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超小超大

第十七章 回家的感觉

道路渐渐崎岖,杨华却开始紧张起来,翻过这个小丘,便要到家了。

在这一刻,他完全明白了什么叫近乡情怯。在他心里,既有着身为“冒牌者”的忐忑,又有着回归家庭的期待和畏惧。

原本的家是回不去了,这个家,将相伴自己一生,自己能够接纳与被接纳么?自己要将如何带着全家一起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登上丘顶,一座“城”出现在眼前。

名义这也是周天子治下的一城之城,其实就是个村子而已,比杨华前世看到的农村还要远远不如。

村子坐落在涧河支脉两条小溪交汇处的小丘上,依着山势,稀稀落落的分布着四十来座土墙茅屋,村落外围则是一圈稀稀落落的竹木篱笆——这就是城墙了。

之前杨华还奇怪,史书上动不动就拔城几十座,那个时代有这么多城么?现在总算明白过来,只要有墙,统统都被称为城,即使是一圈篱笆。

只需一眼,杨华就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靠那不到二十斤的粟米生活几个月了。

放眼望去,整个村子的耕地尽收眼底,除了十几块被溪流冲积而成的零散土地有些耕作痕迹外,其他的全长满了荒草。

一个村五六十户人家,杨华粗略估计,耕地的面积顶多也就后世标准的百来亩大小,平均下来一家大概只有两亩。

两亩地,在后世要单靠种粮食养活一家人也够呛啊,更别提技术水平已经退化到石器时代的周地了。

杨华心里不由埋怨起周王室来,据他所知,他们这种匠吏家庭,分到的免税土地都在百亩以上的。就算周亩比后世的亩要小得多,也不至于才这点土地。

显然,周围那些不适合石器耕种的缓坡丘陵,也被周王室当成良田划给了匠吏家庭。怪不得大家日子过得这么苦,这样的土地,能有多少收成。

终于走到了村口,杨华有些迈不动脚,虽然已经从刻嘴里详细了解了家里的情况,而且昨晚已经在心里预演了多次与家人相聚的情景,但现在他却仍然心有忐忑。

刻几乎是拽着杨华进了村,沿途不时碰见村民,热络的招呼之余,一个不漏地介绍开来。叔、伯、姨、侄……看着一张张陌生而淳朴友善的脸,杨华稍稍有了一些归属感。

最终二人在一座有着三间茅屋的院子前停了下来,刻连拉几下,杨华却一动不动。无奈之下,只好独自一人进了院子。看着刻的身影进了中间的屋子,杨华这才慢慢挪步,仔细打量着自己的家。

几乎每一夜,他都会在午夜时分惊醒,想着自己孤零零地住在一个陌生的院子里,无比渴望着回到家和双亲面前。

有家人,才是家。

现在,他终于回“家”了,可这,真的是自己的家么?

“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牵着个七八岁的儿童飞奔而出,竞相拥住杨华。

这便是自己的两个弟弟了吧,大的叫林,小的叫壮。杨华微一迟疑,感受着二人对自己的亲热,动作有些生硬地摸着二人的头。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一代,他还有些不适应两个弟弟的出现。

“华,我的儿。”一名妇人在刻的陪同下走了出来,年纪虽不过四十,却已满是风霜。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衣服,梳得还整齐的发际已现银丝。

杨华终于泪雨滂沱,跪在妇人面前泣不成声。他既悲痛于自己再也无法为父母尽孝,也无比同情眼前这妇人的遭遇。

五年前,老周王崩,诏令殉葬者一百余人,华的父亲不幸名列其中。

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却不能再失去匠吏世家的特殊待遇,十四岁的华只能接替父亲成为记录星相的小吏,而他的母亲则带着两个幼子独自撑起这个家。

人殉制度此时已渐渐开始在各国废除,但周王室却然坚守这个传统,特别是天子丧葬,为了维护死后风光,无不将其嫔妃侍从乃至各属小吏列入殉葬,以便让其死后也能继续之前的生活。

王畿之民说起来,也就是天子私产,依附周王室而生存,自然也就要无条件地服从周王室的各种命令。

每一次人殉之后,都会有大量的百姓逃离。

周王室当然也意识到其中严重后果,但由谁来中止,却需要极大的勇气。传统或许已经是周王室最后的遮羞布了,也只有坚守传统才能让他们感觉自己仍然是天下共主,而不是连一个普通诸侯国都不如的最弱角色。

初次从刻那里听闻之时,杨华只感气愤,之前他只从书上知道,并没有什么感觉。亲历其中,才切实感受到其落后愚昧与残酷。

他实在无法想像,眼前这个妇人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在丧夫之痛的打击下用自己柔弱之躯养活三个儿子,撑起这个家。

“不就是忘了些事么,人也没摔坏,那就好,那就好。”显然已经从刻那里知道了杨华的伤情,母亲将其拉起,好言宽慰。

好一会儿,杨华才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心中默念:“华,你放心,我绝对会照顾好母亲和弟弟,让他们不再受苦。”

在这一刻,杨华终于找到了一丝归属感,肩上似乎多了些什么东西,既让他感到其重量,又让内心变得踏实起来。

进屋落座后,两个弟弟叽叽喳喳的问东问西,夹杂着讲些村里的趣闻,母亲却一边纺着麻,偶尔向三人投以慈祥的目光。

约定好返城时间后,刻也不原多待,趁机回家与自己家人相聚了。

杨华正好享受一下久别的家庭温暖。确实是久别,看起来似乎只过了几天,可杨华却感觉自己孤独了几年一般。

嘴里闲聊着家常,他也趁此机会完善自己对村子的认识。上班没有工资,自己要改善生存条件,唯一的指望就是这里了。

这个时代的人生活范围其实极其狭小,若不是参与出征,很多人一生的也就仅在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活动,甚至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自己的村子。

别看那些游学的士子遍历诸国,似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非常洒脱。

这些人可不是普通民众,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资格学习知识的,基本都是贵族子弟。

当然,一般来说,要四处游学寻找出仕机会的,大多是贵族里的庶出或别支,只是还没有衰落到杨华这类小吏的地步,仍然能支撑起他们游学的开销。

杨华一边和两个弟弟说话,一边打量着自己的“家”。

屋子比王城中的祖屋显然要小不少,关上门后,由于没有窗户,就只有两个通气孔洞透些微光,整个屋内极是昏暗。

屋的正中有个火塘,不时爆出丝丝火星,散发着微弱的热量。

四周的陈设也极为简单,一张几案、一个木柜、一个供台。墙角还有一个架子,上面放着几策竹简,显示着这个家是有家学传承的贵族后裔。

东西都很旧,却并没有一丝杂乱,摆放整齐,擦试得干干净净,显然女主人是个勤劳之人。

偷偷打量着纺麻的母亲,恬静地脸上刻满了生活艰辛留下的痕迹,还不到四十的年纪就已经有了不少白发。

说起来,他的母亲也是贵族后裔,当然情况也和杨华家里差不多,虽然还有些家学,但已经彻底没落了。

打量片刻,母亲所用的纺织工具吸引了杨华的注意。

商周之时,人们已经告别了手经指挂的原始纺织方式,效率更高的斜织机已经出现。

在农业文明里的普通百姓,基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需求极低,所以织布便是很多家庭基本的技能。

如果不能自己织布,那就意味着要从微薄的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和别人交换,这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而且布帛是农业社会的主要流通物品之一,很多时候起着钱币的作用。

衣服可以穿得破旧一点,可吃的却是实打实的每天都要消耗,特别是以周地目前的情况,没几家能有余粮,布匹的货币特征就更为明显了。家中的女主人如果不会纺织,整个家庭便无以周转,所以只要条件允许,织机便成了每一家必备的配置。

只见母亲一边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在打紧纬线,左手不时投纬引线,动作娴熟无比。

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蹬式腰机,没有机架,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将经纱按奇偶数分成两层,用提综杆提起经纱形成梭口,以骨针引纬,打纬刀打纬。

虽然原始,但它已经采用了提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大大节省了人力,同时也保证了织出的布的质量。

其结构在杨华看来当然是再简单不过了,综合利用了上下开启织口、左右引纬、前后打紧三个方向的运动,即使和后世的织布机相比,虽然结构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但究其原理已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杨华以前也爱捣鼓点船模、航模什么的,机械原理略知一二。现在反正还没想到什么法子来改善生活,自然对家里重要的生产工具花起了心思。

默默地构筑好其运行原理的草图,杨华在心里加上了一条改进织布机的任务。

就像以前制定学习计划一样,在生活的逼迫下,杨华不得不将所有的事纳入自己的计划表中,进行分类安排,随时审视并思考解决方法,一旦时机成熟便可付诸实践。

城内城内两个家,家底已经盘点清楚了,自己能做的极是有限,任何可能都不容错过了。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小侯爷 连载中
三国小侯爷
东一方
简介:男儿壮志,娶娇妻美妾,收谋士猛将。重生三国,成为刘表之子。重活第三世,看刘修崛起荆州,战天下英雄。本书数字版权由“当当”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66.8万字6年前
回到大航海时代 连载中
回到大航海时代
千重草
简介:南海之上,一艘中国籍的渔船遇到了穷凶极恶的海盗,渔民主角大显神威,犹如银幕硬汉一般,孤身斗海盗,全歼顽敌,却倒在最后一颗子弹下,阴差阳错的穿越到明朝初年。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官方的身份称霸海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为中华的史页书写上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有幸重生在这个年代,主角董宇将有何作为呢?请跟随本书,随主人公一起去扬帆出海,大战海怪,决战海盗巨枭,智斗蛮夷,傲视弹丸小国生番蛮祖,纵横黄金航道,采摘稀世珍宝黑珊瑚,采香获取超级水沉香,灭倭寇,造巨舰,扬威地中海,发现新大陆,让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的名字从历史书上消失,好望角、合恩角从此更名...【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66.7万字6年前
新明崛起 连载中
新明崛起
海盗欧迪
简介:李栋是个官二代,其父是某省公安厅厅长,其母是该省妇联主席。因为政治联姻的缘故,李栋很少看到母亲,从小在刑警队长大,学会了审犯人和火眼金睛的本领。高考完毕,经过父亲允许,李栋骑自行车到同学家玩,孰料半路出了车祸穿越到明朝弘治十七年,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小孩。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李栋和街口卖烧饼的大牛称起了兄弟,并通过为大牛生病的妹妹小凤退烧,获得了大牛、赵叔的好感。为了吃饭,李栋以五两的价格当了这个身体的玉佩,而此时弘治皇帝正为自己丢失的皇子着急万分。当铺掌柜将玉佩拿给东家,东家正愁没有礼物送给给锦衣卫张绣做第六房的妹妹,现下见了美玉,不禁眉开眼笑。李栋的钱很快就告罄,思来想去,决定到赌场赚钱,精明的李栋在不引起注意的情况下巧妙的赚了第一桶金。李栋见赌坊的人交给锦衣卫保护费,不免艳羡,问自己是否可以加入锦衣卫,其中一个告诉李栋自己叫钱宁,并说可以到北镇抚司找他。当铺东家将玉佩戴在妹妹的脖子上,其夜被张绣发现,很快,锦衣卫找到李栋,李栋这才发现自己是穿越到了幼年正德皇帝朱厚照身上。尽管如此,李栋并没有继承朱厚照的记忆,因此被御医认为得了失魂症。为了不成为权力的牺牲品,李栋向弘治皇帝提出不愿意做太子的请求,孰料当夜便出现了刺杀李栋的刺客,幸好李栋懂得凭借眼神测谎,才幸免于难,考虑到自身安危,李栋决定通过人牙子买下一千个少年作为己用,并通过观察眼神将送来的细作排斥在外。李栋的童子军成立,经过训练,个个都成了好手。转眼春节已至,李栋给众人放假,自己也回到宫中。童子军中的杜威、王平三人和混沌摊的十岁姑娘狄云开起了玩笑,这下惹怒了建昌侯张延龄家的管事赵海,于是在胡同里引发了一场恶战,被准备宴请几位翰林的建昌侯张延龄和寿宁侯张鹤龄看到,两人仗着是李栋亲舅舅,对杜威等人大打出手,听闻自己的人被欺负,李栋怒不可遏地赶到现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将两位亲舅舅收拾得服服帖帖。为了更一步的计划,李栋赶到兵部,想要一份全国各地区的详细地图,令李栋兴奋的是,居然遇到名人王守仁。李栋让王守仁替自己指点童子军。在王守仁的指挥下,童子军逐渐演变成了正规部队。凭借一番改造,李栋的实力正在一日日的崛起,通过不断得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社会变革与动荡,使中国的历史偏离的原来的跑道,奔向另一个广阔的空间,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君主!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22.6万字6年前
梦醒三国 连载中
梦醒三国
赞小胖
简介:  稀里糊涂的穿越到了三国时代,是顺应天命还是开天辟地。在人如草芥的乱世,且看主角如何求生。梦醒时刻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命还是梦。面对众人赵飞得意洋洋的说:“想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是我磕头拜把的大哥。勇冠三军古之恶来典韦是我保镖。”“切!”众人纷纷竖起中指。新书,异界之逍遥圣尊已经发布,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群号211540841喜欢三国的朋友可以来坐坐大家一起探讨探讨0.0.特别强调一句,群里有美女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38.1万字5年前
三国演义(白话版) 连载中
三国演义(白话版)
王希文
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原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原著内容是用古代文言文写成的,而且每个章节内容篇幅太长,今天读者阅读起来极不习惯,并且在原著中的迷信思想和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称呼,也与今天的时代的不符合。在我努力遵守《三国演义》主体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特色基础上,对原著内容进行全面翻译和改编,这样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81.0万字5年前
千古荡雄剑 连载中
千古荡雄剑
杨阡帅aifu
唐朝末年,天子昏聩羸弱,奸佞乱朝;酷吏横行,人心离散,以致烽盗四起,天下扰动。枭雄聚众百万,兴兵乱唐。各路诸候,拥兵自重,几不受唐廷节制,彼此攻伐不休,乱象始现。武林盛传,灵山使者,现身江湖,其手握秘书神剑(荡雄书和伏天剑),欲寻访真命天子相授。得剑书者,便可重整乾坤,建不世功业。武林中人,各择枭雄归附,为取书剑,彼此明争暗斗……
1.7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