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仿若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一年的光阴悄然流逝。太安帝的龙体每况愈下,往昔的威严与精力渐渐消逝,诸多繁杂政事已无力亲理,无奈之下,只得将众多国事托付给萧若风。
萧若风本就聪慧睿智,如今手握重权,自是开始积极地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广纳贤才,与各方势力频繁往来,诸多决策皆出自他手,一时间,其威望与权势如日中天。这一切,让萧若瑾心中不禁泛起阵阵不安的涟漪。往昔,萧若风对他言听计从,可近来,情形却大为不同。萧若瑾的话语在萧若风耳中,仿若过耳之风,不再有往昔的效力。两人之间的争执也日渐增多,每遇分歧,萧若风不再像从前那般退让,而是据理力争,神色坚定。
犹记得那次,萧若瑾提及儿时为救萧若风,曾在冰冷的宫砖上长跪数时辰,膝盖红肿,身心俱疲,本以为能以此触动萧若风,令他回心转意,重拾往昔的恭顺。然而,萧若风只是静静地听着,眼神平静无波,待萧若瑾话音落下,他仍未动摇,不退半步。那一刻,萧若瑾心中原本笃定萧若风对皇位毫无觊觎之心的信念,开始悄然崩塌。如今的他,孤立无援,诸多势力眼见萧若风势盛,对萧若瑾的态度变得冷淡疏离,不再尊崇爱戴。他深知,若失去萧若风的助力,自己的皇位之路将满是荆棘,飘摇不定。这份认知让他如坐针毡,再也无法安坐于宫中。
萧若瑾怀着满心的忐忑与猜疑,踏入琅琊王府。王府内静谧幽深,却似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与变数。他强自镇定,试图在与萧若风的交谈中试探其心思。然而,萧若风的话却如同一把利刃,轻易地划破了他最后的幻想。“兄长,对不住了。”萧若风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萧若瑾闻言,双手下意识地紧握成拳,指节泛白,他瞪大双眼,满是震惊与愤怒地问道:“为何?”
萧若风微微抬起头,目光坦然地直视着萧若瑾,缓缓说道:“如今有众多臣子拥护我,形势已非往昔。况且,兄长敢保证日后永远不会对我心生猜忌吗?”
萧若瑾被这直白的质问噎住,一时语塞。他心中不得不承认,自己对萧若风确有深深的忌惮。这份忌惮在心底生根发芽,随着萧若风的日益强大,愈发茁壮。他深知,自己与萧若风之间的嫌隙已深如沟壑,难以弥合。如今的局面,已非他所能掌控。在萧若风那平静了然的目光注视下,萧若瑾只觉如芒在背,狼狈不堪。他心中再无半分停留之意,转身匆匆逃离琅琊王府。身后,只留下萧若风独自伫立,望着萧若瑾离去的背影,他轻轻叹息一声:“奈何生在帝王家。”
仅此一事,萧若风与萧若瑾多年的兄弟情谊彻底破裂,而太安帝病危的消息,仿若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泊,瞬间激起千层浪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皆欲在这权力的漩涡中分得一杯羹。青王眼见太安帝直接让萧若风侍疾,深知权力即将旁落他人之手,心有不甘,遂精心谋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
叶鼎之听闻几个皇子准备夺嫡,心中复仇之火熊熊燃烧。叶家的血海深仇,他从未有一刻忘怀。如今,他认定这是为叶家报仇雪恨的绝佳时机,于是决定支持萧若风。而百里东君亦是毫不犹豫地站在萧若风这一边。几人怀揣着各自的目的,纷纷重返天启城。
那一夜的天启城被血腥与杀戮所充斥。喊杀声震耳欲聋,打破了夜的宁静。刀光剑影交错闪烁,映照着一张张狰狞或惊恐的面容。街道上,鲜血横流,汇聚成河,刺鼻的血腥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作呕。
这场政变,其惨烈程度超乎想象。最终,在各方势力的殊死搏斗下,得以平息。参与叛变的青王,被押解至泰安殿前。随着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青王的头颅滚落尘埃,鲜血溅洒在殿前的石阶上,宣告着他的彻底失败。而太安帝,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动荡中,龙驭宾天,驾崩而去。此时,只剩下叛乱的景玉王,狼狈地站在大殿上。
萧若风望着眼前一母同胞的兄长,心中五味杂陈。往昔的兄弟情深与如今的兵戎相见形成鲜明对比,令他痛苦不堪。最终,他缓缓开口,下令将景玉王贬为庶人。然而,他并未赶尽杀绝,对景玉王的几个王妃和孩子网开一面,允许他们依旧住在景玉王府。
综影视之娇软小美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