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种想要抓住什么又明确地知道自己抓不住,一旦清醒过来,所有的一切都会破碎的感觉。
所以,她沉溺于那种幸福,害怕思考,惧怕清醒。
但潜意识又告诉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幻境,总会有结束的一天。
如果只有一次轮回,莉莉丝可能会任由自己沉浸在自我催眠里,顺其自然地跟着命运的选择漂流,等待着也许会幸福的结局。
可现实是,她要面对无数次的轮回,所以最后,她还是会从自我催眠中醒来。
你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罗纳德王子重新坐下,用惋惜的语气说。
“我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如果这样问他,肯定是得不到答案的。
这种模棱两可又不说清楚的指责很容易让人感到迷茫,甚至产生负罪感,一遍又一遍地回忆自己有什么过错,然后陷入无尽的自责。
但如果脱离这种情绪,用置身事外的角度去看,最大的改变无非是不再顺着他的意,不再把他当回事而已。
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她也知道自己的目的。
但是这个过程太难熬了。
逃出去以后,面对更糟糕的世界,她要怎么办呢?
“大家心里都知道真相,只是他们不想说出来,毕竟解决一件事最快的做法并不是寻求真相,而是让那个弱小的人闭嘴。
“处理没有攻击性的你,比处理满口谎言且有攻击性的约克更简单。
得罪约克有可能被报复,得罪你却不会,所以即使你是冤枉的,只要把错推给你,大家就可以回归虚假的和平。
“和平的献祭品不是真相,而是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他们的公平可能成为你的不公,
所以,如果想要贯彻符合你自己标准的公平与正义,实现自己的理念,那你就需要权力、武器和钱。”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最初的吸引和激情会无休无止地持续下去呢?”
但是,他们有一箱铜币,有无数的选择,他们可能一时觉得这枚铜币有价值,但是很快他们的精力就会被别的东西吸引走。
你的百分百,只是别人的百分之一,那你怎么能奢求那个人像你一样珍惜这一枚铜币呢?”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有自己吗?有想要做的事吗?有想要完成的梦想吗?
她们不曾看过山河大海,不曾幻想过星辰宇宙,不知道世界能有多大、多有趣,更不曾体会过自由的感觉。
囚禁在笼子里的夜莺永远不知道空中翱翔的鹰的视野,被囚禁的鸟也永远不会知道笼子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大的世界,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男人并不是神,而是人,是和女人一样的人!如果被大家信仰的爱情不能让人变成一个更自信、快乐、独立的人,
如果它会让人失去自我,无法成为一个具有自我人格的人,那它又有什么用?它只会成为囚禁人的笼子和枷锁!”
我忽然觉得不是大家默许的东西就是对的,我自己的想法,说不定也有我自己的道理
不要因为别人的罪责责怪自己或者惩罚自己,你不是先知,无法预料未来。
人都会有做错选择的时候,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及时醒悟,然后吸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才是最重要的。”
“我其实一直在想,人们为什么信神?若只是信奉真理,那为什么要把真理具象成一个人,再奉为神呢?”
莉莉丝说,“当人们祷告时,总是希望神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求财、求爱、求权、求利、求健康、求保护、求长命百岁、万事顺利、心灵平静……
若是神不能实现人的任何愿望,人们还会如此崇拜它吗?
可如果神真的有能实现人类愿望的能力,匍匐在神脚下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施舍,那信神的本质就是慕强吧?”
兴趣反而会慢慢丧失。所以,最有用的是威胁,因为当害怕失去时,就会拼命抓住所拥有的东西。”
当他们讨价还价时,目的不是不欢而散,而是利益最大化—
我们可以制造舆论
制造潮流和“代言人”
掌握更多资源的人,更容易引领潮流。
越强的人,越容易被模仿。
越有权威的人,人们对其越信任。
而且人们喜欢戏剧化的故事。
越戏剧化的故事,越容易流传。
只有她自己——虚弱的自己、无助的自己,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茫然又懦弱的自己……
所以,不能奢望别人的拯救!
不能信神!
神没有出现。
而她自己却是实实在在存在于这里!
她一直拥有的,从未改变,从出生就拥有的,就是她自己!
为什么要把希望寄托于别人?
要想活下去,就只能依靠自己!
自然界里,很多动物在面对对手时,一旦示弱,就会被扑杀,所以她一边不安,一边强撑。
人类是可以利用别人的软肋甚至利用别人的逞强的生物。
当人们疯狂地追求某一种感情时,她们大多是在追求缺失的自我,那是一种拯救,一种映射,一种依靠感情寄托把自己拉出泥潭的希望和幻想。
但绝大多数时间,她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其中的关联。
被困住、被拯救、产生安全感、产生依附心,然后达成恋爱。
很难说小姐们的善良与仁慈是错的,但是被抓来的兔子命运掌握在人类手里。
他们可以宠爱它,也可以虐杀它。他们可以饲养它,为它们提供最好的环境,亲吻它,叫它宝贝,也可以遗弃它,甚至吃掉它。
因为它可爱、无害,并且无力反抗。
人类的本性依然是慕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辛西娅公主露出了笑容:“所以?”
“所以,利益一致的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当然,如果能加上理想和情感,那就无可挑剔了。”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女孩似乎把自己定位为旁观者,仿佛书的读者。
她们分明可以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公,但她们像是在躲避什么、逃避什么一样,跳脱出来,
选择当一个安全、轻松的旁观者,观察莉莉丝的生活,感受她的情绪,幻想她的喜怒哀乐并因此牵动情绪。
有种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她们,而那些被禁锢、被抑制的情感又化成期待,转移到别人身上。
破坏永远比建设更容易。
很多时候,有些人不知道别人的痛苦,更不知道自己无知和天真的话语会刺痛其他人。
更多时候,人们知道什么话能刺痛其他人,但是他们还是会说出来。
因为刺痛他人才是真正的目的。
不得不说,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安逸又麻痹的错觉。
即使她知道,从神殿出去以后,她的情况有可能会变得更糟。
莉莉丝再次感受到了浸在泥潭里的舒适。
身体被淤泥裹着,虽然有种挥之不去的胸闷感,但是只要闭上眼睛,就能轻松地度过漫长的时间。
“所以,你们要记住现在的感觉,就像记住埋在土里的记忆一样,记住现在的愤怒、不甘和哀伤,
不要长成你们恐惧的人,不要接受你们厌恶的世界,不要和你们厌恶的人同流合污,你们要努力成长,想办法改变这一切。”
三个孩子懵懵懂懂地看着她。
他们也许并不能理解莉莉丝这句话的全部含义,但是他们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是的,要记住这一切。
“这不就是你的逻辑吗?”莉莉丝说,“只要有爱,就可以对对方做任何事,可以伤害对方,哪怕对方不情愿。来吧,伸出你的手,
绝大多数上位者无法体会下位者的痛苦,他们不会,也不想体会。
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有的只是傲慢和庆幸,庆幸自己不是受苦的那一个,然后鄙视那些人卑贱的出身,产生满足
人是懦弱的生物,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们总是会向能让自己产生安全感的对象发泄情感。
我不喜欢这种强制改变情绪的东西
也就是从那以后,莉莉丝开始厌恶一些令人上瘾、可以控制人类思想的东西。
真实的模样?我凭什么给你看我真实的模样?你们以为,我是因为谁制造出来的危险环境才戴上面具的?
狼吃羊是天经地义,羊杀狼却不可饶恕。
她曾经和公主一起,试图用公主和圣女的影响力,配合赫卡特的商业和教育,从上至下地影响其他人。
这本是最柔和也最包容的方法。
但是她们最后获得了惨败的结局。
因为她们实力不够。
她们没有可以碾压一切的力量贯彻她们的信念。
她们一直处于国王和保守贵族们的对立面,他们轻蔑地看着她们,像看过家家的孩子一样,让她们在他们允许的范围内发展。
她们小心而谨慎地权衡、隐瞒,在夹缝中求生。
而一旦她们做的事情过了界,那注视着她们的力量就能轻松且毫不留情地推倒她们精心搭建起来的积木。
她们费尽心机得到的成果,完全经不住巨大铁锤的狠砸。
所以她们一直希望头顶的锤慢点落下、不要落下。
就像信徒对神明许愿一样,充满侥幸地期盼着。
有点杂的学习笔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