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云录
超小超大

第十章-2 文臣之首

一块活在正义门支教的20多年里,宋濂拥有了自己的豪华朋友圈,与浙东的名人学士们进行频繁的学术交流,正义门成为他们的街头地。有了文学的浸润,宋濂的文学功底愈发深厚。

他的文风淳朴洒脱,飘逸自然,以散文闻名,连外国使者都花高价向他求文章,日本使臣曾奉旨花费百两黄金向他购买文章,宋濂直接拒绝。朱元璋问他原因,他就说,所谓天朝的大臣,却接受蛮夷小国的钱财,有损国体,颇有文人清贵之风。

也许因为曾经淋过雨,宋濂一直想做一个撑伞人。前他身逢乱世,没有办法入世实现功名,从前他家境清贫,没有能实现读书自由,受到明君的重用后,他一面研究治国之道,为恩公奠祭献策,一面研究教育制度,为寒门子弟打开一扇考取功名的窗户。

宋濂制定了国子监的教育制度,主持完成了明朝的皇家图书馆大本堂,制定了明朝科举考试规则。虽然他发明的制度受到后人的批评,但还是为寒门子弟创造了很多机会,让他们有了实现功名的机会。

其实早在治政九年,元顺帝就曾多次邀请宋濂去做翰林院编修,但宋濂看不上元朝的苛政,就以要照顾父母为由推辞拒绝了。为了躲避元朝廷的邀请,宋濂索性躲到山上去修道著书了。

执政10年,到仙华山做道士著书,执政16年,又去了小龙门山著书,对于元朝廷可以说是必如蛇蝎处逃窜。这段经历让宋濂对于佛学到教有了一定的了解。

朱元璋曾戏称。他为宋和尚至政二十年,朱元璋的心腹李善长推举了宋濂等一众名士,七月,宋濂被任命为儒学提举,十月,又被指派到朱标身边教授五经,并参与到起居著的修撰工作当中。

朱彪是朱元璋的长子,宋濂算是做了太子的老师,可见朱元璋十分欣赏他。在宋濂的教导下,太子朱彪为人温厚,处事有度,有仁君的风范。到后来,所有皇子的学习大事都归给宋濂管理。在宋濂那里,皇子们一年只有春节、中秋、端午、皇子、皇后、皇上生日共18天假期,其余时间都要上学,并且一天出去吃饭,要在学堂学习六个时辰,要放到现在,保不准要被举报教育复旦。洪武元年奉命主修元始,并再次升官。

洪武三年七月修成洪武三年至洪武五年,老宋的官职有升有降,但总的来说还是颇受朱元璋重用的。洪武五年,上天频繁降雨,百姓臣子们纷纷表示这是祥瑞,上天认为朱元璋是个好君主,于是频降甘露。

而当朱元璋去问宋濂时,宋濂只说天子不受于天,而是受于人,做事不应该受到天象的影响,并用春秋故事中不记载祥瑞,只记载义哉来说服他。

可见老宋深谙儒家的人本思想。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个五大三粗的文治那一套靠朱重八自己是研究不出来的,但好在朱元璋也挺求上进的,他会问朱元璋曾让宋濂给他研究一个帝王必备书单,宋濂给他推荐了大学演义,并且告诉他君主、大臣、皇子都应该学习。

大明风云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 连载中
晚清第一名臣的风云人生
林亭燕喃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天资平庸的曾国藩,如何成为一代名臣?
4.2万字7个月前
与各朝名士皇帝交流 连载中
与各朝名士皇帝交流
从古今怀心中
从秦王朝开始,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带你深入了解各位皇帝不为人知的真相惊!堂堂天策上将的儿子李承乾竟然是同!惊!居然给溥仪发身份证!
0.5万字4个月前
十六班演绎 连载中
十六班演绎
墨澜书生
(无后宫,无系统,无套路,有穿越,不无脑,半爽文,介意者慎入)初中16班,原本正在上课的全班师生都穿越到了一个封建的异世界,他们虽觉得对方名......
1.9万字4个月前
大魏王朝第二部 连载中
大魏王朝第二部
孙博森
继大魏王朝第一部孙若菲的皇帝故事
13.2万字2个月前
落幕的不是思想 连载中
落幕的不是思想
侨华安
讲解中国与苏联交往和历史进程
1.1万字2个月前
战国千年 连载中
战国千年
拜占庭帝国球
如果长平之战秦赵双方平手,秦始皇被刺杀成功,战国时代继续,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争相崛起,华夏文明又将走向何方
15.3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