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生存与认知(三)

自我欲望

自我欲望并不属于生命欲望,而是基于生命私性(生命欲望)产生的私性认知。自我在本节中并非自我能力之意,而是日常语境下的对自身的感知。自我欲望是人类当下使用生物性认知理解世界所形成的偏差认知,是需要批判并修正的。

自我欲望实际是将生物性应用在认知内容上的对于特权的渴望。其来源是在自我能力形成后,对生存资源的抽象概念化,而产生的占有欲望。在生命是有限的前提下思考,我们对物质或生存资源如何才能够占有呢?相信有人想到了秦始皇陵,想到了兵马俑的殉葬。从我们今日的眼光来看,他实现目的了吗?他消失在了时间长河里,至少在他死后至我们现在谈论他,沉寂了两千多年了。同样的,我们对车子房子如何占有呢?生命真的能够占有物质吗?当然我们的身体也是物质的,声称自己对于身体的所有权总不会产生疑问。但若想到人类历史中的人口买卖,这一点似乎也并不明确。暂时先抛开自身,谈谈对非自身的物质占有。

在社会稳固的今日中国,如果我买了一辆车,我能够说,我占有了这辆车吗?貌似没什么毛病,车辆行驶证清晰的是我的名字,当然可以说是我的车。那么我是如何占有的呢?声称拥有这辆车的所有权,以受法律保护的形式保障我拥有此车辆的权利。但遗憾的是法律并不能保护我的车辆不变旧,而终有一天不能够再行驶。当我的车不能够再继续开下去的那天,是不是我就不再拥有它了?或者我把它陈列起来,摆着用来纪念它陪伴过我的时光。即使它成为了废铁,不再能称为交通工具。若如此,我似乎不能再声称我拥有这辆车,因为他好像难以被称为是车了。但不管它是什么,它都是我的。即使我死掉了,我也要把它带走。他永远都会是我的。很遗憾我并不能带走它,如果从金属原子的角度来看它活的比我长多了,当我化成了灰它可能仍是个铁疙瘩。当我升入了天堂,我要如何对上帝声称我拥有它呢?或者,我曾经拥有过也好。上帝不并支持我的主张,上帝会说世界都是他的,我只是拥有了人类为它定义的所有权。上帝说卑微的人你要知足,科技使铁疙瘩变为了提供生活便利的工具,你竟然还想妄称拥有它,你的身体都会消散,你的生命都将虚无,不是我用神力维持你的灵体,你连对自己都谈不上拥有,怎么还要枉费心机的想占有物质呢?

那我还是买房子好了,至少房子更结实,就算我死了以后,还可以留给我的孩子住。也算作是我为儿女留下的一点财产。只是可惜的是,我走了,房子给了孩子,不知道我能不能算是拥有过。就算作是我拥有过吧!或是房子拥有过我也行,毕竟房子存在的时间比我长!

人类如何能够算作占有物质呢?秦始皇曾经拥有百万雄兵,并想要化作兵马俑全部带走,但看起来他并没有带走,而是全部留在了陵墓里。人可以使用物质,改变物质,但人也是一种物质,一种具有生命的会衰老死亡的特殊的物质。也会被时间改变,直至消失在时空里。物质能够支撑生命的存续,以生物角度来看,生命也是物质的,生命本身并不需要占有物质,自身也是物质循环的一环。用人类精神的角度来看,精神需要占有物质吗?可以占有物质吗?如果认为精神是独立存在,不依赖于物质的,也就无需占有物质;如果认为精神依赖于身体,那么精神便是生命性的,生命也是物质……或者不将生命形容为物质,但生命总是活着吧?生命过程总是无法否认的。

旬子曾说,君子擅假于物,人类也的确只能够假借物质之力,使我们的生命看起来,会更好。我们把钢筋水泥变为了遮风挡雨的房屋,使我们的活着,更加的轻松便利。也可以在人类的约束下,将房屋等实体变成人类的契约,使用某种群体性的强制力——法律,来保护所谓的个人财产。但这只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人为建构罢了,并不能更改人的生命性质,更无法更改生命与物质的关系。我们拥有物质,拥有生存资源,是我们认知的拥有,以为自己是拥有的。我们占有的,是认知中的感知存在,并不是实际存在。人类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更何谈拥有构造生命的物质呢。实际上古今中外的人们早已熟知这点,“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增广贤文》除为民间贡献了众多顺口溜外,也道出了生命并不能对物质实际占有的重点。“人生在世曲指算,不过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只需三尺宽”,赵本山的小品告诉你,搞笑不仅仅让你笑,还有一些笑完了可以想一想的东西。维持生命并不需要千间屋与万担粮,但人非要占有千金万银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存离不开物质,无论是如进食的能量交换还是免于威胁的房屋遮蔽,但维生所需要的物质其实有限。人们的贪婪与占有,不过是以为自己能够占有,是基于生物性的对生存资源的渴求,由认知使人产生了可以占有的假象,最终衍生至对特权的渴望。只是可惜的是没有人能够占有,占有是天真的想象,是认知不够彻底的愚昧。对个体来说耗尽了生命活力,但未必是个体真正渴望的价值。以人类视角来看,所谓的占有是未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反生命行为。如果将被占有的对象扩展至人,则将更为复杂,因为每个人都是具有能动性,有自身意志的。即使不提及人类历史中的人口贩卖,只简要的描述情侣关系,占有心理就足以写下无数“宫斗剧”了。有谁活着是凭借的他人意志呢?即使是为对方好的发愿,难道就不会汝之蜜糖他之砒霜吗?更何况还有在一起时爱得要死,分开之时恨不得他死的咒怨呢。占有心理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如果占有使自己与其它生命为敌,难道不是为自己的生命过程创造了风险吗?

个体认知的共性规则,在今天看仍是由生物性引起的。今天的人类相较于历史,确实获得了一些改进,但存在的方式仍无变化,仍然在使用本性带来的自然认知方式。生命未能自知,所以自然认知是未发展完全的是愚昧的,连最基础的认知自身都未做到。

已有的价值观念

人类在一些领域中,尝试总结认知。例如我们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便是对认知的一种总结。只是在本文的存在视角来看,有些许的可笑。可笑的并不是总结了认知,而是构造了框架性的认知结构,但却对个人与群体并无半点用处。

世界观,顾名思义,认知世界的一种观点。即我们应该如何认知世界。但可笑的事情来了,世界观所定义的,并不是人类要如何认知世界,而是说明人类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看法(认知)。从其意义上讲,既未找到联结所有认知的基础,又未给出如何认知的合理建议,世界观怕是观了个寂寞吧?假设个人的世界观是自然形成的,我又不好奇别人如何看待世界,为我罗列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是为了让我做选择题吗?影响我每天吃饭吗?还是哲学离开人太久了,忘记了人怎么生存?活着才能感知,才要每日三餐,才能够痛与快乐。是哲学连活着都不敢承认吗?难道不是活着才是第一性吗?连最基础的共性活着都不能够承认的话,连我都不能称为我,还谈什么世界如何存在?承认活着是第一性的,才能够理解生命存在,才能够理解认知与存在是有差异的,才具有真正认知自己与世界的可能。生命即是存在,是本文存在论的核心原则,也是存在论解释世界构成的核心原则。

人生观,与世界观相似,本应是对自身的理解与认知,却因为世界观的漂浮不定而连列举都无法做到。每个人都活在世界上,可是解释世界的观念有许多种,所以我是活在哪个世界?究竟在以什么方式活着?如果世界的存在方式有许多种,是不是我们活在不同世界才是真相?每个人活在不同的世界,所以每个人的活着都是不一样的活着,所以你的生命与我的生命不同,所以无需关注他人,对吗?但活着不是因为生命才是活着吗?人生不是作为生命体存在的生命过程吗?人生观不是因为生命拥有了自我及认知能力,而能够反观生命的航程轨迹,从而指引生命未来的方向吗?人生观即拥有自我的生命体对生命的基础认知及对自身生命的期望。

如果连活着的价值都无法认定,还谈什么价值观?对世界与生命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能够产生相同的价值观才是奇事。人类的价值观,即为如何理解自身与世界的认知。在认知的本质上,认知是个体性的,在当下阶段,人类未形成共性价值观。所以当下的价值观没有通用定义,不具备共性。本文的任务,即框架性描述以人类生命为视角的共性价值观应如何构建及其基础原则。

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以何为媒介定论?生命才是我们自身的基础,生命构建了如人一般的生物,生命即为存在,只是我们一直以来把他叫做活着。

本文的存在论观点,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所看到的,感知到的所有生命,包括我们自身,都是存在,不能否定。生命给予了人类认知与思考,由生命为始,认知自身与世界。这也是本文的行文结构。人作为生命体,与动物有何不同?便是人类能够认知世界与自身,而这是由自我能力所承载的,是生命所赋予人类的其它生命并不具备的能力。任何观念皆不得否定生命,否定生命的只会被生命否定。所谓的世界观讨论存在,难道不是生命赋予的讨论的可能吗?所谓的人生观讨论人生,人生难道不是生命的过程吗?所谓的价值观讨论价值,价值难道不建立在生命性上可以得到真实价值吗?生命是伟大而奇特的存在形式,生命赋予生物个体意识能动,生命建构人类复杂的自我,生命的存在才能够谈论如何认识世界,因为认知是生命的认知。

因为我们每个人皆是生命,所以我们即使未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也仍然是生命性的。人类已然具备了自我与认知的能力,所以更需要在生命的基础上,得出生命给予的共性结论与人类存在的共性结论——构建生命视角的共性认知与人类视角的共性认知。因为我们即生命,生命即存在。

个体认知的正确性

在前面已经论述过个体认知是绝对的,在个体层面正确性只由个体自身决定。讨论正确性,必须锁定范围,本节对个体与多个体间的正确性分别讨论。

以实际例子来看小学语文的一道题吧。题目非常简单,找出不同类。至于内容并不重要,以轿车、消防车、火车、救护车为例好了。请问,以上4项哪一项与其它项不同呢?在考试中,是需要有唯一的正确答案的。可实际上会有唯一答案吗?比如我觉得轿车是与其它选项不同的。因为轿车是私人用车,而其它选项都是公共用车。也会有人认为,火车才是答案,因为火车是轨道车辆,而其它的是橡胶轮,跑在公路上。甚至有人会选择救护车,因为救护车是救人伤亡的,其它的车辆却不能。选择消防车也会说,只有消防车才胜任灭火,其它的行吗?那是不是四个答案都正确?是的,这其实是认知题,认知不同,答案也就会不同。再来一组:从鸡、鸭、鱼、鹅中找出不同类。这个答案似乎明显了许多,明显就是鱼对吧,因为其它都是鸟类。但如果我说鸡和其它不同呢?因为鸡很怕水,而且不会游泳呀!并且鸡嘴和爪子都是尖尖的,其它的都可以在水中游泳,线条看起来也很圆润。甚至我可以说,鹅才和其它的不同,因为鹅的体型最大,所以它和其它的都不同。也许有人会说,鹅最大的解释很牵强。但是如果我就是这样理解的呢?能够说我的理解是不对的吗?我就是这样理解,你要说我不对?我没有按照别人所想的理解,我就是不对吗?别人和我都说了很多话,为什么他们是对,而我就是不对?

在描述抽象时提到,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抽象得到的概念(定义)就会有不同。因为认知是个体性的,对个体来说,对错只在自己的认知评判里,只有自己能够判定对错。并且在生命能力的“加持”下,个体不会怀疑自身的判断(对于人类来说是认知),永远在执行自己的决策(个体认为是正确的)。比如在鸡、鸭、鱼、鹅的例子中,可以使用动物分类,如鸟类与鱼类作为分类标准,但使用游泳作为分类标准是不是也可以呢?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如何判定哪种是错?分明都是对的。所以在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有多个个体的参与,就必须将概念厘清,以及设定条件。不在同一条件下讨论,讨论便不存在意义,也不会得到结果。

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能够相互理解。为什么相互理解在个体间就像是两个世界一样无法相容,为什么观念的对立会势如水火,为什么观念对立会导致你死我亡。因为观念的形成来源于生存策略。生存策略不能够被否定,生存策略被否定意味着与个体相关的所有存在皆被否定,会形成无法调和的对立。只是现代社会中,直接否定生存的对立,已然罕见,但明显的,人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对立关系,仍然势同水火。例如在许多人讨论这个分类的认知题时,固执的己见不仅无法理解对方,甚至会被提升至本不应有的高度。“孩子错就是错,为什么要觉得自己聪明误导孩子”,“你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火车和鱼,孩子不懂难道大人也不懂吗”,“你是机器吗?能有自己的思考吗?就是有你这种人社会才会如此死板”。每个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怎么自己对别人就错了呢?使用否定很容易,但否定使用得是否合适有被在意过吗?

为什么人类的认知无法统一?因为认知从来没有标准。即使是在今天,人类已经建立了所谓的文明。但那实际是人类无法解释的文明,而且并未普及。人类的共性认知至今天为止只有生存,但并没有为仅有的共性而关注其他个体,甚至对生存的理解皆不一致。

对环境的认知

本节中的环境,可以理解为生存环境,也可以理解为个体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在本节中并无区别,泛指个体自身以外的事物,但更多指其它个体。对环境的认知看起来只是个体对外部生存环境的个体化理解,但实际上,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是共性认知普及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由个体认知转换为共性认知的必须手段。

个体间的认知

基于自我的环境的感知。对个体而言,对环境的感知,尤指社会环境,不能避开的便是对他人的感知与对群体的感知。简述基于自我的环境感知为环境感知,以下皆同。

对他人的感知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是完全无法躲避的。单独个体若想躲避群体环境,只能够回归野外生存环境,并需要将所有精力全部花费于生存中。使用日常语言即为,想躲避人群隐居,基本已不可能实现。只有荒野环境存在隐居的可能,但荒野环境足以威胁个体生存,野外并不会长好粮食送给人吃,荒野中的生存,获取食物即可将人打击得支离破碎。尽管荒野生存是人人爱看的电视节目,但单独个体祈求以隐居的方式荒野生存,无疑是自我生命体的退化。所以尽管少部分人难以适应生存环境中存在其它个体,但这却是无法避免的。而难以与其它个体相处,也是此个体对环境感知的一部分。

对他人的感知,我们经常使用性格一词来形容。比如某个人是外向的,说明此个体对于其它个体的感知是开放的,也是不介意自身对其它个体产生影响的。但外向或内向,不足以定论性格,或是说不足以定论个体如何感知其它个体并反馈自身感知。需要做出说明的是,如果排除人际间的交往,性格便不是必要的。这意味着我们所谈论的性格,实际上是一种关系的结果,此种关系便是个体间的关系,也即意味着个体对其它个体的感知与识别。

个体对群体的感知是一个看起来存在,但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关于群体部分后续章节后更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做展开。群体并不是主体,个体对群体的感知,实际是将群体个体化后的感知。群体实际上是由各个单独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所能够形成的概念无法覆盖所有个体,所以对群体的环境感知是不存在的,已有的感知是种错觉。

那么如何定义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呢?个体所感知的环境,究竟是什么?

个体对环境的感知,实际是基于个体自身认知的对其它个体行为识别的认知结果。通常情况下,此结果我们以性格来描述,或是许多类别向的如星座、MBTI等手段归类。但个体认知是无限性的,所以类别分类看起来有合理之处,其实际意义微乎其微。为什么人的性格会变?性格测试的结果也在不同条件下不同。因为测试只能够呈现某一时间内的条件内认知,认知无限可修改,所以性格不会固定。另外,为什么说是识别其它个体行为的结果,因为内向或外向等性格描述是比较出来的,比较创造了一个并不实际存在的标准。性格只是个体对环境认知的外在表现,无法定义个体实际的行为方式,即使只是类别向的。

对环境感知的识别。当你遇到一个脾气不好的人,或者是你恰巧遇到了诸事不顺脾气暴躁的人,当他对待你的态度很恶劣时,你会不会也很生气,甚至和他吵一架呢?如果你将他识别为是你莫名的遭受到了无名火,你会很生气甚至会吵架。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昨天家里遭了车祸,亲人正在抢救,或许你不会生气,甚至会同情他。所以对环境感知的识别,是会将同一件事识别为不同结果的。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即是有因素影响了你的认知识别。只不过通常条件下,个体不会在意如何识别对环境的感知。毕竟额外的识别意味着额外的消耗,自己的生存都未必是无忧的,哪里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别人呢?

情绪的影响。情绪是对意识决策的强化。对于动物的生存过程来说是十分有效的意识强化手段,但对于已经度过了原始环境的人类来说,情绪已经在人类社会中生出了原本不存在的作用。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穿书后恶毒女配只想修仙 连载中
穿书后恶毒女配只想修仙
风亿星辰
顾染考研猝死穿书了,《瑶光修仙记》是一本集‘竹马打不过天降’‘仙门团宠’‘恶毒小师妹’为一体的披着修仙文皮的言情小说。而她自然不是穿成了女主......
35.2万字3个月前
每个世界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 连载中
每个世界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
风中凌乱的
宝宝们,欢迎观看,希望宝子们喜欢,大家一起交流,可以告诉我,你想看的类型,我来写。
5.5万字2个月前
冷宫九公主要翻身 连载中
冷宫九公主要翻身
某家女主
因为不想弄这么多任务,所以就直接只有旁白仿炮灰闺女的生存方式
60.9万字2个月前
天道?呵,本神女可是创世神! 连载中
天道?呵,本神女可是创世神!
江边月皎皎
啧啧啧,似乎在这个平台修仙文没什么流量啊。...洛璃月自出生以来,就位居高位,受尽宠爱。可就在某一天,她娘亲爹地全都莫名失踪,而她被人掳走。......
0.4万字2个月前
什么时候才能当主角 连载中
什么时候才能当主角
到处随逛
穿越剧情,星越祈穿越到各个剧情中,填各种的坑,填完之后还要带队友做业务,呵呵,不过越来越爽是怎么回事?
0.9万字2个月前
厄瑞波斯与光 连载中
厄瑞波斯与光
橋奈洋子
2.4万字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