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超小超大

第三十五章 一切从零开始

随后的两天里,越来越熟练的建炕大队在渐渐进入角色的杨华指挥下,以狂风扫落叶的速度席卷了周围的几个村子。

不到三天时间,便完成了让每家每户都过上拥有火炕日子的任务。甚至在建炕的空闲之余,还帮助部分村民修缮了危房,补筑了几条难行的道路,获得了村民们的交相称赞。

正因为超高的人气,所以在建炕运动结束后,当杨华提出继续下一个建设任务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留下。

一来这个冬天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可做,只能窝在家里;二来杨华所做的,都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得利的都是自己。虽然有加剧粮食消耗的担忧,可大家仍然热情高涨。

在获得众人支持后,杨华并没有急于开工。

当了几天的“包工头”后,他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不是在电脑上玩建设类游戏,需要考虑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稍有不慎便会影响自己打响第一枪的目标。

首先要做的便是重新完善组织架构,要把全部村民集中起来,光靠他们这几个人是不行的,除了技术能力因素,更要有人情世故的考量。

让“主力部队”休息一天,杨华趁着这个空隙请来各村族老,搭建自己的管理组织层。

坐着温暖舒适的火炕,族老们都是心情大好。以往的寒冬大家在烟熏火燎下都苦不堪言,有了杨华设计的灶炕系统不仅再没有这样的苦楚,连带着做饭、烧水都更加方便,要不是因为杨华,哪来这么大的改变。

所以当杨华表示需要召集人手继续为大家做事的话一说,几人便立即表示同意,并毫无异议地推举杨华为负责人。杨华也不虚伪推脱,在请族老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并负责监督协调之任后,便坦然接受。

送走族老,杨华又找来清、连、槽、刻和之前表现突出的人组成自己的骨干,将所有壮劳力进行登记,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

登记的过程有些麻烦,制竹简不是一时能办到的了,只能用一些木板作为载体,烧炭为笔,一直忙到深夜,才算基本完成。

杨华默默地将任务列表中造纸的重要程度提高一级,便开始着手自己的建设计划了。没有拔款,没有储备物资,只能自力更生,靠自己这个团队的双手来建设自己的家园。

第二个目标是趁着冬季枯水期为各村建筑水坝。

他早就瞄上了村后那座主要由石灰岩构成的小山,一直在思考着利用的方法。

在筑炕运动中,取水一直是个比较麻烦的事,同时他也了解到村民们因为难以灌溉,一直只能耕作水边的土地,严重制约了粮食的产量。一直在为吃饱饭忧心的他,便打定主意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其实都在进行大量的水利设施的建设,比较出名的如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吴国的邗沟;魏国的鸿沟、引漳十二渠;楚国的芍陂等等。这些水利设施的建设,除了邗沟主要用于北上争霸外,其他无不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所在国的综合国力。

以他现在手里这点人手,要想进行如此规模的大型水利建设,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他的目标定得很小,对于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来说,建个三五米高,十来米长的堤坝,这样的小型水库已经完全能满足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需求了。

虽然目标很小,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首先是工具,这个时代大部都是使用的青铜和铁制的工具,而铜由于用途广泛,价值较高,并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

初步炼铁的技术已经出现,不过由于技术原因,硬度和韧性都不高,大多用来制造农具。而在洛邑这个被遗忘的“孤岛”里,很多人甚至退化到了使用石器的窘境。

幸好杨华的团队里,匠人的数量不少,很多人都精心保留着自己祖传的工具,让杨华不至于完全从零开始。只不过这些工具数量实在太少,质量也差参不齐。

为了顺利完成石料的开采,杨华不得不带着几个懂行的工匠,走遍周围的大小山丘,寻找可供利用的矿脉。

幸好宇宙中最不缺的就是铁元素,洛阳盆地从夏朝便是文明活动的中心地带,周围的山势地形不知经历过了多少代人的勘查,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很容易就被他找到了煤矿和铁矿的踪迹。虽然品质和储量都不怎么样,开采难度也不低,但现在他也没办法挑肥捡瘦了。

趁着杨华找矿的间隙,高石子和泰山则带着众人沿着溪流选定了几处坝址,并按杨华要求在水坝附近建造起几座简易的房屋,以备日后使用。

几个村子的工匠小吏们也算是最低等的贵族,所拥有的免税土地倒也略有些封地的性质。所以杨华并不担心开采铁矿会受到周王室的阻止,除了铜矿属于周王专有,其他的矿藏并没有什么限制。

当然,目前的周王室对于直属领地的控制力也弱到了极点,只要各村的族老不报,谁会有精力关注这些自生自灭的村子。

精心挑选好冶炼坊的位置后,杨华开始了第一座炼铁炉的修建。

他那个时代的冶炼工艺,根本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地方,幸好几个村子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工匠,借着众人的经验和他从基础科学推导而来的办法,整个过程虽然出现不少问题,但总算顺利完成。

杨华将所有人分成三批,一批负责采煤,一批负责收集铁矿,另一批则建炉炼铁。

最初的时候,由于工具的缺乏,效率简直低得令人发指,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炼出了第一炉铁。是的,虽然采用了煤炭作为燃料,但杨华仍没办法炼出钢来。

科技的差距太大,除了拥有较为完整的基础科学知识系统,杨华的经验几乎为零,大量的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

第一炉铁出来后,各种工具开始被锻造出来,铁锹、铁锄、铁铲、铁凿……一开始还依照原来的模样,后来便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渐改进,变得越来越实用。

在充足工具的帮助下,炼铁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杨华终于可以腾出精力,留下一半的人手之后,开始了水泥的烧制。

这个时代的沟渠和堤坝,由于没有适合的粘合剂,基本还是采用原始的多层夯土技术,长期浸泡在水中,很容易垮塌。即使是后世闻名的都江堰,也是采用竹笼装卵石的方法进行堆筑分水,需要一直进行维护才能保持其效用。真正的拦河大坝,还是要在水泥出现之后才能建成。

虽然只是个小水库,不过在杨华的计划中,要充分利用水坝的功能,榨干其任何可资利用的潜能。除了蓄水、灌溉,以后还打算开发水能、养殖等一系列功能。

所有的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有水泥的基础上。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军火帝国 连载中
军火帝国
深海带鱼
简介:清廷将覆,一名小小的地主,意外获得可以复制军火的神秘手提箱,战争一触即发,身临乱世,他又将如何呢?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45.7万字6年前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连载中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木林森444
简介:20**年,一支付责保护中东某国撤侨任务的舰队穿越到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而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洗脑的穿越者们,立刻接受了穿越的现实,并且各有打算,有人想利用未来的科学技术称王称霸,甚致建立全球霸权;有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屈辱历史,甚致实现普世价值;也有人想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过上旧时空过不上的腐败奢侈生活;还有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梦想和理想。但这次穿越者们面对的不是落后无能的农耕时代国家,而是有着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和相当科技能力的近代列强,就连历代穿越者们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也未必有明显优势,因此三心二意,各怀心事,又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能否在这个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12.7万字6年前
争宋 连载中
争宋
金坐佳
简介:该简介已被管理员屏蔽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25.2万字6年前
六玺传 连载中
六玺传
回不改
授六玺者继位为皇帝,面对大司马霍光,手握皇帝六玺的刘贺将如何面对?“大行皇帝早弃天下,遣使征昌邑王典丧,服斩衰,行礼仪,居道素食,至大行前,立为皇太子,录入皇帝宗谱,受皇帝信玺、行玺!”
3.8万字5年前
骄阳之下 连载中
骄阳之下
青鹮
赵阳本是帝国的吉祥物,他一直以混吃等死作为人生信条。本来就这么安安稳稳的娶个公主度过残生,谁知道自己娶的公主是位将军。还是力劈华山的无双猛将,更是帝国禁军的统领。本抱着这是条大腿躺赢的心,谁知道这大腿也不是好抱的。赵阳为了自己悍妻不被别人当刀使,只能被迫参与这帝国的风云。
1.5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