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王朝变轨纪
超小超大

第六十三章 银行股份的最终分配

其实李承乾还是小看了,这些人所拥有的财富。当最后朝廷公开出售银行那两成股份的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除了魏徵,杜如晦,褚遂良以外,其他人的股份都有相对巨大的提升。

由于大家都看明白了这里的巨大好处,以及今后要想赚快钱或者赚巧钱的难度。当一年后全新概念的银行真实落地时,只要是有些实力的人全部都参与进来了。尤其是士家大族更是财力雄厚,可是士家大族吃亏在爵位上不够高,购买权被排在后面了。在李唐王朝,他们的爵位除了能量特别大的那几个家族势力以外,普遍都不高。

由于竞争激烈,银行的总体股份数量又是固定那些,所以最后每股被炒高到二两五银子一股,比最初足足高了两倍半。这还是朝廷和李世民严格控制的结果,否则不知道还要高到哪里去。

其实李世民和众人还是听了李承乾的建议,把股价最终定在这个价位的。因为股价越高暂时看是很好,可是也意味着高风险。毕竟在这里银行还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初期以及今后的经营风险的意识还不是很全面,没有认识到这里也同样存在的巨大风险。而这个最终价格就是李世民他们最终核算出的最优值,既能抵抗很大的风险,朝廷又能有多出一倍半的收入。相应的朝廷和李世民就少出了这么多,里外里的算,可就是一亿两啊,比朝廷现在一年的税收还多。

最终所有人和势力的股份占比,超过一百万股的有。李世民一亿股,朝廷六千万股,侯君集六百五十万股,柴绍家族五百万股,长孙无忌为首的长孙家族三百五十万股,七宗五姓七大士家大族一共拥有两千万股。剩下的五百万股,被其他的官员和有爵位的豪门大族所瓜分。没有普通百姓和其他小商人、地主的份。

其中今天在座的剩下几位,都是拥有比自己之前所说的数量更多的股份。只是他们多出的部分,数值变化不是特别大,和侯君集以及长孙无忌比。可是他们几位有个别人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原价购买股份。只有侯君集和长孙无忌是一倍半的价格购买的股份,其中长孙无忌有一百万股是原价购买。可见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失望有多大,长孙无忌因为是皇亲国戚和一些其他原因,最后也被李世民要求高价买了一大部分。

侯君集也是后悔莫及,最后只想在看得到的收益上给自己找回一些安慰。购买这些股份,使得侯君集这些年积攒的财富也基本都曝光了。不过他现在也想开了,反正都这样了,那还不如光明正大的多占一些股份。因为他知道今后他再想像之前那样敛财,基本是不可能了,除非他真的想不开。

本来众人一开始的计划是不给七宗五姓这些士家大族股份的。可是后来,为了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处理时得到七宗五姓的配合,才对他们进行了利益的交换。这样也是导致股价高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许会有人想,这么多的人和势力参与进来,他们就不怕朝廷最后翻脸不认人吗。其实他们真的不怕,毕竟参与进来的人和势力太多,而且都是手里有真正实力的。如果朝廷敢过河拆桥,参与进来的势力如果联合起来,绝对第二天就会造反。

有了这个原因,他们才踊跃参与进来了。可是他们也是对这个新生的银行不是很了解,都有些被巨大的利益吸引了太多的注意力。即使有些冷静的,也架不住别人趋之若鹜啊。你还在思考呢,股份早就被别人抢走了。等到最后他们发现,只有前面几年银行的收益才是很高,后面都是比较正常稳定,并且比自己的预期收益低很多的时候,朝廷已经不需要或者说不在乎他们的那点钱了。有些人和势力是后悔莫及,可是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

而李世民也把天子的股份给了李承乾四成,也就是四千万股。本来李承乾想着能有五百万股就不错了,看来他还是小瞧了李世民的心胸和对自己的满意程度。

这样李世民和朝廷一分钱还没出,银行的启动资金就有了一亿两左右的银子。再加上朝廷财政最后拿出了三千万两的本金,李世民和李承乾在一起的整个皇室拿出了两千万两。银行的先期启动资金就有了一亿五千万两,完全满足了银行的先期运行资金需求。至于剩下的资金缺口,后期再慢慢补足也不迟了。有了这些钱作保障,银行终于顺利的开始营业。

李世民之所以能拿出这么多钱,其中主力并不是他的内府库。这里,后宫各位嫔妃发动家族势力可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光是她们就拿出了一千多万两,可见这些家族靠着女儿进宫得到了多少的好处。同时也看到李世民后宫的强大,嫔妃的众多。从这方面来说,李世民也只是个俗人。

银行始一出现就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朝廷和民间第一时间就上马了很多的项目。这些项目中很多都是以前就计划或者规划好的,只是被钱这一关拦住了。现在好了,钱不在是不可解决的大问题了。

其实银行有一亿两绝对够先期的启动了,李承乾之所以说的那么多,还是知道朝廷和皇室手里的钱并不够花。只能一开始就夸大需求和收益,吸引那些真正有钱的人和势力入坑。虽然手段浅薄了些,但是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印证了那就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这点在银行试运营不到一年的时候,很多人和势力就发现了这个道理。可是那时候已经晚了,他们已经开始能从投资上收获高额利益了。还有就是那时即使他们要撤出,仅靠朝廷和皇室再加上百姓踊跃的存储,银行就能稳定的运行了。所以他们也就只能自我安慰了。

之所以会这样,实在是银行吸储的能力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而百姓手里的财富,也超出了李承乾一开始的预期。李唐王朝建朝开始,就施行的惠民、安民政策真的起作用了。以前不显山不漏水,这次银行的出现,才让所有人见识到了这些政策给百姓民生带来的好处。这一点也更增加了李世民和众人推行王道,大治天下、惠及百姓的政策理念和信心。

当百姓逐渐认可银行的积极作用的时候,纷纷开始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藏起来的财富,逐渐放进银行吃利息得好处。最后李世民和众人估算,仅是普通百姓手里的财富,就是李承乾当初估计的两倍以上。而地主豪绅们手里的财富则更是惊人。李世民和众人大部分都是出身这些势力阶层的,可是也完全没想到他们能藏有这么多的财富。如果不是银行的出现,巨大的可观收益把他们吸引出来,即使到死李世民和众人可能都不知道民间有这么多的财富。

实在是百姓对于藏财富太有经验教训了。尤其是富人,很多人都把财富变成平时可见的固定资产等等。因为这些资产的真正价值,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也是朝廷以前一直以为整个天下的财富还不多的原因之一。他们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以前朝的发展,最顶峰时人口六千多万,能修建大运河等等,财富少了怎么可能做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朝廷里真正懂宏观和微观经济以及数学经济模型计算的人太少。尤其是这个重要的管理和统筹全天下财富的人才,更是一个没有。这也是这个时代儒家不注重商人和商业的弊端体现。

辛亏现在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李承乾。即使他也不是这方面的能人,可是简单的表面知识还是比起他们超出太多了。而只要有了李承乾的提示,当这里的人们明白了自己的短处和弊病,并下定决心改正的时候,就体现出了李世民和众人的魄力和担当。

迅速改变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自我不断的努力学习,把自己的短处方面进行加强。这些都为后来的李唐王朝强盛,打下了不可或缺的良好基础。同时这些利好的信息,极大的满足、加强了李世民和众人的信心,对自己等人先期的作用真正的认可和欣慰。

有了巨大的信心后,做起事来更是放开手脚,再和充足的财政保障相配合,实施了很多以前敢想不敢做的惠民大工程,这些就是后话了。

银行的建议被李世民和众人接受后,彻底解决了他们的最后也是最担心的钱的问题。对李承乾所说的变革计划,信心是真的提起来了。现在他们绝对有五成以上的信心了,也相信了李承乾一开始说的那些异想天开的想法,并不是无的放矢。

李唐王朝变轨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与帝为谋 连载中
与帝为谋
卖包子的包子
简介:他是旧朝皇子,肩负着复朝重任,步步为营却也将心爱之人计谋在内;他是当朝太子,腹黑隐忍誓在朝中定下一足之位,老谋深算却陷于与她竹马初见她是旧将后裔,聪慧机敏与帝为谋立平天下,却终究难敌挚友为敌。两个女人,一生的战争,串起了北楚乱世之下的战争权谋与爱恨纠葛……时逢乱局,几番金戈铁马几番生死与共,谋复国、平天下,谁才会是最后的枭雄,谁、与帝为谋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17.8万字6年前
最美年华初相见1 连载中
最美年华初相见1
唯雪峰呆烨晴曦
简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聚,便注定无法相遇。十年前,我们在风华年少的时代,最美的年华之中,相约在英菲圣顿贵族学院。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已经从各个地方回归,却已经不再是曾经的自己。我们,不再一起盼望明天,不再喃喃着梦想的存在。因为,我们长大了啊。可是……“雪彡,十年的时间也应该足够去思考了,你逃避了那么久的问题,是不是应该给一个答复了呢?”他的声音在耳畔响起。那么的真切。梦中无数次出现的声音,这个时候,却又……喵咪雪彡抬起头,看着艾泽霖强扯出来的笑容,心里的苦涩越来越浓。人生若只初相见,可否能让她回到曾经,回到那时的自己,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给她个机会,她真想寻找到当初的答案。接受一切好与不好的评价,但我拒绝任何污蔑本书数字版权由“龙阅读”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30.6万字6年前
守望军魂 连载中
守望军魂
守望大神
简介:军魂的守望,是战士的孤寂和落寞,壮硕的背影后是怎样的一段传奇!!!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23.2万字6年前
改变历史的12大伟人 连载中
改变历史的12大伟人
孤独的痕迹
简介:一家飞机从台北飞到北京,可是飞机失联了,然后(她)她们都穿越到了1880年的清王朝
6.4万字6年前
长安西行七千里 连载中
长安西行七千里
风吟海
距离长安七千里的地方,有座城池叫龟兹,有个地区叫安西都护府,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7.8万字5年前
魏郡李 连载中
魏郡李
橡树之心
初平元年,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兴平元年,时大旱,蝗虫起,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建安二年,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是岁饥,江淮闲民相食。建安八年,时大旱蝗虫起。……初平三年出生的他是济阴豪族李氏嫡子,本该有一个平顺的人生,但,三岁时,父辈死伤殆尽。八岁时,任青州刺史的大兄亡故,他想好好地活下去,只是,满堂幼弟皆孤子,千担重任压肩头,责任让他无可逃避,满腹经纶?不会。勇冠三军?没有的事。算无遗策?不可能的。仁义无双?呵呵。妻妾成群?李某自称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那他会什么?会苟,活得久。
14.0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