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元老们商量下,将杏花小报分成了三部分,一个是小姑娘们谈心的杏花小报,一个是大娘子们交流情况的京中美谈(小报名称),一个是读书人交流文章的蟾宫折桂(小报名称)。
张桂芬本事读书天赋就不低,英国公也不拘着她经常给她将朝堂大事,朝廷邸报也让她翻看,有时还会询问她事情,小女儿的童言童语总会让他放松心情,甚至耳目一新。
福康公主幼时更是被仁宗抱着处理过政事,在仁宗的熏陶下,对政事也有自己的理解,文学素养也很高。
经过两人挑选的文章,都是文采斐然、有真材实料的,其中或穿插着其他地方的灾情,庄家的收成,今年的雨水,哪哪有的案件,又是用什么方法破解的,各种开阔眼界的时政,对科举后续考试十分有帮助。
经过两三年的不断完善,姑娘间沟通的还是杏花小报不知在汴京受欢迎,宋朝各地的女子跟是对京城风气趋之若鹜,不远千里也要买到这份小报,商家靠着运输赚了不少银子,张桂芬和福康公主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大娘子间的京中美谈,更是每个入京官员人手一份,不为别的,可以快速了解京中事务,少走错路。甚至成了入京官员大娘子们人手一份的入京便捷事务处理手册。
读书人中的蟾宫折桂更是受欢迎,不只有秀才、举人,进士、甚至已经如朝为官的官员也会改变一下文风,披上一层马甲,将作品寄到杏花小报的总部换取稿费。
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流传千古,更是造就了许多被读书“埋没”的大作家们。
这其中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朝中一个官员文笔很是优秀,但做官天赋不强,一直在翰林院正七品侍讲呆着。他是贫家子出生,家底不丰,但很是爱重妻子,对女儿更是比对儿子还宠爱。
他家一直住在官员的廉租房那里,家里靠着他的俸禄和妻子的嫁妆也就勉强过活。
他是通过女儿看小报,了解到投稿还有稿费,本他也是心疼妻子,不想让她一直刺绣伤了眼睛,再加上存了给女儿攒嫁妆的想法,就投了稿子。
因为稿子十分优秀,很快就登上了报纸,还有稿费。他也坚持这一直投稿,十次有九次和上报,这三年里有攒了些钱,在京城买了个两进的小院,成了有房一族。
御史们闻风而动,在朝堂上状告这个官员贪污,官员无奈才说出自己是小报里的作者,靠写稿挣的钱,并没有贪玩受贿。
巧合的是谈何这位御史是这个作者的忠实读者,为人很是豁达直接,当即在朝堂上催稿。
仁宗这才隐约意识到宝贝女儿到底弄了个什么。
朝堂的事进过发酵,各式各样的小报如雨后春笋那般出现,不过杏花小报还是独占鳌头。
直到通过小报找到了一个被拐的孩子,仁宗才真正明白了小报的威力,他也不好直接管控,只是让福康公主总览,个个小报需要有官方凭证,才可印刷。
懒作者:日万加更,加油加油加油。
懒作者:
综青龙救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