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念完,谢道韫问众人对这首诗的看法,梁山伯和祝英台踊跃举手,十分积极。
梁山伯发言,说木兰辞定是男人所作,它虽然写出了花木兰的忠孝,却未能写出女主的自主意气。谢道韫微微一笑,“愿闻其详,”
梁山伯把这个机会让给了祝英台,祝英台言道:“先生,故事里的木兰之所以从军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长儿,木兰无长兄,木兰出于忠孝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聪明勇敢,忠孝德行,令人敬佩,但遗憾的是,木兰最后还是回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闺阁之中。
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挥洒自己的天地呢,而男人总要把女人关在房里,不让其自主自由呢?先生,我说错了吗?”
“你说的没错,这首北魏流传的民歌,意在通过聪明勇敢的花木兰宣扬忠孝思想,这是中原文化的传统,难得你们二人身为男子,能有如此见解,将来两位的夫人必让花木兰羡慕不已,”
王蓝田举手,说有问题请教,开口便是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先生乃是女流之辈,何以有颜面端坐其上,让众男子屈居于下而面无愧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书院讲堂当然以道高术专者为尊,不学无术者为卑,这就是为什么我端坐上位而面无愧色的道理,”
马文才起身提问谢道韫如何看待女子三从四德,谢道韫回答:“本席向来从天理,从地道,从人情,此乃所谓三从,执礼,守义,奉廉,知耻,此乃四德规范,这三从四德,你没有听说过?”
“听过,”
“哦?”谢道韫倒是觉得惊奇,“何处听来?”
马文才视线落在课堂之上的一个特殊角落,谢道韫早已知晓这是一个旁听的女学子,出自博陵崔氏。都道世家中谢家、王家为首,但博陵崔氏却是也不容小觑。“崔小姐可愿解惑?”
安宁本来想如原剧情一样听马文才和梁山伯对三从四德的看法发表意见,未料马文才竟然没有提这个旧的三从四德,那梁山伯也就无从驳斥马文才,自然也就出不得风头了。郁闷啊,姑奶奶好好的坐着,马文才这个混账东西,我可不想出这么大的名,你还非要逼我答题,一会儿要你好看。
“先生,你真的要听吗?我那可不是什么三从四德,我终生只信服一个真理,”
谢道韫有些诧异,“本席的课堂并无限制言论,”
安宁站了起来,言道:“我的理就是:能者,超越性别、年龄,不服,来战!”
谢道韫大惊失色,她从未想过也从未听过任何一个女子口中说出了比男子更为霸气的这番话语。她想这个崔氏女能够离开家族,并且能在尼山书院这种不招收女弟子的地方拥有一席之地,如此特殊,果然非同一般。“你有何能?”
马文才抢答:“崔氏安宁,文才实为尼山书院之冠,我马文才服,武功在我马文才之上,我也服,”
综穿影视:心有千千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