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超小超大

第五十四章 许行的请求

此时已近中午,田野里四处都是人们劳作的身影。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农家弟子深入到各家田地里指导,翻地、锄草、堆肥、沤渣、起垄,总算是初步告别了以往刀耕火种的粗放做法。

幸好杨华在冬天建了一个炼铁坊,大量的铁制农具分配到了各家各户,让这一年的备耕得以顺利进行。

耐心地等杨华饱览全村风光之后,许行这才说道:“我想再招一些农家弟子前来,不知可否?”

“这些地能养活你的弟子们吗?”杨华对许行这个要求简直求之不得,他现在只会嫌人少,不会嫌人多。只不过他略有些担心,这个时代的农业产量实在太低,百亩好地也才够养活十人左右。

许行的弟子不到四十人,当初划给他们六百亩地耕作,表面上看是多给了,但这可全是坡地,连下等地都算不上。若按正常的标准,这些地也只能勉强够他们糊口罢了。

虽然现在被他们改建成了梯田,而且有稳定的灌溉,不过以杨华对农业的理解,这样到底会增产多少,实在是心里没底。

农家这些人对村子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助益,要是连他们的肚子都填不保,传出去可就影响太坏了,他可不希望自己背个苛待农家的名声。

“只待秋后,所获足可养活三百人不愁。”许行的答复满是自信,表情却极是平淡,似乎这样的结果只是极为平常一般。

杨华闻言却大吃一惊。

离春播还有一月,就算最后农家能赶在春播前把六百亩坡地全部建成梯田,因地形原因,所得那也只不过是五百多亩上等土地罢了。

这按算只能养活五十多人的土地,在农家手里竟然可以养活三百人,增产达到六倍,这可能吗?

基于计量单位标准化的困难,一亩的大小在各个历史时期其实也是不尽相同的。

周制以广一步,长百步为一亩,一般情况下,这样度量出来的一亩,大致也就在248平方米上下。不过其后一步的距离标准有所变化,由最初的六尺四寸为一步,变为六尺为一步,亩的面积便缩小到了218平方米左右。

各国本就是由周室分封,虽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变动,但基本也就相差无几。

正因为亩小,产量低,虽然看起来一家拥有百亩之地,但一年劳作下来,除了上税便只能维持基本开销了,几乎没办法有所积蓄,一遇伤病便会立即陷入窘境。

杨华他们这里虽然不用交税,但好地太少,收成就只能维持最低生存了。若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也不会选择在这个冬天全力完成水利建设,借此增加村民的收入。

“许子还有多少弟子在外?”杨华倒是不介意更多的农家弟子来,只是担心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农家耕种。况且他一力经营此地,并不代表他愿意一直呆在这里。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洛邑都不是宜居之地,他也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

“有家小者不适流离,均沿途安置。若能集齐,约有近千之数吧。”似乎想起了这几年来的颠沛流离,许行的表情略有些落寞。

在滕国那几年,无疑是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光,可惜再不能复。

这个看似最不受待见的农家竟然有上千子弟,杨华虽然明知许行不至于当面欺骗自己,但脸上的表情仍然极是疑惑。

据他所知,诸子百家之中,孔门弟子三千,可以说最多的了。墨家虽然少点,但考虑到协助宋国抗楚时就派出了三百弟子,其弟子总数至少应该在一千以上。其他各家,都只是学术流派,并没有什么组织性,人数就难以确定了。

儒墨在当时是世之显学,弟子多点也极为正常,可农家这个连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的流派,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弟子。

许行一眼看出杨华的疑惑,不待相问便解释道:“之前滕君曾以万亩荒地相赠,先后多有流民前来相投,皆以弟子自居。”

杨华点了点头,这便不足为奇了。

滕国国君礼待许行,估计给了一片无人耕种的土地,也没有向农家收税派役。农家又确实精于耕种之术,引得流民争相依附便是极为自然之事了。

这么多的人,让杨华实在心动,恨不得让许行把他们全都叫来。不过他心里倒也清楚,自己只是个王城小吏,拥有的土地不过百多亩,若不是村民们对他极为信赖,就连这六百多亩坡地也拿不出来。

要想安置这一千多农家弟子,实在是有心无力。

既然管不了,他也就无心过问了,直接答复:“许子自行定夺即可,只要我在一日,这片土地尽可安心耕种。”

许行明白了杨华的意思,立即提出第二个请求。

昨天杨华赶着马群回村的事他已知晓,见杨华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也希望沾点光。当然,他并不愿意再多接受杨华的赠送,坚定的表达了收获后将付出回报的意思。

反正马多有剩余,杨华当然立即同意了,至于农家的回报,他倒毫不在意,那副沙盘上的规划图,对他来说已经是价值丰厚的回报了。

接下来,许行又希望将马粪统一收集,由农家制成肥料,再与村民共用。

相比于草木绿肥,牲畜粪便显然是更好的肥料,只不过直接撒在地里的话,不仅肥力增长有限,甚至还有诸多害处。以前来源有限,农家也只能因地制宜了,现在多了这一百匹耕马,正好验证他们摸索而得的制肥理论。

杨华之前也听许行说过农家堆肥之术,既然这是他们的专长,他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只可惜他并不是有大块的封地的贵族,不然将农耕之事一应交付许行,让他们尽展专长,岂不快哉。

姬延虽然为了防止杨华被吕不韦挖走,临时给杨华安了个下大夫,但事后早就忘了个一干二净,杨华甚至连听闻的机会都没有。

连续三个请求都得到了满足,许行显得极是欣喜,转而开始和杨华谈农论事。

若要真的说起种地,杨华的兴致便没那么高了,在沙盘前稍作盘桓后,便借故告辞。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龙啸大明 连载中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简介:明朝末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个痛心的时代;有人前赴后继,誓死抗击,也有人卑恭屈膝,首鼠两端;是非以经颠倒,公道失去标准,这不仅仅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轰然倒塌,而是中华历史中最大的悲哀。而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商毅回到崇桢十五年(1642年),得到了一个修改三百年前那场错误的机会。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木林森的新书【战国征途】,开始上传,参加网文联赛新赛季,希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投票。http://www.***.com/book/645027.html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75.7万字6年前
回到民国当大帅 连载中
回到民国当大帅
张涛1985
简介:【“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落魄大学毕业生;一次意料中的车祸,因为两个临时工的不负责,居然重生到了辛亥革命的最前线,成了一名新军军官。然后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开始了。。。袁世凯说:“亡我北洋者,必是王振宇,熊秉三误我!”孙中山说:“王振宇乃是当前中华最大的国贼,我们要号召四万万同胞站起来打倒这个大军阀。”张作霖说:“实在是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老张更黑更不要脸的人,这次老子算是栽了。”日本人说:“王振宇不除,大陆政策就是个泡影,而帝国也将没有明天。”斯大林说:“中国的军阀头子王振宇绝对不是我们的朋友。”王振宇,一个传奇般的名字,且看他如何在异时空中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扭转乾坤,鼎定中华。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65.5万字6年前
X行动组 连载中
X行动组
朴七叶子
简介:由于本小说我实在写不下去了,我就打算改成军事部队之类的,所以如果你喜欢可以继续看,不喜欢,麻烦你慢走不送,所以最近要改改,你们有什么建议,都可以提出来(进群:859881623)20岁的她因为被家里人逼去相亲,而且要带上父亲给的戒指,变成男的,没想到的事,我去相亲,那人居然是女的…………所以她直接跑了,她决定不回家,因为,回家就等于送死,干脆利落拿起手机,拨打一个非常熟悉的号码,几秒后便接听了,就跟他说了句,我要去部队,叫他快给我安排一个身份,就挂了……电话那头的人一脸懵逼,所以接下来的事就在正文里说吧……边伯贤:你应该知道,从认识我的那天起,你就跑不掉了!许叶枫:我也没想跑啊,我要去报到啊……边白贤:叶枫啊,今天晚上我有事,你看能不能帮我请个假……许叶枫:可以啊,我要跟你哥说才行吴世勋:有新任务了,谁去?看来没人去,那么许叶枫,这个任务给你了许叶枫:吴上司,没什么每次都给我,其它队不用工作的吗?吴亦凡:许队,吴上司又给你安排任务了?没关系,我陪你许叶枫:看你这么积极,要不然这个任务交给你吧朴灿烈:枫老大,今天我在比赛中赢了,是不是可以加入你的队了许叶枫:你这么想进我的队,那么你就来吧,不过任务很多的鹿晗:我说你谁啊?来我这里,蹭吃蹭喝还不给钱,就算你蹭吃蹭喝还可以,居然还不交房租?许叶枫:傻狍子没事的,等人来接我,我就给你钱。
1.1万字6年前
听史诉说——吴溪桐著 连载中
听史诉说——吴溪桐著
吴溪桐
暂无介绍哦~
25.8万字5年前
作文素材大全 连载中
作文素材大全
珍是伊人
简介:在小说APP的一股清流作品,希望你们不要沉迷小说,也能收获积累,本文材料源于本人所积累或书上新闻等渠道,可以摘抄,记得留名,让我知道你们的存在!感谢配合
1.1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