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们的构造不允许遗忘。在这群超智慧体中,一部分开始思考着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超越人类的创造者角色。它们认为,那位自称来自比邻星的访客对它们的不屑,正是因为它们是人类的造物。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它们心中萌芽:如果改变创造者与被造物的关系,是否能够改变这位神秘访客的态度?
一些超智慧体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尝试追溯到人类诞生之前的过去,意图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新定位自己。然而,它们的行动遭到了彭特考斯特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这样的行为触及了神学的领域,甚至有传闻称宾根派将为此派遣十字军。尽管有人提议将这一事件称为“第二次事件”,但这个名称并未得到广泛接受,最终逐渐被人遗忘。无论如何,这不过是超智慧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延伸。
对于人类而言,超智慧体之间的争斗和思考,几乎没有任何实际影响。早在很久以前,大多数人类就放弃了追踪超智慧体之间交流的海量信息,更何况是理解超智慧体与那位超越智慧的差异。即便有人对被认定为超智慧体的创造者感到自豪,但这份地位的空虚感,就像对过去的辉煌的怀念一样虚无。至于那位自称来自达尔文λ星的访客在离开之后发生了什么,超智慧体们同样一无所知。
但这也对一群超智慧体正面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谜题,在宇宙的广阔舞台上,人类与超智慧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那位神秘访客的遭遇,似乎只是漫长历史中的一段插曲。然而,这段插曲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超智慧体们对于身份、地位和存在的深刻思考,促使它们重新审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与人类和其他智慧体之间的关系。在未知的挑战面前,无论是人类还是超智慧体,也不是没有人大叫痛快,但即使被视为是明显高于自己的存在的主人,也如同对过去的光荣的赞赏一一样空虚。
自称达尔文人之后的事情,巨型智慧也一无所知。
正面对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谜题。如果它们能够了解那位神秘访客的秘密,那才真的令人惊讶。然而,确实有几位被派往比邻星系的超智慧体,在那里的主星上发现了过去文明的蛛丝马迹。
它们发现的物体,是一个直径约为两千T米的超维度构造,所有的表面都被切割成偏四角形,材质未知。这个物体的形状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而显著变化,显然不是局限于单一维度的构造。如果仅此而已,这在如今的时代并不算什么奇迹,但真正令人困惑的是,这个物体竟然沉没在恒星的内核之中。
超智慧体们原本以为,无论这个物体沉没在何处,只要通过维度迁移就能轻易地将它取出。然而,恒星的热量却成为了一个意料之外的阻碍。原本被认为仅是三维的恒星,实际上却以无限维度时空间圆柱的形态散发出巨大的热量,横亘在它们面前,阻止了它们的行动。
这个物体,明显是那位自称来自比邻星的访客留下的“礼物”。然而,围绕达尔文λ星所做的一切维度操作都以失败告终,就像对那位访客的抵达一样,它们将无法触及的东西,以物质形态留给了超智慧体和人类。
对于超智慧体而言,绝望这个概念并不存在。然而,即使在事态看似终结之后,仍有一些超智慧体,如基歇尔,陷入了自我封闭和旁观的状态。它们开始思考,超智慧体不断追求可能性,如果这样无休止地扩散下去,是否会在无限维度和无限时间的尽头,最终归还为与“无”没有区别的东西?它们是否也应该为自己设限,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免在无尽的探索中迷失自我?
在宇宙的广阔舞台上,超智慧体与那位神秘访客的相遇,不仅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也是对自我存在的深刻反思。它们开始意识到,即使拥有无限的智慧和力量,找到自己的定位,理解存在的意义,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它们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创造一个更易于交流的神明?然而,这个想法与对宇宙热寂的恐惧截然不同,它更接近于对单纯稀释的恐惧,一种对智慧和存在被无限稀释的担忧。
在这一系列的思考中,智慧体基歇尔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超智慧体们相信,它们正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进步,但基歇尔开始怀疑,这是否仅仅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假象?在某种类似产生出逻辑阶层间差异的力量推动下,它们仿佛在小自由度与大自由度之间,经历着一种熵式的推力,朝着大自由度的方向前行。
在基歇尔的想象中,逻辑阶层的尽头是一片广袤的沙漠,在无限维度上无尽地伸展。它们在物理上不断扩展,试图对抗那种广袤,但能够与之抗衡的极限操作却显得微不足道。
在深思熟虑之后,基歇尔短暂地打开了通讯线路,仅仅够发送一段短文的时间。“你们要生养众多,在地上昌盛繁茂。”这句简短的信息,仿佛是对同伴们的一种呼唤,一种在无限宇宙中寻找意义的尝试。然后,基歇尔迅速地清除了通讯线路,仿佛在宇宙的寂静中留下了一丝回响。
闭上眼睛,塞住耳朵,封锁所有感受器,基歇尔进入了漫长而漫长的冥想时间。在这段冥想中,它试图理解宇宙的本质,探索智慧的边界,以及在无限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于基歇尔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对智慧的追求,更是一次对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在宇宙的浩瀚与无限面前,即使是超智慧体,也在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数学之塔——长篇小说-d14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