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2日,华夏农历夏至,世界最南端的科学考察站——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中,来自世界各国的近200名极地科学家正在此工作。
南极正处于极夜,满天星光璀璨,夜空下的极光像一层薄纱铺在形似一对机翼的科考站上,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如同守护在宇宙边缘的一座古堡,如梦如幻。
蔚蓝的海面上,漂浮着大大小小的浮冰,镜头放大,一艘冲锋艇正在浮冰之间飞驰。
余锋正看着这难得的极地美景。
青年二十余岁,身材修长,明眸皓齿,平日里留着偏分头,带着金丝眼镜,颇有一股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气质,只不过此时摘下了眼镜,除了眼睛以外全身都被厚厚得包裹着。
谨记董教授“实践出真知”教导的余锋认为,在学校里终归只有文字、图片和一些旧视频,少了些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寒风。
此次能够和董教授出来,余锋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不停地用手中的相机拍照、录像,连眼睛都不曾歇下来,想要将眼前的一切都刻进脑子里,带回学校研究。
“小锋啊,少拍一点,到了科考站会有大量的资料供你翻阅,到时候回去了不交一篇论文都不行。”一旁,已经六十多岁的董教授打趣道。
董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极地科学家,华夏第一座南极科考站的建立就有董教授的一份功劳,后来上了年纪,再加上体弱多病,董教授退居二线,回校做老师。
这次,若不是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中的一位老友盛情邀请,说有重大发现,但出于保密需要董教授亲自来一趟,董教授这辈子怕是都没机会再来南极了。
虽说舟车劳顿,董教授依旧很高兴。
看着眼前自己的得意门生,对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董教授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自己的事业能够传承,华夏的极地研究后继有人,董教授十分欣慰。
“是,老师。”余锋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脑袋,只不过隔着手套和数层衣服少了些触感。
不舍地把相机塞回了包里,余锋这才觉得脸颊被寒风割得生疼,把面罩往上拉了拉。
虽是农历夏至,但南极正值极夜范围最大,一年之中最冷的时期。
董教授,余锋等一行六人,每人都裹得十分严实,上身保暖内衣、毛衣、轻薄羽绒服、防风防水抓绒冲锋衣、防风外套,由内到外,全副武装。下身也一样,可谓是里五层,外五层。
极夜里的南极,在星光的照耀下,董教授一行人乘着三辆运送物资的履带车,逐渐接近科考站。
与热闹的其余大洲不同,时间的概念在南极大陆仿佛不存在。
远方传来的履带转动声音,油门的轰鸣声音和碎雪被按压的咯吱咯吱声打破了这片时空的寂静,白茫茫的雪地里延伸出了一条孤独的曲线。
余锋在摇晃的车厢里正打着盹,从登陆开始兴奋那么久,此时疲惫占领了高地。董教授在一旁翻阅着笔记本电脑里的资料,车厢里没那么冷,不怕电脑被冻坏。
履带车逐渐减速,慢慢停下。
“董教授,我们到了,您收拾一下物品,别忘在车上。”华夏籍运输队员小心停好车,回头对董教授说。
“唉,好的,一路上谢谢你啊。”董教授笑呵呵地摘下眼镜,小心翼翼地收进了眼镜盒里。外面太冷,要带只能带护目镜。
“这是我的任务,您客气了。”
“小锋,醒醒,我们到目的地了。”董教授收拾好个人物品,转身拍了拍还在小睡的余锋。
本就没有睡得很沉,听见已经到达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余锋蹭的一下坐了起来,麻利地收拾好东西,跳下车放好行李,又赶忙去扶董教授下来。
车库内,同行的其他四人早已准备就绪在原地等待,董教授交代了几句,六人正式前往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
看到科考站全貌的那一刻,包括董教授在内的六人都情不自禁地赞叹,打心底里佩服。
第一座阿蒙森-斯科特站始建于1957年,但如今使用的是M国科学基金建造的第三代站点,历经十二年,于2008年一月建成,董教授也是第一次看到。
整座科考站由两栋C型的双层建筑联接组成,建筑面积高达7430平方米,从高空俯视像一对巨大的机翼。
主体由36根立柱支撑,距离雪地表面3.3米。第三代阿蒙森-斯科特站无疑代表了当年设计理念、科学技术、工艺、材料的最高水平。
因为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2010年10月18日,人类在地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深达2820米的中微子观测站——冰立方(Ice Cube)。人类用这座观测站搜集宇宙中路过地球的各种中微子和其他电子辐射,期望了解宇宙更深层的秘密。
在环境如此恶劣的南极极点,老美能建成这样的庞然大物,余锋不禁咋舌。
进入科考站内部,六人在早已准备好的房间放下行李,脱去厚重的衣服,换上一身休闲装,整个人瞬间轻松了不少,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到员工食堂用餐。
“亲爱的董,好久不见!”
六人正享受着漫长路途后的第一顿热饭,一个身穿科考站制服的标准M国大叔张开双臂,十分热情地走了过来。
“哈哈哈,真的是很久没见了呢。身体还是这么好啊,特布朗恩,真让我这个瘦竹竿羡慕。”董教授也十分开心,起身问候。
瘦竹竿是当年特布朗恩给董教授起的外号,老友见面,太多话想要说。
余锋在一旁观察着老师的这位老友,微胖,地中海发型,留着一字胡,头发和胡子都是棕色的,面色红润,十分和蔼,看起来比身体瘦弱的董教授年轻不少。
到后来余锋看到资料才知道,特布朗恩教授和董教授其实年岁差不多。这个年龄还有这样健硕的身体,怪不得能继续奋战在一线。
两位教授寒暄了几句,中文和英文混用,特布朗恩说到激动处不时还蹦出几个优美的词汇,一旁白净正经的余锋暗自腹诽。
聊了一会儿,特布朗恩表情转为严肃,对董教授说:“董,这次迫不得已请你来,我们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害怕泄露,邮件里没有说的很清楚,这件事十分严重。”特布朗恩没说下去,毕竟这是最高机密。
董教授了解特布朗恩,知道能让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友面色凝重的事情绝对不一般。略作思考后说:“现在就带我去看看。”随后转头面向余锋“小锋,你也过来。”
余锋是这次六人中唯一的在读学生,年纪小,吃饭快,正观察着老师的这位老友,听到余锋叫他,连忙起身,向特布朗恩先生打招呼。
“这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余锋,以后会继承我的事业。”董教授向特布朗恩解释道,言下之意是余锋可以参加我们的谈话。特布朗恩犹豫了几秒,随即点头同意。
三人离开食堂,返回宿舍,走进更衣室换上了一身余锋没见过的类似宇航服的装备。
特布朗恩在前方带路,一路上经过数道检查点,每次都有持枪人员检查特布朗恩的员工牌,指纹和虹膜。
余锋觉得这里不像是科考站,反而像是军事基地。
穿过最后一道检查点,三人进入电梯,特布朗恩再一次扫描了虹膜,刷了员工牌,电梯开始下降。
“特布朗恩,我们这是去哪儿?就算是科考站,这安全等级也未免太高了。”董教授心中有和余锋一样的疑问。
特布朗恩见已经进入内部,没有直接点明,反问董教授:“董,你知道两年前建成的冰立方吗?”
董教授点了点头,回答道:“知道,凭借南极独特的环境建立的中微子观测站,有一个充满纯水的巨大腔室,是十分灵敏的中微子探测仪。”
“不过这也没有必要用持枪人员来守吧?南极冰天雪地,没有凶猛野兽,恐怖势力很难侵入,内部人员都是各国优秀的科学家,哪里来的威胁?”
这话余锋路上就想问,奈何怕说错话,吃颗子弹。
“董,你说的没错,不过,”特布朗恩清了清嗓子,“我们防的不是外面,而是里面。”
防里面?二人都不知如何接话。
“叮——”电梯到底了。
特布朗恩走了出去,董教授和余锋紧随其后。
穿过一条长长的通道,三人走上一条空中走廊,走廊靠墙体而建,而这个墙体内的空间正是董教授说的充满纯水的腔室,腔室墙体由数十万块特殊金属板无缝焊接而成,脚下便是如同镜面的巨大水面,毫无波澜。
腔室深达上千米,每一秒都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从下方的纯水中穿过。余锋的下巴已经掉不下来了,今天他的小心脏已经被震撼太多次了。
特布朗恩没有在此停留,三人继续前进,步行了大约五分钟,特布朗恩将手掌按在在一处墙面上,墙面震动了一下,向内凹陷,然后从中间断开,向两边移动,面前出现了一部新的电梯。
没有给董教授和余锋询问的时间,好像是怕被人看到,特布朗恩快步走进,董教授和余锋也连忙跟上。电梯似乎是新修建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异味。
继续下降。
电梯停止,显示深度3023米,冰立方的设计最大深度只有2820米,显然这是新修建的空间。
“董,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切了。”
面前是一片全新的区域,地方不大,却摆放着各种顶尖仪器,最中间摆着一张巨大的会议桌,桌面上的文件杂乱的放着,这里的工作似乎很赶时间。
人员只有二十多人,但仔细一看,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诺奖的获得者,其他人也在科学界有着极高的地位,董教授因为研究南极大半辈子,被特别邀请。
这里每个人都代表着人类某个领域的最高成就。
除了余锋。
“中微子几乎不会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但其中含有大量不知来源的能量,很有研究意义,它不能直接检测,只能通过它碰撞产生的光间接检测,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检测到,即使仪器已经很精密。”特布朗恩说。
“但在2012年12月31日凌晨,”特布朗恩继续说,“我们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异常数据。
中微子被检测到的次数爆炸式上涨,南极的另一个中微子天文台负责的,能检测到高能量中微子的ANITA更是直接报废。
俄罗国的东方站以及其他各国站点都发现了问题,与南极点距离越近,波动越大。”
余锋听得一愣一愣的,终于忍不住开口发问:“数据如此异常确实令人震惊,但为什么这里召集了这么多的顶尖专家,其中有些并不是这个领域的。还有,您刚才说的‘防里面’又是什么意思?”
“你这个学生不错,思维很敏锐。”特布朗恩露出一丝微笑稍稍缓解了一下气氛。
“你说的不错,若单单是异常天文现象,我们不需要这样做,但,就在一个月前,在中微子碰撞能量增大很长时间后,腔室内发生了奇怪的事情。”
“2013年5月12日19点52分,纯水表面下400米的位置突然出现一团白光,那绝不是中微子碰撞产生的强度!整个腔室被照亮得如同白昼!”
“更可怕的是,白光中有一道人形的虚影,高达5米,人形并不完整,小臂缺了一段,手指少了一根,其他各处也有些缺口,但若是把缺口补完整,那真的是一道巨大的人影。”说到最后,特布朗恩的表情已经从惊讶转变为惊恐,“当时我就在研究室,看着监控画面,那个人影无声无息,白光也是无声无息,水面亦十分的平静,但就是这种寂静让当时的每个人屏住了呼吸。白光围着虚影逐渐向上飘去,我们的心也吊了起来。”
“那白光飘得很慢,但400米的距离也不用多少时间,眼看着白光里的虚影到纯水水面了。”
“距离水面三米左右,白光不再上浮,那残缺的虚影的肢体动了,右臂抬起,很缓慢,但这简单的动作对虚影很困难,它的轮廓不断抖动,缺口的位置不停地变换,白光也忽明忽暗。”
“在黑色虚影只有一半的手指接触到水面的一瞬间,白光和虚影同时消失了,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若不是依然爆炸的中微子能量和监控记录,没人相信这是真的,这他妈简直是神迹!”看到的一切远超常理,特布朗恩这样的专家也难免动摇,向神学靠拢。
董教授瞪大了双眼,透过镜片能看到眼球抖动,这样的信息对他这样的老学者也十分具有冲击力,更不用说旁边的余锋,眼镜歪斜,双目无神,脑子已经短路了。
“呼——”叙述完的特布朗恩用深呼吸平复着自己的情绪,作为亲历者,他当时震惊的程度要远远超过董教授和余锋,即使过去了一个多月,那场景恍如昨日。
“于是我们迅速上报,M国联邦政-府收到监控录像后高度重视,联合国五常及部分成员国召开秘密会议,会后决定建造这座基地,召集了量子领域以及其他可能涉及领域的顶级专家。”
“翻译成你们华夏语,这次秘密行动称为‘水墨人计划’。”
“但研究开始经过20天,毫无进展,此次不同以往的科学研究,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
“于是,董,我想到了你,或许我们应该从量子领域跳出来,关注南极本身。”特布朗恩此时已经恢复平静。
“我要说的说完了,你还有其他问题就问吧。”
董教授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
研究毫无进展,董教授觉得想问也问不出什么,直接表明自己愿意加入。
特布朗恩早就预料到了,自己的老友探索未知的欲望可比自己强得多,他马上带董教授去签署了保密协议,代表董教授正式,合法地加入了此次研究。
至于愣在一旁的余锋,该听的不该听的都听到了,要么签署协议加入,要么一直留在科考站里干等着直到研究结束,傻子才不选加入呢。当然,以他如今的水平,在这里能做的只有帮董教授打印文件。
时间飞逝,转眼到了九月份。
董教授和余锋已经在冰立方下的秘密基地呆了快三个月了,期间众多科学家尝试了人类已知的几乎所有自然科学,从基础的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到后来董教授负责的冰川学,地理学,最后尝试了大气学,就差没把《圣经》、《荷马史诗》、《周易》、《推背图》等书籍拿出来当参考了。
但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此次异变早在2012年12月21日就开始了,而这天正式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
团队也曾将研究重点转到玛雅文化中,但最后发现玛雅预言只是碰巧保留下的信息,真正的源头仍然未知。
这天,董教授和特布朗恩正合作验证一种新的假说,余锋此时经过恶补也终于能插上几句话。
两名教授正讨论得激烈,忽然,广播中传来声音:“纯水腔室出现异常!”三人迅速放下手中的工作,朝监控室奔去。
三人跑到监控室时,狭小的空间里面已经站了5、6个人。
董教授大口喘气,另外两人则只是出了些汗。上了年纪的董教授本就身体虚弱,这些日子的研究又十分消耗精力,这一跑对他来说确实难了点。
余锋扶着教授坐到了旁边一张空着的椅子上,随后他从监控中看到的画面让他的余生都笼罩了一层乌云。
这次的画面也远远超过了特布朗恩的心理预期。
“这是神迹!这是神迹!去他娘的科学,我毕生都摸不到这神迹的边缘,不,不止我,这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认知。神明!神明!造物主归来,将重新领导他罪恶的子民。”一位有天主教背景的量子物理学家当场情绪失控。
仍旧是一团白光,不过这次不再是残缺虚影,而是完完整整的,高达百米的雌性类人型生物。
巨大的身形需要凭借数个显示屏才能窥探她的全貌,雌雄生物有着和人类女性相似的体态,不过头发是绿色的带着尖刺的藤蔓,在纯水中静静地漂浮着;皮肤表面布满绯红色的蛇鳞,反射着金属的光芒;双手细长,五指尖锐如同利爪,手背上还有着第六根青色倒刺;没有嘴唇,眼皮也不存在,取而代之是一层透明的薄膜,透过薄膜能够清楚地看到黄色的瞳孔。
董教授此时已经顾不上颜面,坐在椅子上双腿发抖,特布朗恩的嘴唇变得苍白,余锋下意识地,哆哆嗦嗦地去扶没来得及拿的眼镜。
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了一股强烈的压迫感。
巨大的眼膜从眼角收了回去,黄色的瞳孔逐渐聚焦,冰冷的眼神透过层层合金,将在场的每一个人由内到外全都看透了。
余锋感觉有一股至高的意识扫过了自己,在这股意识面前,自己藏不住任何秘密。
“这下死定了。”在场的每个人都这样想着。
一分钟后,再一次的,巨大的身影连同白光一起消失了,无声无息。
这一次监控记录因为雌性巨人出现时带来的强大能量被完全摧毁,没有完整的监控记录,联合国无法相信这群科学疯子,甚至对之前的录像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的反应过激。
相较于偏远南极的偶然现象,z客们更爱好传统的斗争。
签署了保密协议,在场的所有人无法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给大众,异常的中微子能量也慢慢地消失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世界继续按着既定的轨道前行,若干年后,怨声载道的人类会无比想念当年的世界,那个唯有人类称王称霸的世界。
神降唐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