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
超小超大

人物故事.严君平(下)

主要成就:严君平终身不仕,以卜筮和讲授易经及老子之学为生,由于原本姓庄,所以,生前生后也都一直被人称之为庄子。

严君平是扬雄的老师,扬雄从小随严君平学习易老之学,扬雄成名之后,由于扬雄的推崇,严君平学说开始在中国各地流传开来,甚至影响到了后来道教的产生,像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神位,恐怕多半与川人崇敬严君平有很大关系。

成都人民公园后的君平街,也是为纪念严君平而命名的街道。

相传公元前二百年,严遵为传播老子教义,住在这条街上,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为名,宣扬老子道德经。每天他看相,只收够一百个铜钱能维持生活,就收起摊子,回家闭门读书。由于他不慕仕宦,节操清奇,当时声名远播,很受敬重。他写的《老子指归》一书,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他又是个长寿者,活了九十多岁。扬雄称赞严君平说:“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无以加之。”

两千多年来,这条街名未改,说明人们对思想先驱者是怀念的。

主要贡献:说起老子和庄子,大家非常熟悉。但是,他们毕竟是战国时代的人,他们的学问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人去弘扬发展的呢?中国浓郁的道家思想社会文化氛围又是通过一些什么样的人去培育和形成的呢?这就是说,如果没有一批推崇老庄的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老庄的思想恐怕在传播上还是有问题的。

老庄在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其人其事,这一直是个历史悬案,根据1993年郭店发掘的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楚简本来看,这些古竹简中有《老子》,但是,却没有后来据说同样是上古典籍《庄子》等文本。当然,我们不能够仅仅根据郭店本的情况就可以断定历史上没有庄子这个人。但是,在许多秦汉时代的名家中的文稿中,都是不提庄周及其庄周思想言论的。

如今我们看到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到是附带提了一下庄子,说他是蒙人(现河南商丘一带),曾经被楚威王邀请为相,庄子拒绝而终生不仕,庄子之学本归于老子,著有十万余言,他是隐士。

庄周名声鹊起,并与老子、易同时成为三玄之学,是在南北朝这近200年的时间里。如果说南北朝之前,庄子是否是真有其人还是无可考证的话,到了南北朝以后,人们就不再怀疑是否是有庄子这个人了。但是,从唐代开始,关于庄周究竟是谁的争论一直就是存在的。比如,说庄子著有十万言,但是,庄子的内篇,也就是据说是庄子自己的作品,则仅仅有二万多字。

那南宋初期的蜀人张行成则有点不客气了,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揭发说:邵子(邵雍)曾经说:若无扬子天人学,安有庄生内外篇,以此知庄子外篇是邵雍门人……

创始人:严君平是中国乃至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民间民办学校的创始人。

人类文明时代的早期学校,几乎全部与官方统治政治及其社会宗教相关,即使是孔子在春秋时代开辟的民间私学虽然有别于当时官方政治学校的“明堂、辟雍”等,但是,纵观孔子的教育生涯,他只不过把同样为统治政治阶级服务的学校转移到了民间私学而已。

这就是说,孔子的创办的民间学校尽管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都有许多创新,而且,他的许多教育成果即使在当下也是先进和不可超越的,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指出,无论是孔子的教育生涯,或者是后来在他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科举教育,又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读书做官”,也就是读书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去“治国平天下”。

因此,在孔子教育思想之内,几千年来的中国读书人,都难逃“指点江山”的虚妄和“做人上人”的虚华桎梏。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创办民间学校的教育家,他就是西汉末期蜀地的严君平。

史书对严君平记载甚少,一般的史书,都说他是“隐士”,但是,这些史书记载也反映出了严君平的教育家身份。“蜀有严君平……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著书十余万言。……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从这段文字上可以看出,西汉末期的严君平在蜀地已经是很知名的教师,但是,他治学的道路完全与孔子不同。

西汉汉景帝时代,蜀郡守文翁在今的成都市文庙街一带开办了石室学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官学,从此,汉朝便开始在各郡县开办了地方官学以文化天下。

在今成都市文庙街的旁边,有一条君平街,这里曾经是严君平开办自己的学校的地方。但是严君平毕竟不同于孔子,他是典型的民间学人,他虽然接受了不少儒家思想文化,但是,他的知识底蕴,还是老子学说和蜀学本地文化传统,而无论是老子的学说还是蜀地的本地文化学说,都是不热衷于当官的,也就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地方生产和家庭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这样的务实教育宗旨就注定了严君平不会长期依附石室官学。

因此,在四川各地,都有严君平的教育遗迹,他在郫县一带开辟的“读书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间民办学堂,一直到1971年才被当地生产队拆掉。

严君平在四川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十分丰富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出了严君平开办学校和教书育人的旨趣,与孔子的“读书做官”的教育旨趣完全是相反的,他提倡学习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他开办的学校中的学生,全部是耕读者,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半工半读者,即使是严君平本人,也是先寻找职业去养活自己,然后再教书育人。而严君平的学生扬雄提出的“耕读”思想,则成为了后来中国民间私塾学校和学生的重要宗旨,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在乡村里看到颂扬“耕读”的遗迹。

严君平的民间民办教育思想和他不依附官家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非常接近现代教育方向和现代知识分子要求。

传说故事:严君平说:我看到客星侵入牛郎、织女星座,心里很奇怪。原来那正是你到达天上星座的日子,你已经到达了日月之旁了。这是一则很美的神话传说,天上人间融为一体。但这段传说,基本上抄自晋代张华的《博物志》 。

在张华笔下,有人顺着大河乘船而上,到达天河,见到女子织布,丈夫牵牛饮水,并告之来人回西蜀问严君平就知道到了什么地方。这人回来一问,他到达天河的日子,正是客星侵入牛郎、织女星座的日子。张华当时没有说这个人是张骞,可被后代附会成通西域的张骞。后来,一些人认为张骞并未到达天宫,也未见到牛郎、织女,就说在支矶石街上的这块石头是古代从天上落下的陨石。也有的人说是张骞从西域带回的陨石。

历代史料、笔记上,对石头的形状、大小记载也不一致。有说长丈余,有说长五尺,石色微紫,原有唐人模刻的支矶石篆文三字。如今这块石头移到成都市青羊宫的文化公园,竖刻“支矶石”三字仍很清晰。经过考古学家研究,它不是天上织女垫织机的天石,也不是天上坠落的陨石,而是西蜀原始部族或奴隶时代,人们为纪念祖先或祭祀需要的特定场合树立的大石头。这类大石,被学界通称为“大石遗迹”。支矶石就是在三四千年后仍能见到的“大石遗迹”之一,也是在这漫长历史中遗留下的一个远古纪念物。

总之,在秦于公元前316年灭西蜀前,西蜀有着悠久的历史,李白曾说:“尔来四万八千岁”、“开国何茫然”。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穿越盗笔之找到了我的族人 连载中
穿越盗笔之找到了我的族人
沁绮
穿越未知的世界,一见面就是被拉着飞奔逃命懵懂中跟着胖子回家后来为了回家、为了朋友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重点是,祖宗,我终于找到了丢失千年的族人呜......
62.9万字5个月前
all轩:学神他炸毛易爆 连载中
all轩:学神他炸毛易爆
苏陌玉
[将进酒文社]抄袭融梗话本杯参赛作品,希望多多支持!反派的姊妹文(反派偏童话,学神偏现实。)当炸毛易爆校霸宋亚轩穿进同名同姓乖宝宝学神宋亚轩......
5.7万字5个月前
猫公公童谣 连载中
猫公公童谣
很孤独的人
0.4万字5个月前
迷你特工队:未来可期1 连载中
迷你特工队:未来可期1
5点25度的北极圈
12月23日补:不定时更新,而且这本书烂的有些过头了…(10月28日补:目前需要额外写的章节数:7章目前积累花朵数:16)(30花/章)(1......
11.2万字3个月前
CH圈里嗑CP 连载中
CH圈里嗑CP
大洋彼岸的玫瑰
对不起俄,没把你框进去,可怜的小熊软糖如果有想看的CP可以写在评论区,我们去写文笔可能不太一样,因为有些时候是我的亲友或者同学帮我写的非常多......
2.4万字2个月前
熊出没之山林有清 连载中
熊出没之山林有清
清光海灿
阿清(本人OC)搬来狗熊岭后与天才威斗智斗勇,和熊强三人组建立深厚友情的故事本文在小红书同步发表
1.3万字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