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突现泛心论(二)

3. 构成泛心论、突现论、心灵因果作用

构成泛心论在当前的讨论中最常见。它认为宏经验由微经验所构成、实现,以微经验为根基。在其最吸引人的版本,构成泛心论认为微现象事实先验上可以推出宏现象事实的存在。它找准了物理主义和二元论中间的平衡点。因其类型A的先验特征,它比起类型B物理主义是一个更强的模态论题。它拥有人们能想到的最高的解释力。类型B物理主义者所需要的心灵和物理之间的同一关系只需要是后验的。我们无法从物理概念先验地得到现象概念。或者说:僵尸可设想,但形而上不存在。所以类型B物理主义是一种模态二元论。观念或逻辑的可能性,与真实的形而上可能性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由逻辑或概念分析可达到的境域,和存在的境域,或者说形而上可能的境域,是互不连接的。这个鸿沟使得概念分析无法应用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因此被我们的感觉经验所限制。科学,而不是先验分析,发现自然中的事物。

在身心关系问题上,它会导致物理和心灵同一关系的强蛮和不透明。一个物理学所描述的关系结构如何必然化意识经验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发现心理-物理关系,但对它必要性的本质不能有概念上的理解。这种分析的缺乏是泛心论的动机。泛心论者认为,对物理概念的完整分析,可以说明基本物理实体,当适当排序而产生高度整合的信息流时,为何可以必然化高阶意识。同时,也可以揭示物理概念的真实本性,这种本性会包括心灵或原心灵内在性质。对于类型B物理主义者,可能的回应是物理概念是透明的,而心灵概念并不是。谈论现象意识不能揭示意识的真实本性。痛苦的真实本性并不是痛苦的主观体验。

有两个原因使得泛心论者对此不满意。首先,某物被称为痛苦,首先必须是感受得到的。将痛苦的同一条件定义得和现象概念无关,似乎是在回避痛苦的本性,而不是回答它。另一个怀疑类型B物理主义策略的原因是分而治之来认识事物的科学原理。我们希望知道人类经验中的现象心灵,是如何由神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物质构成的。类型B物理主义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除非不管经验的现象特征。构成泛心论者则相反,对该问题有个优雅的答案。为了阐释这一点,我们最好回到前述的元胞自动机。

3.1 元胞自动机

Gregg Rosenberg基于元胞自动机提出了反对物理主义的论点。它需要比僵尸论证更少的假设(如可能世界,2d语义),但它依然充分地表现了物理主义的问题,并明确了泛心论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元胞自动机是一个人工数字世界,它是由抽象世界中称为“元胞”的基本个体组成的。这些元胞和其它元胞通过关系性质联系。计算机建模者通过给元胞不同的性质,从而定义不同的世界,并通过相继的计算步骤,研究它们的动力行为。这通常是通过定义规则来做到的,这些规则定义了一个函数,该函数决定了每个元胞的性质是如何被上一个时间点相邻元胞的性质所决定的。在一些简单版本中,元胞只具有诸如“开”和“关”这样的性质。

人们可以从这个朴素的开端,构造更复杂的元胞自动机来模仿诸如自旋、电荷、质量这样的物理性质。有趣的是,虽然元胞自动机看起来简单,却也多才多艺,实际上它是一个通用图灵机。单体元胞快速聚合,建立更复杂的结构和模式。这些结构和模式由多步骤的计算所维持。机器似乎产生了由一系列事件类似物的发生(即系统的离散计算状态)所产生的持久性(即稳定的关系模式)。这些模式变得相当复杂,具有一种非平凡的自我复制,在功能上类似于生物的某些结构(即DNA)。因此,元胞自动机有时被称为“生命世界”。元胞自动机的基本事实,即性质如何在元胞网格上分布,造就了高阶结构中稳定的突现模式。即使突现模式表现出不能归因于单个元胞的新特性,也不会涉及到神秘的强突现。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严格描画的本体论方案中。在物理主义的构想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元胞自动机。但随后出现了以下问题:

1. 元胞自动机的基本事实,完全由元胞之间的动态关系所定义;

2. 现象意识的事实是内在感质事实,无法由其所在的动力关系所完全定义;

3. 动力关系事实无法推出现象经验的内在感质事实,不论是先验的还是后验的;

4. 因此,现象经验的内在感质事实无法由元胞自动机中的事实所推出。

问题是:假如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元胞自动机,现象心灵如何出现?答案对构成泛心论者是直接的:个体元胞拥有心灵或近乎心灵(原心灵)的内在本性。这些内在本性的结合解释了现象心灵的出现。因此,它并非强蛮或不可解释的。仅仅元胞的结合就可以解释高层结构和高层心灵的弱突现。低层次和高层次之间存在逻辑共时附随。所有元胞连同它们内在本性的完整复制,会使高层结构和高层现象性质必然化。物理主义的微决定论分层本体框架可被完整地保留。如果“物理”一词指的是包括基质或内在本性的广泛概念,物理层将决定所有事实。构成泛心论的优美之处是它保留了整个传统物理主义的大框架。宏事实都是共时微决定的。科学的还原解释在形而上学上也被证实了。构成泛心论只是往科学的图景上加上了不可观察的内在本性。这样的内在本性在心灵哲学上为形而上学大大地减了负,又不会妨碍到物理定律及可观察的物理现象。所有实用和工具意图的科学角度都可以抽象掉这些内在本性。从科学来看,基质只是形而上学假定。因此哪怕构成泛心论是对的,科学也可以按照传统物理主义的假定运作。最具显著意义的是,构成泛心论保持了物理的因果封闭性。Chalmers认为这是构成泛心论相对于非构成泛心论的优势。后者要求强突现,以及可能还有向下的因果作用,乍一看无法提供相对二元论的优势。但在信念和愿望令身体移动的情形下,构成泛心论如何保留心灵的因果效力呢?

3.2 现象心灵的因果效力

对于构成泛心论者来说,现象属性的因果效力并不依赖于它们直接参与到因果关系中。相反,它们被认为是有效的,因为它们是确实进入到因果关系中的实体的必要属性。如果没有某种内在属性,整个因果关系网络就不可能存在。这一举动有点让人想起戴维森的心理因果理论:心灵属性不进入因果律,但根据戴维森的观点,这不会导致副现象论。(Davidson,1993)不是作为精神属性或作为物理属性本身具有因果效力;这是整个事件,事件本身。改变心灵属性将产生不同的事件,从而改变了整个因果。但这不会令现象性质变成副现象论吗?整个关系网络看起来不受内在性质的影响。假如内在性质被移去,替换成别的内在性质,会如何改变事件间的物理因果网络呢?戴维森的想法是:因果关系只存在于个体事件之间(而不是事件类型之间),而事件的所有属性构成了其个体本质。因此,即使是一个事件中看似无关的属性变化,也会使因果关系受到影响。在泛心论的情况下:如果原因有不同的内在属性,结果就会不同。因此最终内在性质是由因果效力的。

Sosa用现在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批判这个思路:(Sosa 1984, 277)一声枪响杀死某人,响声相对于枪杀是副现象的。如果枪配备了消声器,枪击还是那么地致命。同样的道理,在戴维森的框架下,心灵性质是因果无关的。戴维森如此回应:“假如枪配备了消声器,安静的枪击如果射得就像前面那致命的一枪,而其它也类似,它当然也会造成死亡。但这一枪和前面致命的那一枪不同,它所造成的的死亡也和前面的死亡不同。”(Davidson 1993, 17)泛心论者确实可能会声称,在一个具有现象或原现象内在性质的世界中,因果关系中的个体与没有这种内在性质的世界不同。有其他个体在承担原因的角色,而结果也不同;因此,本质属性最终是有效力的。但内在本性改变后,因果会受影响吗?看起来不会。在一个作为代替的僵尸世界中,无经验的内在本性承担起整个因果网络,这个网络,根据思想实验的假定,和我们世界的因果网络是同构并不可区分的。在这个世界中,造成因果的是别的东西,但因果定律并无改变。我们世界中,假定的内在本性如何具有因果效力?它们承担因果效力的形而上学角色,但它们并不决定这些关系。除非个体的形而上学本性决定了因果关系,内在本性的因果效力依然是可疑的。它们是因果网络和因果定律的副现象。

3.3 附随因果论?

构成泛心论者提出的强附随关系,可以为心灵的因果效力做一些工作。在构成泛心论的形而上学框架中,所有宏观的因果关系,都逻辑附随于微观层面上的物理关系。物理因果联系了物理实体。如果物理拥有内在本性,这些性质的实例化就是物理因果所连接的。内在本性某种意义上是心灵的(即它们是微现象的)。因为人类的现象性质强附随于微现象性质,前者继承了后者的因果相关性。(Chalmers 1996, 154)

但这些内在本性的因果效力究竟是什么?科学的因果解释中并不需要它们。因果定律仅作用于物理性质。科学抽象掉了基质。非还原物理主义在概念框架上的两面性看起来像是倾向于二元论的,但形而上学上又是一元的:即使现实最终只由物理实体组成,命题态度,甚至现象性质因果角色的二元性,实际上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泛心论的思路平行但是反过来的:即使现实最终拥有内在/外在,或物理/心灵两元性,实用上科学可以限制为一元论,仅关注关系物理结构就行了。但在我们的解释中,就没有了内在性质的因果相关性。如果我们抽象掉内在性质,剩下的就是一个纯粹狭义上物理的因果关系网络。基质仅仅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是相关的。

但这里同样也有形而上学的担忧,附随因果论真的有意义吗?世界上所有高层次的因果关系都逻辑上附随于基本物理关系。所谓前者“继承”了因果效力是什么意思?高层次因果关系是完全微决定的。所有的因果都发生在基本层面,上层则持续占到便宜。高层作为高层,怎样都不会有因果效力。

“附随因果关系”的概念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附随的那一层不对称地依赖于被附随的基础。因果工作在被附随的那一层完成,附随层也就没有需要做的因果工作了。“继承”在这里也是一个误导性的概念,表明较高层次从较低层次继承了一些好东西,令它看起来像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但其实附随层什么都不做。它是完全,非对称地被决定的。逻辑附随的情形可能是特殊的。逻辑附随(在所有可能世界中)这种关系就像同一性一样强。高层次因果结构和基本物理关系的类型同一,就可以把因果关系往上传递。毕竟,同一性关系是对称的。若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是同一的,这些不同层面就不会争着要因果效力,因为自己不会和自己争某样东西。类似的,强附随关系的强模态力会将因果关系往上传递。但心灵因果,就像很多人所认为的,必须将我们自己视为具有能动性的人。若所有的因果效力都已经认定在微观层面,具有能动性的人这个概念是否依然是稳健的?

但即使微观部分独占了因果效力,构成泛心论者的问题也没有完全消失。若对心灵因果的分析,要求给出心灵性质因果角色的一个解释,戴维森的思路最终就是徒劳的。这个问题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

1. 现象事实不逻辑附随于物理事实;

2. 因果关系的事实逻辑附随于物理事实;

3. 因此现象事实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唯一的出路看来是允许一种心灵到心灵的因果关系。设想一个元胞自动机,有如下类型的因果关系:

若给定一个结构,如五个相邻的元胞拥有一个叫“热”的内在性质,在下一步,叫“痛”的内在性质就会在另一些元胞中被激发,在元胞间有内在状态到内在状态的因果关系。元胞间的关系性质不会在改变中被影响。

问题是这些变化和元胞网格间的关系结构没有联系。因为不影响关系结构,它们自个儿形成了一个隔开并独立的因果领域。实际上,这个观点最终只能是类似于莱布尼兹式的身心平行主义。但如此这般的平行主义如何在物理世界中保留能动性的稳健解释呢?我们在任何一个心灵因果理论中,希望保留的心灵性质的因果效力,不会只是一个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而是这样一种强烈的日常直觉,能动性要求高层实体具有因果效力。能动性要求我作为人类的行为,来自于我这个高层个体。如果组成我得微观粒子做完了所有的因果,能动性的感觉就无着落了。构成无法解释一个在较高层级中构成的个体的因果效力。

问题是,是否非构成泛心论者把这个问题答得更好。构成泛心论者的关键问题是高层心灵实体的本体论地位。泛心论者将人类心灵看成是大量更小心灵的构成物。组合问题就是,为何较小心灵的恰当组合可以必然化高层心灵实体。这看起来是一种强突现,因为可设想在另一个可能世界中,同样的微层心灵实体之上并没有宏观层面的心灵实体。构成泛心论必须排除这种可能性。高层心灵必须逻辑附随于适当组合的微层心灵。我们对这个组合定律没有任何线索,可以魔法般地聚合经验以形成更大的实体。我们不知道怎么聚合主体。这使我们倾向于认为,只有强突现才能解决这个组合问题。哪怕我们对此并不了解,也不意味着强突现就不是自然真实的做法。构成泛心论者会说,这就是它在任何别的地方的做法。难道心灵作为一个自然现象会有例外吗?

但如果这一点得到承认,另一个问题就迫在眉睫了。根据构成泛心论者,整个宇宙的基本实体,是拥有一个观点或某些形式的主体性的经验者。其它一切都是由这些实体组成的。但假如这是对的,动物和人类经验者也是基本实体,因为他们就是那种意义上的主体和经验者。

然而,构成泛心论者的观点是,不可还原的基本实体只能在自然界的微观层面上找到,其他一切都是它们的组合。但是,如果更高层次的主体在进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那么根据定义,它们属于宇宙中不可还原的基本实体。类似地,实体本体论的支持者可以声称,只有微观层次上的基本粒子才是构成宇宙的真正物质:自然最真实的面貌就在这个层次上。剩下的都是这些基本实体的布局。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实体的聚合物。假如人类算作是实体,他们在本体论上应该更独立,而不是更小实体的聚合物。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是宇宙间原初不可还原的粒子。这个想法对构成泛心论是同样成立的。高层主体经验的统一使其成为了宇宙间的一个基本实体,而原因就是它本身也是一个经验的主体。这样它就避免被理解成仅仅是更小经验主体的聚合。

4. 非构成泛心论、突现及心灵因果作用

非构成泛心论者硬着头皮上了。组合问题可以通过假定在低层结构条件被满足时,高层心灵个体的强突现来解决。但这个进路会损害泛心论理论上的简洁性。假若人类心灵(或动物心灵)不逻辑附随于微现象性质,那我们也可以是突现二元论者。突现二元论要求现象从非现象中强突现。非构成泛心论则要求经验的宏现象主体从微现象主体中强突现。泛心论最初的动机不就是为了避免强突现嘛?构成泛心论只需要弱突现。这是最终必须被回答的关键问题。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提供一个非构成泛心论形而上学图景的简略描画。

关键问题是,非构成泛心论者将使用哪一个强突现的概念?强突现也有很多种的。突现既可以理解为法则性的附随(Kim 1999),也可以理解为非附随的因果关系。后者为高层个体另外的因果效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向下因果)。附随,作为高层对底层的非对称的依赖,似乎排除了高层任何真实的因果效力。

第二种理解方式,将突现理解为非附随的因果关系,则意味着更强的突现。它通过打破同步附随来做到这点,这个进路最终有可能会导致突现二元论。但突现二元论和构成泛心论依旧有决定性的区别。但突现二元论无法解决终极运作者问题,以及现象心灵如何从非现象的组成部分突现的问题。非构成泛心论则对此都有答案,所以概念上不同于突现二元论。所以哪怕泛心论中最接近经典二元论的版本,也会与之有一些不同,从而是心灵哲学中一个明确的立场。下边会简单描述下该立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一个誓言走一世 连载中
一个誓言走一世
情终须缘
复合√回家√蝶眸殉情黑化……(反正不虐,很甜)一笑倾国,再笑倾城。
10.1万字3个月前
星辰荣耀之冠军之路 连载中
星辰荣耀之冠军之路
同学:好久不见
以下是为这部小说生成的作品简介:《星辰荣耀之冠军之路》讲述了性格内向但极具电竞天赋的女孩林悦瑶,在机缘巧合下被职业战队教练发掘,从此踏上电竞......
7.0万字2个月前
聆笙集 连载中
聆笙集
棠鹤begonia
2.6万字2个月前
零星诗月 连载中
零星诗月
鱼泷泷
一些磕CP的产文…单纯想写些自己喜欢的CP,不定期更新。(属性比较乱哈,有双女主,双男主,女攻男受,男攻女受,或者人兽恋……等等,有冒犯到的......
1.3万字2个月前
彼岸花开繁尘落 连载中
彼岸花开繁尘落
一盏蝶
“你真想好了吗?不打算再去见见他?”“还是不了,他如今是天界战神,只为苍生不为我……”“在你眼里我依旧是那个只为天下苍生而活的战神,去不知我......
7.4万字2个月前
琉璃仙途 连载中
琉璃仙途
清辰明月
观影忆往昔,未来载无限。“世界万灵皆具善恶两面,心灵本就复杂变幻莫测,难以一言以蔽之,怎能轻易定夺善恶!”——琉璃“嫉妒什么的最讨厌了,别人......
6.9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