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泛心论与泛原心论(一)

作者:David J. Chalmers

译者:Thuringiana

1. 引导

泛心论,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所有事物都有心灵的立场。实践上,泛心论者不会将它当做一个教条,他们不会认为数字2,埃菲尔铁塔,堪培拉城拥有心灵,尽管他们认为数字、铁塔和城市都是存在的事物。

泛心论也可被理解为基本的物理实体具有心理状态。打个比方,假如夸克和光子拥有心灵状态,就算数字和石头都没有心灵状态,以上假设也可充分地令泛心论为真。有可能一个光子没有心灵状态,虽然分界线是模糊的,我们可以认为定义是:某种基本物理类别的全体成员拥有心灵状态。

就目前来说,心灵状态指的就是意识经验。我将泛心论理解为,一些物理实体拥有意识经验,这样的一种学说,即作为光子,或夸克,或基本物理实体中的某一员是具有主观体验的。这种观点有时称之为“泛经验论”,来将它与其它类型的泛心论相区别。(比方有些认为相关的实体能够思考的类别)但我会简单地称之为泛心论。

泛心论有时会被认为是疯狂的,被摒弃,但认为其很疯狂并不是一种严肃的反对意见。虽然有些人认为它是反直观的,但任何意识的观点最终都包含一些反直观的结论。此外,泛心论的直观是与文化及历史时期相关的。该观点在东西方的哲学史上都渊远流长,不少哲学家严肃地看待这种观点。我们没有关于泛心论的直接证据,同时我们也没有明确的证据反对它,因为我们无法检测到非人类系统中意识存不存在。但是我们有来自于理论上的非直接的证据来严肃地对待这种观点。

在这一章我会展示泛心论的一个证明。像所有的哲学证明,它并非结论性的,但依然给了我们理由去认真对待这个观点。就我本人来说,我既没有信心泛心论是对的,也没有信心它是错的。这一章将会讲到我所认为的相信泛心论的最好理由。一篇相关的文章“泛心论的组合问题”,则会讲到不相信泛心论的最好理由。

我将这个证明称为黑格尔式的泛心论证明。这并不是说黑格尔是泛心论者,他看来远远不是(除了他相信“世界灵魂”这一点,这是一种宇宙-心论,认为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是有意识的)相反,我的证明采用黑格尔式的辩证法:正题、反题、合题的形式。

在我的黑格尔式证明中,正题是唯物论,反题是二元论,合题是泛心论。正题基于物理世界的因果封闭性,反题是二元论的可理解性,合题则得到了黑格尔式的泛心论证明。实际上,该证明提出了支持或反对唯物论或二元论的两种最强有力的证据,并激发兼具以上观点的优点,又避开它们缺点的某一种泛心论。

事实表明,该证明不仅支持泛心论,也支持某种类别的泛原心论。泛原心论指的是基本实体具有某种构成意识的潜质,当它们以一种特定形式构成时就会在较大的系统中产生意识。在本章的后头,我会相对比较泛心论和泛原心论,并考查它们各自的问题。

2. 正题与反题:唯物论与二元论

我们的正题是唯物论(或物理主义): 粗略地说,所有事物根本意义上都是物理的。反题则是二元论: 并非所有事物根本意义上都是物理的,那些根本意义上非物理的事物都是属于心灵的。合题是泛心论:所有事物都在根本意义上同时是物理的也是心灵的。

特别的,我们会关注意识问题的唯物论观点和二元论观点。意识的唯物论观点认为意识根本上是物理的,所有有关意识的真相,都以完整的物理世界为根基。二元论认为意识并非物理的,在一个完整的物理世界中并不包含意识的根基。

“根基”是形而上学构成中的一种关系。当意识事实可以完全由物理事实所得到时,我们说后者是前者的根基。唯物论的直观想法是,物理事实以某种方式凑在一起产生了意识。这至少要求在这些事实之间有必要的形而上学联系:一个物理上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世界,不可能在现象及主观体验上不同于我们的世界。当上帝创造了所有的物理实体,意识也就跟着出现了。

我们会特别关注微物理性质及现象性质。微物理性质指的是一套完整的物理学所刻画的所有基本物理性质。微物理个体指的是这种物理所刻画的基本物理实体。(虽然名字包含“微”,但定义上并不要求它是小的)微物理事实指的是微物理个体的微物理性质实例化的正事实。这里正事实指的是某实体拥有某个性质,而不是缺乏它。宏物理性质(实体、事实)是以微物理性质(实体、事实)为根基的。为讨论方便,下边会以“物理”表示“微物理”,有时为达到精确性会用“微物理”。

现象性质(或经验性质)是由有意识的主体的体验所刻画的。最熟悉的现象性质是现象意识的性质。当一个主体拥有体验时,该主体就拥有这种性质。还有更多由更具体的意识经验所刻画的现象性质。比方说,现象的红色是由我们经验到红色时的那种特别的意识经验所刻画的。当一个主体拥有红色的意识经验时,它就拥有这种现象的性质。现象事实是关于现象性质分配的正事实。(也就是各类主观体验的事实)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意识的唯物论指的是所有的现象事实都是以微物理事实为根基的,意识的二元论指的是并非所有的现象事实都以微物理为根基。下边,我称意识的唯物论及意识的二元论为“唯物论”和“二元论”。

反对唯物论的可设想性证明如下。设P为宇宙中所有的微物理事实,Q为任一现象事实(比如“我是有意识的”)

1. P&~Q是可设想的;

2. 假如P&~Q可设想,它就是形而上可能的;

3. 假如P&~Q是形而上可能的,唯物论是错的。

因此,唯物论是错的。

当一个声明无法先验地排除时,它就是可设想的。所以一里高的独轮车是可设想的。直观上来说,当我们可以设想上帝是可以创造一个使得声明为真的世界时,该声明就是形而上可能的。所以一里高的独轮车是形而上可能的。

上边的1是由僵尸的可设想性所支持的,这里的僵尸指的是微物理上和我们一模一样但不具有意识的生物。很多人都认为僵尸并不真实地存在,但这个概念并非先验地矛盾的。第2点是由可设想性和可能性的一般思考所支持的。基于克里普克和其它一些人的思想,人们提出了一些反对意见,而该可设想性证明也要做出相应的修整,但这里我只使用最简单的那个版本。第3点是因为假如P&~Q是可能的,那么P不会形而上地使得Q为必然,因此Q不以P为根基,因为以某物为根基很可能需要用上形而上的必然化。直观上来看,假如上帝可以创造一个物理上和我们的世界一模一样,但缺乏意识的世界,那么意识就是多于并高于物理的另一种基本性质,因此,唯物论就是错的。

可设想性是一个反对唯物论的认识论证明,通过一个认识论上的前提得到形而上的结果。还有其它的一些认识论证明,比方基于知识的证明:由Q不能由P推出证明Q不以P为根基。有基于可解释性的证明:由P和Q之间存在解释鸿沟,得出它们之间存在本体论的鸿沟。还有基于结构-动力的证明:P可用结构-动力的方式来分析而Q不能,因此Q不以P为根基。我所说的可以应用到这些证明当中,但我会专注于可设想性证明。

唯物论面对可设想性证明及其同类时,并没有卷起来死掉。类型A唯物论者拒绝认识论假定:认为僵尸不可设想。类型B唯物论者拒绝从认识论前提过渡到本体论结论,认为可设想性无法得到可能性。这些观点都有它们相应的不足之处。类型A唯物论似乎是一种接近分析功能主义的观点,很多哲学家认为它太紧缩,不大可能是对的。类型B唯物论似乎需要一种强蛮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在其它领域是没有的,因此也很难为之辩护。很多哲学家认为这些不足之处是可接受的,甚至认为它们并非不足之处。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该证明提出了一个反对唯物论的初步证明。

很多唯物论者认为反对唯物论的可设想性证明与支持唯物论的因果证明针锋相对。该证明如下:

1. 现象性质与物理事件因果相关;

2. 每一个物理事件都有一个完整的物理因果解释;

3. 假如每个物理事件都有一个完整的物理因果解释,每个和物理事件因果相关的现象性质都是以物理性质为根基的;

4. 假如现象性质是以物理为根基的,唯物论是对的。

因此唯物论是对的。

这里,我们说一个性质和一个事件是因果相关的,当这个性质的示例在一个事件的正确因果解释中被引用。比方,维多利亚的高温与维多利亚丛林大火因果相关。一个关于事件的完整因果解释,刻画了该事件的充分原因:以既定自然规律为背景,保证事件一定会发生。

第1点基于直觉上的观察,我感到疼痛似乎是我的手臂移动。假如事物运作就如表面那样,这种疼痛就和我身体的移动因果相关。第2点基于我们对物理所持有的广泛信念:物理是因果封闭的,对物理事件的物理解释严密无缝。第3点基于对过度决定论的拒绝。给定一个物理事件的完整的微物理因果解释,其它因果解释只可能是以微物理为根基的。就像我们可以由其它台球的运动来解释这个台球的运动,也可以由构成这些台球的微观粒子来解释。所有不以微物理为根基的公认的解释,都会使独立事件的过度决定论为真。第4点是按定义正确的。

面对因果证明,二元论者也没有卷起而亡。副现象论者拒绝第1点,认为意识影响行为只是一种不可靠的直觉。交互论者拒绝第2点,物理世界在因果上并不是完整的,意识可以参上一脚。同样,每种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副现象论显得累赘,需要意识经验和宏物理时间的一种特别的巧合。交互论者则要求一种会被大部分物理学家所拒绝的物理学,它只能把赌注放在未来的物理学上。同样的,一些二元论者(包括我)认为这并非不足之处,或者认为这些不足是可被接受的。尽管如此,这是一个反对二元论的初步证明。

因此我们处于僵局之中。可设想性证明支持二元论而反对唯物论,因果封闭证明支持唯物论而反对二元论。至此一个黑格尔式的合题呼之欲出。

3. 合题:泛心论

泛心论认为一些泛心论实体是有意识的。根据我们的目的,区分几种不同的泛心论是有好处的。因此我们先介绍一些概念。

我们称宏经验是人类或其它宏观实体(不是基本物理实体的实体)所具有的意识经验。宏经验是宏现象性质的示例,这些性质刻画了作为人类或其它宏观实体的主观体验。微经验是微观实体所具有的意识经验。微经验是微现象性质的示例,这种性质刻画了微观实体的主观体验。

假如泛心论正确,微经验和微现象性质就都是存在的。现在还不是说微经验具体来说是什么体验的时候。它应该和人类的意识经验区别很大,比起人类的意识经验要更简单,就像红色的体验要远比人类日常的意识流要简单那样。夸克的主观体验可能比感受到红色还要简单。要避开泛泛而谈,我们需要一个意识的泛心论理论,而我们目前是没有的。

构成泛心论指的是宏经验是(部分或全部)以微经验为根基的,多少也可以说,宏经验是由微经验所构成的,或者是由微经验所实现的。根据这个观点,宏现象事实由微现象事实所获得,就像唯物论者认为宏现象事实由微物理事实所获得那样。直观地说,构成泛心论认为微经验加在一起就变成了宏经验。该观点不要求宏经验完全以微经验为根基,比方说,其中一部分可能是以结构性质或功能性质为根基的。

泛心论者不必须是构成泛心论者。也有非构成泛心论者,他们认为宏经验和微经验都存在,但微经验不作为宏经验的根基。非构成泛心论者最典型的就是突现泛心论者,他们认为宏经验是从微经验或微物理中突现的。某一种突现泛心论者会认为,有这样的偶然的自然定律,规定了特定的微经验会产生特定的宏经验。其它人则会认为,存在自然定律会连接微物理性质和微现象性质,宏物理性质和宏现象性质。正如我们所见,非构成泛心论有很多和二元论同样的问题,因此过程泛心论才是那个我们想要的黑格尔式的合题。因此,下面我们会重点讲这种观点。

就像唯物论,构成泛心论也分为类型A和类型B。类型A构成泛心论认为微现象事实和宏现象事实之间有先验的继承关系。类型B构成泛心论则认为微现象事实和宏现象事实之间有后验必要的继承关系。类型B的观点和唯物论的类型B有着同样的问题,所以只有类型A可以作为黑格尔式的合题。当我谈到构成泛心论时,一般来说指的就是类型A构成泛心论。

还有一种泛心论是罗素式泛心论。该名称来自于罗素在《物的分析》及其它作品中表达的洞见,即物理学描述的是物质的关系和结构,而不是它的内在本质。根据这种观点,经典物理告诉我们质量是干嘛用的——它和加速度的观点,它会吸引其它物质,等等——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质量的内在本质是什么。物理学告诉我们的是质量所处的角色,但并没有告诉我们究竟是什么东西处于这个角色。

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基质是扮演物理学中所规定的基本角色的那些基本性质。或者说,基质是物理学所描述的那些微物理位置排列的基础。进一步,我们可以规定,基质是不同于这些角色和位置排列的。只有角色和位置排列,而没有扮演这些角色或者作出这些位置排列的基础,是一种没有基质的观点。

基质的必需性是不明显的。物理学上有不少受尊敬的结构主义者或位置主义者,认为物理学从头到尾都只与位置和结构有关。但很多人依然认为这个观点是令人讨厌的,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实体和质的世界观,罗素评论这种观点“这个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别的事物的空头支票”。不管人们是否接受这种反对意见,基质不存在是不明显的。表面上看,认为基质存在的世界观是完美一致的,很少有证据反对这一点。

罗素式泛心论认为,基质中的一类就是微现象性质。该观点认为基质是存在的,它们扮演物质、电荷等等的角色,而其中一部分基质是有现象性质的。举个例子,有可能扮演质量角色的本身就具有某特定的现象性质。罗素式泛心论回应了两个形而上学问题——现象性质在自然界处于什么位置?物理结构下的内在性质是什么?——并同时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基本现象性质既扮演了微物理的角色,也为基本微物理结构提供材料。

泛心论者不必然是罗素式泛心论者。同样也有非罗素式泛心论,认为存在不担任微物理角色的微现象性质。比方说,有可能存在着很多微现象性质,它们与微物理网络的性质没有关系。同样的,非罗素式泛心论在因果封闭性问题上面临很大问题,所以罗素式泛心论才有望成为黑格尔式的合题。下边会专注于罗素式泛心论。

特别的,我会专注于罗素式构成泛心论。这种观点认为,微现象性质就是基质,扮演与微物理性质对应的角色,并作为宏现象性质的根基。也就是说,微经验构成宏经验,并扮演微物理的角色。在这观点下,世界是由具有基本微现象性质的基本实体组成的,这些微现象性质根据基本定律相互连接,结构上与物理学所描述的相吻合。这些微现象结构同样构成宏现象领域,正如微物理结构构成宏物理领域。

我认为,罗素式构成泛心论可能是泛心论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因为只有这种形式才能避开唯物论和二元论的种种问题,适合作为一个黑格尔式的合题。特别的,该观点避开了反对唯物论的可设想性证明和反对二元论的因果封闭证明。

为对此作评估,我们需要首先评估一个微妙的问题:罗素式构成泛心论,是唯物论的一种形式,二元论的一种形式,还是以上二者皆不是?该问题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基质是物理性质吗?假如基质是物理性质,罗素式构成泛心论可以推出微现象性质是物理性质,宏现象性质是由物理性质构成的,因此唯物论是对的。假如基质不是物理性质,那么宏现象性质由非物理性质构成,二元论的某种形式就为真。

为回答这个问题,下边的区分是有用的。狭义上的物理性质是微物理作用性质,就像拥有某个特定质量的倾向性,或者拥有一个起到质量作用的性质的二阶属性。广义上的物理性质指的是物理作用性质,以及实现这些相关作用的属性:质量倾向性的范畴基础,起到质量作用的一阶属性。

实际上,狭义上的物理性质包括微物理实体的结构性质,但不包括基质,而广义上的物理性质包括基质和结构属性。这里结构属性是可以由结构概念完整表达的,包括逻辑,数学和命名,以及可能包括时空的那些概念。当使用一个Ramsey句式刻画基本物理时,人们可以仅仅使用结构概念。同时,假如存在基质,它们不大可能用结构用语完整表达。

因此,基质狭义上不算是物理的,但它是广义上物理的。值得一提的还挺多的,特别是关于我们如何领会基质和像质量这样的日常物理属性之间的关系,这部分会留到下一节。

这样的区分一旦作出来,基质是否是物理性质就变成了一个语言上的问题。人们使用“物理”这个词来指狭义上的物理概念,还是把广义上的物理包括进来,在二者之间做出选择只需要语言上的考虑。人们会认为这种说法比那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但其实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同样的,罗素式构成泛心论是否是一种物理主义也是一个语言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区分狭义上的物理主义,认为现象事实是以狭义上的物理事实为根基的,以及广义上的物理主义,认为现象事实是以广义上的物理事实为根基的。狭义上的物理主义推出广义上的物理主义,但反过来不成立。罗素式构成泛心论与狭义上的物理主义不相容,但它是广义上的物理主义中的一种。任何关于狭义还是广义物理主义才是真物理主义的争论都是一个语言上的争论。而罗素式泛心论就是区分这两者的一个中间类型,这个位置适合来一个黑格尔式的合题。

罗素式构成泛心论是如何回应反对物理主义的可设想性证明的?再次我们有狭义和广义的物理事实的区分,我们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版本的证明。其中一种版本把P理解为所有狭义正物理事实,作为P&~Q可设想的前提,同时得到狭义物理主义是错的。对广义物理事实和广义物理主义是类似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喜美:朦胧梦境 连载中
喜美:朦胧梦境
湫日有棂
禁一切作者:湫日有棂【祈念文学社】从学生时期便认识的我们,为什么最后没能走到一起?一场意外把美幻曦带到副本世界,需要前往一个个世界攻略喜易言......
14.7万字3个月前
女寝海龟汤实录 连载中
女寝海龟汤实录
养老院里劈过腿
每日一则海龟汤。女寝444成员:橙子、花花、佳琪、小青档案记录&管理人员:~养老院里劈过腿~
1.0万字3个月前
十二星座:方寸死斗 连载中
十二星座:方寸死斗
简思达江斯特
〖星座文内含cp向注意避雷〗因为杀死所爱之人而被困在噩梦里无法解脱这一次,饱受折磨的少年做了变成女孩子的梦(有刀哈,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老婆酌......
1.6万字2个月前
狼人杀中的秘密 连载中
狼人杀中的秘密
回嫣
1.1万字2个月前
梦境大世界 连载中
梦境大世界
梦颜宁
我自己做的一个梦
0.6万字2个月前
虚假的象牙塔 连载中
虚假的象牙塔
趁醉眠
“当我让他的画享誉世界时,我将取走他的生命——毕竟伟大的作品,是不可再生的,不是吗?”这是理想的象牙塔,也可以是一本充满欲望的故事书贪婪的饕......
0.3万字2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