味迎面而来。杨华举目四望,只见堂内尽是一排排的书架,上面堆满了书简,有的已经完全散乱成了一堆竹片,除了中间几个架子上的书简较新,其他的均是一片残旧。

这便是号称典籍如海的王室图书馆么?杨华心中满是失望,还不如自己学校的图书室呢,这可与他想像的皇家图书馆相差太远了。

一眼望去,数量上倒是不少,但从里到外都是一股腐旧之色。

室老停在一排书架前,沉吟片刻,道:“你的字很特别,我有意让你单独成册。这些是天子中意之书,可惜,穷五年之时,仍不足用。日后你若有空闲,便取此架之册抄写,但有所需,找琢即可。”

一旁小吏向杨华点头致意,显然就是室老口中的琢了。在这个时代,姓和氏都不是一般人可以用的,不到一定的地位,便只有一个名,很多平民甚至连名都没有。

低声与琢交流了一下,杨华总算搞明白了。中间那堆新的竹简,原来是为天子准备的陪葬品。

知识是贵族的专享,是以一般贵族下葬时,除了日常器具外,竹简帛书也是必备之物。而天子身份更是最为尊贵,陪葬十几车的书简只是最低标准。

以往倒还没什么,周室兴盛时,专门制作书简的就有数百人,除了供应王室所需,还能整车整车的赏赐诸侯公室。

可惜周室衰落,周王连维持体面的生活都成问题了,各方面的规模自然相应缩减了。

以杨华所在的明堂为例,正常情况下,那也是上百人的官吏规模,现在就只剩下他们两人。藏室级别更低,要不是因为需要准备天子的陪葬品,恐怕也就只有室老一人。

这就难怪,尚算正常运行的藏室,里面全是些破旧的书简。以这样的人力,拼了命地做,恐怕也只能勉强满足王室成员的需求。想要全面更新换代,那就无能为力了。

反正正好想要真正融入这个时代,藏室虽然破旧,但无疑是知识最为集中之所在,想到自己可以随意进出这里,杨华立即点头应允:“室老放心,华定当效全力。”

室老点了点头,似乎想说什么,不过停了一会儿,却又止住了,信步向外走去。

“室老!”杨华面色犹豫,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问:“小子无状,敢问室老之名可是聃?”

室老微微颔首,略有些深意地看了杨华一眼,转身而去。

终于得到心中想要知道的答案,杨华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思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真的是老子,这个诸子中光芒无比的巨星!

确定老子身份后,杨华并没急着开始自己的抄书任务。虽然他的字不见得有多好,但得益于大量的练习时间,速度却是别人所不能比拟的。好不容易获得了出入自由的权力,他当然要优先完成自己博览群书的大计了。

篆体和金文他认起来比较吃力,于是他便直接将目标锁定在由老子亲自完成的那堆书架上。

因为有着中学几年高强度学习经历,再加上现在脑子灵光多了,虽然竖排的文字并不习惯,但杨华的阅读速度仍然相当快。

一卷竹简在他手里不过几分钟就看完了,当然也只是看完而已,真正要理解并不是一时能办到的,他也只能勉强将其记住,然后再慢慢消化。

哗啦啦的竹简翻动声中,不到半个时辰,留下目瞪口呆的琢,杨华已经走向了另一个书架。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他这种阅读速度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花上一天字斟句酌的看完一卷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不过杨华可是起得鸡早,睡得比狗晚的中学生,一路从书山卷海中走过来,一卷竹简不过几百字,只需要简单记住而已,能花得了多少时间。

得益于文言文的比重不断增大,杨华看起这些古书来,虽远没有白话文顺畅,却也不至于完全无法理解。

要是以往,他才没兴趣干这样的事,可现在事关生存,只能逼着他全力以赴去学习,谁让他的信条便是知识改变命运呢?

先能记多少是多少,不懂的嘛,自己可是守着苌弘和老子这两个鼎鼎大名的博学之人,还怕找不到人请教么。

等到刻完成自己书简任务来叫他时,杨华已经看完了三个书架,仍然意犹未尽。照这样的速度,只要给他一两天时间,老子耗时五年的成果就被他看完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书字数虽少,但包含的信息量却一点都不少,古人惜字如金,微言大义,即使是一句话延伸出来,也是一大段内容。

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杨华放弃了一口气阅遍周室藏书的念头。

一方面他也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另一方面就是他现在的这具身体,还是太弱了。营养缺乏是必然的了,不用分析就知道粟米野菜粥没办法提供足够的成分和能量。

看来吃饱才是王道,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首要任务吧。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抗日之战将传奇 连载中
抗日之战将传奇
尘土nn
简介: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川军“死”字旗他是让日寇胆颤心惊的魔鬼,也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他是让外国人头疼的无赖,也是深受国民爱戴的英雄。民族生死存亡之时,他高举抗日大旗,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者QQ:1831985199微信公众号:尘土nn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43.3万字6年前
再战晚清 连载中
再战晚清
败家人
简介:" 他在上一世是佣兵界的王者,在帮助祖国办事的时候,确被以M、R、Y--为首的同行,联手设计陷害--。重生在晚清、太平天国期间--。曾经没有家人的他,在这儿一世却突然有了家人,有了牵挂能否尽到保护家人的责任?曾经拿兄弟当家人对待的他,用曾经的情意对待这儿一世的兄弟们。只是在这儿一世多了一种曾经没有的执着……。曾经的仇人已经不在,有的只可是他们的祖宗,如何为兄弟们报仇?此时这儿片土地上正遭受着曾经那儿帮人的祖宗们的侵略,他又将会怎么做呢?日他祖宗--。"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22.4万字6年前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连载中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东城十四少
简介:世界顶级佣兵完美完成任务后被人出卖,无意中穿越到另外一个平行时空中的晚清时期。看现代佣兵唐健如何利用现代技术,逆转北洋舰队覆没的历史,强悍高科技武装北洋舰队,玩转晚清,重创日本联合舰队,轰炸日本本土,横扫八国联军的海上壁垒...............新书《英雄联盟之全职高手》已发,求支持!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73.4万字6年前
上古密约之山海经 连载中
上古密约之山海经
安娜王凯丽公主
简介:第一章:讲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故事,上古时代九婴乱世,慕容氏,报兄仇,专研魔之力,继而千年一场养女风波,本剧出于山海经小说一书,金木水火土,五官自我牺牲,敌力而退的故事,最终他们舍生取义,以身锁妖,再一次履行千年以下的保卫天下的约定。
0.1万字5年前
明朝不值得 连载中
明朝不值得
壹文
我从现代来,将往大海去!小富翁李固意外来到明朝,自认没什么大能力、野心的他在明朝有着自己的生存计划。搞一艘船,拉一伙人,在东南亚寻一座岛,当女真人来了就驾船出海,不受那“我大清”的气……
14.5万字5年前
里斯本的薄暮 连载中
里斯本的薄暮
鹿白
落入大西洋的夕阳,会留下美丽的暮色。安东尼奥·萨拉查,除去葡萄牙独裁者的身份,有世间共通的喜怒哀乐,忧虑,以及感情。命运让阿兰娜遇到了两个安东尼奥,故事由此展开。
2.9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