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主见,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你怎么知道牵着你走的人是好是坏,跟着对的是运气,跟着错的呢,祸乱天下,如之奈何。太子是个好人,但是,绝对不是个合适的帝王。他不想对付太子,但是该当仁不让的时候,就该当仁不让,三皇子不信无为而治,只信知行合一。
如果太子真的能当好储君,将来对家国天下都好,三皇子宁愿退出,他也曾想过带着安宁去游历天下,仗剑天涯,潇潇洒洒,和安宁恩爱缠绵,幸福过完一生。
可是他们两个知道太多的民间疾苦,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眼睁睁的看着,到时候他们还有什么潇洒可言。
太子上位,朝堂如何,天下如何,百姓如何,完全可以预见,戾帝刚去不久,如今百姓刚过了几天好日子,难道就要再起战火,何况现在还有许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并不是盛世太平啊,他们能做到,为什么,又怎么忍心什么都不做就看着。
若是太子之外还有别的皇子能担当大任也好,可惜并没有,三皇子的当仁不让就来自于此,他太清楚局势了,甚至未来走向如何,她心中都十分清楚。
安宁与三皇子道别,在他的注目下,趁着夜色离开了京都。她要去驰援骅县,姓程的她都不喜欢,但是老程县令她十分钦佩,那个老头儿是个好人,安宁不想看他死。
骅县的百姓也不该死,可他们无辜死去。就这样,文帝最后还想放过樊昌,安宁更不乐意。跟那种人渣谈什么仁义道德,谈什么从前恩情故旧。
杀,就一个字,滥杀无辜百姓者,统统该杀,死有余辜。她要杀樊昌,而且是不择手段,多恶毒都可以,因为樊昌该死,这种人留着,真是天理难容。
骅县,城门前,樊昌提着刀,一个一个的屠杀无辜百姓,逼迫骅县县令开门投降,老程县令心如刀绞,可是他深深知道樊昌破了骅县的目的,乃是要在此地伏击文帝,如果他开了城门,骅县百姓照样不保,而且无论樊昌最后有没有成功伏击文帝,这一城的百姓都是个死。
戾帝之后天下初定,如果文帝在此被樊昌伏击而死,天下将陷入战火道中,到时候死的就不只是骅县这点人,那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陷入水深火热。
城中的百姓都聚集在一起,老程县令打定主意带着少数兵卒开城门出去,他引开樊昌,兵卒去传递消息,想凌不疑求救。而后让城中所有的人用铜水浇筑城门门栓,焊死城门,抵挡樊昌在门外,守是守不住的,但是能拖延一时也好,也许凌不疑的大军赶来,还有的救。
就在老程县令披上铠甲要出城之际,突然一群黑衣人出现,将他拦了下来......
不久,老程县令上了城楼,在城楼之上假意和樊昌谈条件,让樊昌释放被他抓住的无辜百姓,他就同意开城门降了樊昌,理由是他当了一辈子的县令,他不能眼睁睁的骅县的百姓死在自己的眼前,如此就算是死他也也死不瞑目。
综穿影视:心有千千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