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广集
超小超大

昭王南征

西周初年,虎方、三苗后裔楚蛮以及扬越等部落,虽身处偏远之地,却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周王朝的臣属关系,使得中南方两湖地区得以维持着一片宁静。然而,时光流转至周昭王在位之时(公元前995年至公元前977年),这片土地上的平静被打破。虎方、楚蛮及扬越等南蛮部落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仅在江汉平原南部展露出了强大的实力,更因其靠近鄂国与曾国东部的铜矿区而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这些部落不再满足于现状,纷纷向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发起了挑战,尤其是那些因保护南方铜路而设立的同姓诸侯国,如曾国、郧国、息国等。这条自商代便已开通的重要通道,在周初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旨在保障铜料能稳定地输送到王室的手工业基地。然而,随着虎方、楚蛮和扬越等部落的崛起,原本平静的铜路成为了争夺的焦点,这也间接证明了周宣王时期晋国所获楚公逆钟铭文中记载的事实。

在那遥远的年代,山西晋国的一处古老墓地中,一尊铭刻着楚公逆钟之名的青铜器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悲凉。其上记载:“多擒,钦蚍内乡赤金九万钧。” 据传,战败后的楚公逆不得不向胜利者献上了重达九万钧、约等于二百七十万斤的珍贵“赤金”。彼时,虎方、楚蛮及扬越等南蛮部落纷纷举起反旗,对周王室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供应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值国力鼎盛之期的周昭王,面对这片土地上的动荡不安,决心效仿先祖文王与武王,以宏图伟业成就不朽之名。

与此同时,周昭王为了延续成康盛世的辉煌,不仅致力于拓展周朝的版图,更着重加强对长江中游区域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尤其是铜矿的掌控。面对虎方、楚蛮及扬越等部落不断挑衅,侵犯南方诸侯国利益的行为,昭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予以镇压。自昭王十六年起,他亲自统帅王师,并联合曾国、邓国、鄂国等诸侯力量,挥师南下,直指虎方、三苗后裔楚蛮以及扬越等部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南征过程中,共有二十六位南夷与东夷诸国的首领前来觐见,昭王对南方各国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既展现了武力震慑的决心,也不忘施以仁政,以期达到长久稳定之效。

周昭王所征讨的对象包括虎方、荆楚及扬越,这些名称泛指长江中游江汉流域的众多方国与部落。其中,三苗的后代被周人称作“荆”或“楚荆”、“荆楚”、“荆蛮”、“楚蛮”。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散落着一些商朝的遗民。根据古籍记载,周昭王曾两次率军远征虎方、三苗后裔楚蛮以及扬越,意在巩固周王朝在此区域的统治。

周昭王十六年与十九年间,天子两次挥师南下,皆于成周汇聚雄兵,并敕令四方诸侯率领精锐随行。出征前夕,王室与诸侯之军齐聚南山,以狩猎为名演练战阵,磨砺士气。随后,浩荡之师自上侯出发,横跨汝水与汜水,经由方城、鄂师等地,直抵汉水之畔。先锋部队先行探路,沿途设立行宫,以备天子驻跸;同时,向南方诸国如曾、邓、鄂等宣读昭王伐荆楚之诏书,并于汉水中洲囤积粮草辎重,确保大军能顺利渡江,挺进荆楚之地。

首次南征的计划周密详实,王室直属大军联同北方诸候之师,以及南方的曾国、邓国与鄂国等诸侯国精锐部队,共同挥师南下。他们依次经过唐地(湖北随州西北)、厉地(湖北随州北)、曾地(湖北随州)、夔地(湖北秭归东),所向披靡,捷报频传。战鼓雷动,铁骑奔腾,最终大军直抵江汉流域,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为了铭记此次辉煌胜利,特别铸造器物,刻铭以颂其功绩。

不久之后,周昭王再次集结起一支规模更加宏大、气势更加磅礴的军队,发起了第二次南征。而昭王的第三次南征更是捷报频传,不仅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还收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大量的青铜。凯旋之际,昭王率领着满载而归的大军,意气风发地渡过汉水。然而,就在这一片欢腾之中,意外却悄无声息地降临。由于携带的战利品过于沉重,原本坚固的浮桥不堪重负,骤然间崩塌。昭王与蔡公不幸被卷入湍急的水流之中。尽管辛余靡精通水性,拼尽全力营救,最终却只从波涛中捞出了两具冰冷的遗体。一代雄主,周昭王,竟在如此戏剧性的场景下,命丧黄泉,溺毙于汉水之中。另有传言称,在班师途中,天降异象,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令大地震颤。正当大军踏上连接两岸的浮桥之时,原本平稳的船只忽然失去平衡,浮桥瞬间倾覆。昭王连同六师将士一同坠入汹涌的江流,被无情的巨浪吞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昭王首次南征的辉煌战绩,在金文中得到了确切的记载,其行军路线与凯旋而归的荣耀历程皆有迹可循。然而,关于第三次南征的资料却极为稀少,仅留下昭王不幸战死沙场的悲壮记录,至于那场战争的具体经过,则如同被浓雾笼罩般,难以窥见全貌。

“昭王南征而不复”之事,无疑给周王朝的南方诸侯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自此之后,直至周宣王时期,周人再次集结重兵,大举进军汉水以南之地(详见《方叔伐楚》记载)。在这数代人不断发起的征伐战役中,周王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在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虎方、三苗后裔楚蛮以及扬越等部落纷纷臣服,周朝在南方的势力因此得到了显著的巩固与扩张,尤其是曾国,作为镇守南方的重要屏障,其实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场战争以周王朝军队平定虎方、三苗后裔楚蛮以及扬越等部落的叛乱告终,然而,胜利的代价却是惨重的。周昭王因桥梁突然垮塌不幸溺亡,这对西周而言无疑是最为沉重的一击,国家的声望也因此大打折扣。昭王驾崩的消息,在归途中的周军为防止军心涣散,选择暂时隐瞒。岁月流转,数百年间,楚蛮部族逐渐被周成王时期所分封的芈楚国所吞并。至楚成王统治之时,楚蛮这一族群已彻底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而楚国则崛起为春秋五霸之一,取代了昔日南土曾国的地位,傲立于南方大地之上。

吸取了昭王时期的教训,穆王即位后,与其执政的大臣们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巩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他们不仅强化了以成周为核心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兼顾北方与南方的安全防线;还积极整顿军队,提高战斗力。此外,穆王政府采取主动措施,与周边各民族建立更加密切的友好关系,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为国家的长久安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周军之战看似偶发,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教训。随着周朝国力日益强盛,统治者渐渐忘却了先祖周文王、周武王时期那般谨慎地寻求与周边非华夏民族的和平共处之道,转而依赖武力征服。此举无疑加剧了与各部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诸如浮桥倒塌、胶船解体等意外事故频发,皆因未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所致。其次,在军事战略与指挥层面亦存在明显疏漏。南征之师缺乏具备实战经验的将领,名将伯懋父未能随昭王一同出征,而是远赴炎师镇守。昭王一心专注于率领王师及曾、邓、鄂三国联军对抗虎方、荆楚,忽视了防范突如其来的恶劣气候与自然灾害,最终导致浮桥崩塌、胶船散架,无法及时得到援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此外,连续两次征战的胜利让将士们滋生了轻敌之心,过分自信于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完全忽略了对敌方所占据地域自然环境的细致勘查,更未曾试图赢得虎方、楚蛮以及扬越等部落民众的配合。因此,当行军途中遭遇自然灾害时,军队难以迅速做出有效应对,从而陷入绝境。

周昭王挥师南下,其征伐的对象之一便是楚或荆。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楚的含义颇为复杂,主要分为四类解读。若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楚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周朝时期的芈姓楚国;二是指商周交替之际,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三苗后裔楚蛮部落。实际上,楚蛮的历史远比楚国悠久,在西周时期,二者曾共存一时,彼时楚国疆域狭小,而楚蛮势力庞大。因此,昭王所率大军南征的目标,并非后来崛起的楚国,也不是殷商残余势力或荆国,而是那支古老的三苗后裔——楚蛮部族。《令簋》及周原甲骨文中提及的“楚伯”,应当是指楚蛮部落的首领,而非楚国君主。

中国通史广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霍挂变女穿斗三 连载中
霍挂变女穿斗三
灵蝶斗罗——兰雨桐
简介:霍雨浩变女穿越斗三,与唐舞麟相遇……转自百度贴吧网友,已授权
7.4万字5年前
斗罗大陆之金龙创世 连载中
斗罗大陆之金龙创世
会唐门绝学的单身狗
简介:把唐舞麟送到斗罗大陆后,神界被时空乱流卷走,唐三尽全力把霍雨浩送出,但霍雨浩也被时空乱流撕裂了身体。幸运的是,他【她】遇到了创世神的一缕残魂......
3.8万字6年前
龙王传说:麟尽一生,羽你相许 连载中
龙王传说:麟尽一生,羽你相许
雨花霜兰
简介:【会和原著不一样,请谅解】
2.1万字6年前
陈情令之蓝玖兮 连载中
陈情令之蓝玖兮
是梓涵呐
简介:“阿羡,如果能重来,我还会爱你”
16.9万字6年前
沈沚:晚安故事馆 连载中
沈沚:晚安故事馆
沈沚
简介:文案均源网络,侵权删。(拿故事点关注。)
4.0万字6个月前
陈情令之聂氏三公子 连载中
陈情令之聂氏三公子
魏婴无羡
因为天道之子死后怨气冲天,整个世界没有一个活物。这一次天道让怀桑重生把人接回去。成了聂氏三公子!而忘机在听学时开始宠媳妇上线。
3.1万字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