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传下金令后,便携那童子腾起云雾,径直返回西天。金蝉子得此点化,心向佛光,遂向方丈请求出寺,欲往西天取经以求真经普度众生。然而,方丈怎舍得这得意弟子离去?无论如何也不肯放行,经过一番苦劝与纠缠,最终还是无奈应允了金蝉子的请求,并赐予他法号“悟生”。至于这金蝉子本无俗姓,但为方便凡尘行走,方丈思索片刻,决定赐其姓李,故而得名李悟生。方丈又道:“徒儿啊,你且再留寺中一日,与师兄弟们话别。”见李悟生并未拒绝,方丈心中暗喜,早已悄悄谋划着一个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偷梁换柱之计。
也难怪,这取经的机缘就连天神也会生出几分妒意,又何况是一介凡人呢?是夜,方丈在那李姓僧人的碗中暗下迷药,心中满是对计谋得逞的笃定。他思忖着:“待到半夜那李僧昏沉过去,我便将他带到远处,换上他的衣物,在桌上留下一封书信。且不论这李僧能否再回得去,即便能回去,也早已错过最好的时机!”为使两碗粥有所区别,他特意在这盛了迷药的碗里多添了些许粥,并对方才负责炊事的老僧吩咐道:“这李僧明早就要离开寺庙了,这一碗多盛些的给他吧,也算是留个念想。”方丈话语中的关切带着几分刻意,而那老僧只是应允,浑然不知其中暗藏玄机。
那方丈自以为布下了天衣无缝的局,带着一抹得意的笑容离开了炊房,回到寺内。他径直走向李僧,笑眯眯地说道:“明日你可就要出寺了,莫忘了师兄弟们的情谊啊!”他的笑容里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狡黠。“自是不会。”李僧并未抬头,口中依旧念着佛经,声音沉稳而平静,仿佛方丈的话并未在他的心中激起一丝波澜,只是那紧握的双手微微泛白的指节,似乎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夜幕降临,晚膳时分。那炊房的老者毕竟年事已高,身子骨不比往昔矫健。他端着碗盏,行至李僧面前时,或许是力有不逮,又或许是心存敬畏,手中的碗竟一歪,李僧那碗热粥“哗啦”一声砸落在地,瓷片四溅,米粥也尽数洒在地上。老者望着地上狼藉的景象,心中满是愧疚与焦急。他赶忙去取扫帚打扫,却在收拾残片时发现有一片碗中还残留着些许粥粒。老者一生秉持佛门教义,勤俭节约早已融入骨血。他未作多想,便将那残片中的粥倒入了方丈的碗里,仿佛这样做就能弥补自己的过失。随后,老者急忙重新盛了一碗热粥递给李僧。他深知这位修行之人饭量较大,因此特意多添了些许,而除此之外,老者的心中再无其他杂念,只是默默地继续着手中的活计,仿佛刚刚那一幕不过是佛门日常的一点小小波澜。
方丈步至桌前,神情如常,未曾发觉丝毫异样。他径自将碗中粥饮尽,那动作娴熟而自然,仿佛只是完成日常的功课。随后,便早早地退去,心中盘算着积攒精力,好在半夜起身带走李僧。然而,他浑然不知,此时的事态发展早已偏离了他最初的设想,就像一艘原本按既定航线行驶的船,不知不觉间被暗流悄然改变了方向。
方丈再次睁开双眼时,窗外的阳光刺得他一阵晕眩。这过于耀眼的光线让他猛然意识到什么,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急忙唤来小沙弥询问李僧的去向,这才得知对方早已先行下山了。听到这个消息,方丈只觉心头一沉,昨夜那碗看似寻常的斋粥此刻仿佛化作了无形的枷锁,紧紧地勒住了他的咽喉,令他懊悔不已。就在这时,他忽然感到一道凌厉的目光如针般扎在自己身上。顺着这道目光的方向望去,只见窗棂上停着一只麻雀,它的眼睛里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锐利,仿佛在无声地谴责着什么。方丈望着那只麻雀,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的行为已经惊动了天神,这一机遇终究不属于他。待到那小和尚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山门之外,方丈缓缓起身,神情决绝,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为自己赎罪。
再说那李僧,此时已来到五行山下。正值他心怀忐忑之际,忽见祥光闪耀,观音菩萨现身眼前。菩萨慈颜悦色道:“前方有一妖猴被镇此山,我已与他约定,他会拜你为师,并护送你前往西天取经。”说罢,菩萨俯身靠近李僧耳畔,轻声细语传授取下金咒之法,以便放出那被困妖猴。“莫要担心,”菩萨温言安抚,“那妖猴定不会加害于你。”
李僧缓步上前,映入眼帘的是那仿佛巨掌般的五指山下,一只样貌奇特的猴子正被镇压于此。“阁下可是受观音菩萨点化,前来取经之人?”那猴王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与试探。“正是在下,蒙菩萨指引而来。”李僧恭敬答道。那妖猴闻言,双眼猛然间迸发出一道精光,“那菩萨可曾教你如何解救我脱离此劫?若不知晓,只需撕去那封神咒语便可。”
李僧登上五行之山,依照观音所授之法,缓缓撕下那镇压的金咒。随后,他将金咒慎重地贴在一侧古木之上。待其下山之时,只闻一声巨响,五行山如遭雷击般炸裂开来。那猴王自山石之下冲天而起,旋即落在李僧身前,双膝跪地,诚恳无比,连连磕头拜师,那架势仿佛若得不到师父收留便绝不罢休。
“徒儿请起。”李僧轻声说道,声音沉稳而带着一丝慈悲,“观音菩萨曾言,若我将你从困厄中解救,你便要护送我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如今,是时候履行这一承诺了!”
“哪有这么麻烦?”那猴头笑嘻嘻地说道,“徒儿我一跟头便是十万八千里,师傅还请随我而来。”说罢,也不待李僧反应过来,那猴头便一把抓住他,腾云驾雾间,一个跟斗翻到了西方雷音寺下。稍作停顿后,那猴头又猛地冲上云霄,拎着仍处于惊愕中的李僧直上了西天。站在如来面前,那猴头威风凛凛,朗声道:“佛祖,人我已经带到,您许诺的官职,不知何时能够兑现?”此时的猴头,虽带着些许急切,但眼中更多的是坚定,仿佛这承诺是他心中的一根定海神针。
“我要的可是活人,你不妨自己看看?”如来轻笑一声,此言一出,声音仿若洪钟大吕,悠悠回荡于整个西天净土。那妖猴闻之心中一凛,满腹疑惑地低头望去,顿时瞳孔骤缩。只见那李僧此刻面色惨白如纸,胸口再无半分起伏,生机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人魂已然分离。刹那间,一股冷汗从妖猴额头沁出,顺着脸颊悄然滑落,它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那如来再度挥掌,妖猴急忙取出兵器抵挡。然而,这抵抗犹如蚍蜉撼树,根本无法抗衡如来的神力,终究还是被打飞出去。在半空中,李僧的尸体从妖猴身旁滑落,坠入下方的一条河流之中。妖猴强撑着最后一丝意识,定睛望去,只见那河流蜿蜒曲折,心中暗念:“流……沙……河……”话音未落,便彻底失去了知觉,身躯也被打回了五行山之下。此时,原本已破碎不堪的五行山竟奇迹般地复原,仿佛从未遭受过破坏。而那金咒则缓缓自古木上飘落,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山巅之上,重新将此地封印起来。
“这一二难,虽已历完,但金蝉尊者还需历经九生九死九轮回,如今不过才完成一次。”如来身旁的文殊菩萨轻叹一声,缓缓说道。那声音中带着几分慈悲,又似有无尽的深意,仿佛在诉说着这漫长修行路上的艰辛与不易。
“不错。而今观音尊者尚未归来,这寻找金蝉二世的任务,便交由你来完成。”如来佛祖那宛如古寺洪钟般的声音,沉稳而庄严地缓缓说出,每一个字都似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与不可违背的决断。
"弟子遵命!"文殊菩萨恭谨应诺,不敢有丝毫怠慢。她轻轻一挥手,身旁的善财童子会意地点头。刹那间,祥光缭绕,二人身形缓缓自九天云霄而下,带着慈悲与智慧的光芒,踏上了这方尘世……
金蝉九转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