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潜规则:以孤独症视角解析社交奥秘》
格兰丁 巴伦
有两个不同的世界:普通人的和孤独症人士的。我们的视角与理解(实际上是我们的思维过程)是如此的不同,但我们却必须遵从你们的规则。
知识只有在其形成的背景中才能显出它的价值。
规则四 诚实不同于外交手段
一条潜规则:当涉及人的时候,宁可选择外交手段,而不是诚实。
我会找一些积极的词汇来描述这顶帽子,但绝不撒谎。
此规则的标准就是“好消息第一”
不要以负面的或有争议的评价开始一次谈话或发言,大多数人不喜欢听到关于自己或工作的负面评价。
保持沉默比主动表达观点更适宜。
我必须要意识到,其他人可能对我的观点根本不感兴趣。
最好保留一些观点,特别是在社交或工作场合中面对不是亲密朋友的那些人。
规则五 在所有场合中,有礼貌都是适宜的
讲礼貌、守礼仪,会为你打开进入群体交往的大门
孤独症不能成为举止失当的借口
当儿童犯错时,只需要以一种非感情的、事实的方式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展示或者告诉他们恰当的形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在某个场合中表现粗鲁,那么最好礼貌地道歉。
如果你做错事情伤害了别人,说对不起是最快的纠正方式。
记住,如果别人拒绝接受你的道歉(当然,假定你的道歉是真诚的),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你唯一能控制的人就是自己,你不用为别人的反应负责。
如果我在社交上犯错,会感到自己需要学习一种不同的行为,但并不代表我是一个坏人。
别随意给他人提建议,不批评同事,不私下议论同事,尤其不能与老板谈论同事的表现。
当无法找到友好的解决办法时,只好终结这个关系,继续寻找其他的关系。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具有糟糕社交行为的同事。
良好的举止让你周围的人感觉舒服,它们是无声的语言,表明你理解了社会群体的界限。
重点关注行为,而不是人。说“这个行为不礼貌”,而不是“你这个人不礼貌”。不要将本质上属于外在行为的问题和自尊/自我价值感绑在一起。
基本的礼节说“请”和“谢谢”。
不管别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人都要和善。
对看门人要和对老师、老板一样。
对处于权威地位的成人,要使用“正式”的礼节。
不要盯视他人。
不要叫别人贬损性质的外号。
不要嘲笑或评论别人的体重、外表、年龄等等。
不要在公共场合讨论家庭问题。
不要问不熟悉的人私人性的问题,如他们为什么离婚、为什么被解雇等等。
不要问别人收入状况或他们的东西值多少钱(如他们的房子、汽车、衣服、电脑等等)。
不要打断别人的交谈,不论是通过语言打断,还是从两人中间走过。
嘴里有东西时不要说话,不要张着嘴嚼东西。
在公众场合不要挠隐私部位。
不要挤别人(私人空间问题)。
在叫一位你不熟悉的成人时,使用“先生”、“太太”或“小姐”等称呼。
不要抢别人的东西(食物、玩具、书等等)。
不要做下流手势。
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并加以嘲弄或取笑。
不要泄露别人的秘密,除非涉及到个人安全问题。
不要把胳膊肘架在桌子上。
在饭桌上讲话时不要挥动餐具。
不要在公众场合剔牙。
在公众场合不要吐痰、打嗝或放屁。
打喷嚏或咳嗽时捂上嘴巴。
不要用手拿食物(除非是手抓的小点心或热狗、汉堡之类的东西)。
打电话,包括打手机时要注意讲话的礼节。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对方愚蠢。
在社交场合控制自己的脾气。
规则六 不是所有对我好的人都是朋友
并不是所有的取笑都是负面的,有人因为喜欢你而会友善地戏弄你
表现友好与和你做朋友之间是不同的;信任是需要赢取的。
同学都是我的熟人,但绝大多数不是我的朋友
人们尊重有才能的人,喜欢与有所专长的人建立关系。
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观念和共同的原则上。
友谊是需要时间来维系和发展的。
•朋友可能不同意你的某些观点,也不需要绝对的一致性。
•朋友应该真诚地关心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有需要时朋友应两肋插刀。
•挚友是很少的。
他们不想伤害对方的感情,或者他们也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感受,不想说出或做出违背自己信念或原则的事情。
另外,有人伪装自己的感受是因为他们的感受不适宜在某些场合表现出来
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有一种感觉,但表达出相反的情感状态
并不是所有的取笑都是坏的;有时取笑是有兴趣和/或喜爱的一种表现方式
友好并不是对你感兴趣的信号。
和一个对你有意义的人分手是让人难过的。
没有朋友或者没有女朋友,也比有一个老是给你带来负面影响的女朋友要好。
日常生活中满足别人的需求和被人利用有巨大的差异。
在任何社交场合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和这个人在一起,做一些事情是因为我愿意这样做,还是因为我不得不这样做?
我感觉是在和别人竞争吗?也就是说,我是否感觉我需要时刻证明自己做得对,才能让对方接受我?
相比假设你的感觉出了问题,承认你的担忧是一种更好的处理恋爱关系的技巧。
假设事情没出错,比事实真相更容易带来伤害。
一个真正的朋友,永远不会因为你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或者观点而谴责你。
在任何恋爱关系中,恐惧都是不健康的。良性的恋爱关系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舒适感,无论是商业关系还是人际关系。
说谎永远不是一件“小事”。一个说谎的人,并坚持认为说谎“没什么大不了”的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做事上。对于坚持你们之间的关系必须“保密”也是一样的。
信任你的好朋友和家人,比信任一个陌生人和你不了解的人要好得多。
借钱给别人,一定要慎重。
越不了解的人,借给他的钱要越少,或者根本就不要借。
同情或渴望被人需要的感觉很容易屏蔽了好的判断力。
我那些僵化的、不理性的期望越少,朋友就会越多,我获得的快乐也越多。
友谊也有程度或者范围。
一些人是好朋友,一些人是熟人,一些人只是见面闲聊两句的个体。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终于理解了,并不是所有对我很好的人都是朋友。
规则七 人们在公开场合和私底下的行为是不同的
人们都在“扮演”——他们能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以适应社会环境。
越是亲近,语言和行为就可以越私密;社交圈子越大,就越需要公众的、非个人的行为。
人们表现出的行为并不总是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感受
有时是别人的原因导致社交互动的失败。人们会把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带入到自己的行为中,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包袱”。
当信任被破坏以后,就很难再建立起来了。
请不要“碎碎念”一些无聊的话题(比如,喋喋不休地谈论厕所的物理功能)。
•请不要谈论身体发出的噪音。
•进厕所的时候要记得关上门。
•请不要当众挖鼻孔。
•请不要当众抓挠你的私密部位。
•请不要刻意打嗝。
•请不要当众谈论与身体私密处相关的病患。当然说说膝盖摔坏了之类的话题还是可以的。
规则八 知道自己何时引发他人的不满
不要成为不知进退的人。
询问有关隐私的问题是鲁莽不礼貌的行为。
不要垄断话题;不要反复地谈论其他人完全不感兴趣的话题。
如果某个话题能够吸引绝大多数参与者的兴趣,那就可以在群体内部反复地讨论。
要以一个一般性的、令绝大多数人感觉轻松的内容开始谈话。
有三种话题最好不要跟陌生人和关系一般的人谈论,即性、政治和宗教信仰。
在我二十多岁时,我非常热衷于谈论生命的意义。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人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去谈论这种需要深度思考的话题。而到了今天,我只会和几个特别亲近的朋友谈一谈这个话题。
在犯错之后立刻道歉,会比掩饰或否认错误更快地改善事态。
人们不喜欢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被置于不舒服的环境中。
不是所有人都对相同的主题感兴趣;一个人的魅力就在于他不会让其他人厌烦。
提问表示你在向人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就是你对这个人和他/她所说的事情感兴趣。
在社会交往中需要注意:不要问太多问题。问问题通常是一种表示你愿意继续谈话的很好方式,并且让对方知道你想让你们之间的互动更进一步,而问太多的问题则又表示你的互动倾向过度了。
多运用引导法。我的意思是,多使用能鼓励谈话继续的词语或者表达。这些表达包括,“这太有趣了,快跟我多说说”。也可能包括一些对对方语言的解释(不是逐字逐句的重复)。
对对方的话题表示兴趣也是提高自身吸引力的方法。只对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不好;多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其他人和他们的兴趣上:很好。这就像一块跷跷板,为了使交谈进行下去
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持社会交往的进行,只要涉及到他人,都要监控和调节好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以保证双方都觉得很愉快。
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直接告诉你你让他们不高兴了,他们因为你的所言所行而觉得不舒服了。相反,他们只会用一些非言语的线索来表示。
表达谈话是否无趣或者是否冒犯到了他们。这里有一些类似的行为信号。
•关注周围其他物品。
•表现出心不在焉,很少目光接触。
•反应平平,在他们的语气里鲜有变化。
•常常站起来或者动来动去。
•打哈欠或者面无表情。
•看上去很生气、愤怒或者很困惑。
•不表态或者不提开放式问题,所问的问题都是可以用“是”或者“否”回答的封闭式问题。
•不停地看表或者看钟。
•沉默或者不参与。假如你已经尽力了,但是对方几乎不出声,那么谈话可能就需要结束了。
规则九 “融入”通常意味着“看起来”、“听起来”融入其中
作为成年人必须要接受——外表和内心同等重要。
第一印象会持续很久。
当你的着装更符合社会预期时,人们对待你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或者说更好。
认同你成就的人越多,你就越要当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外表。
那些有礼貌、愉快的人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
社会交往是双向的。这意味着你必须走出去。为了适应社会,有时你必须要主动与人接触。
每天都积极地尝试与你的同伴闲聊一会儿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社会就是生活这场戏的导演之一。
有时,不管喜不喜欢,你就是必须去学习如何表演那些会让你更适应社会的行为。
无论你是否有孤独症,都需要去适应社会大结构赋予每个角色的规则。
适应社交场合的要求,本质上要基于你所处的环境以及对环境的判断。也就是说,需要你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进入这个社交场景,期望场景来适应我。
绝大多数人都很喜欢被表扬。赞扬别人能让你们开始聊天。
使用沉默要分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没有人会愿意和总是给人负面信息的人在一起。
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人们把闲聊看作彼此表达友好的方式,但是大多数人都不希望你详详细细地回答一个问题,甚至他们对你的答案也不会百分百相信。
你对对方了解越少,谈话中包括的简短而常见的问题和/或陈述就越多。
有趣的人更有吸引力。
幽默要在一定的环境下。
为了能融入社会,我可以像别人一样穿衣服、说话,但是,这么做一定要有度。如果要让人们长时间地接受你,需要让自己独特的个性发挥光芒,这才是真正的适应社会。
永远不要用讽刺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幽默去故意伤害某人或者他们的表现。
能嘲笑自己的冒失、莽撞、错误和缺点,这有助于在某些情况下保持和修复一段社会关系。
规则十 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每个人,只要参与了社会交往,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生活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事情并不总是按照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对每个人来讲,生活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的大戏里扮演一个角色,那么你就要学会扮演自己的角色。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生命是一个过程,社会交往是一个过程;没有“任务完成”的一天,没有灵丹妙药让你一下子解开对这个社会的所有困惑。
生活就是妥协,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些内心不愿意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是应该对她或他自己的行为、快乐、安康负责。
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没有人愿意待在一个总是生气、阴郁和沮丧的人身边。
没有解决的消极情绪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强。
假如你对人很诚实,人们更愿意接受你的缺点。
在所有社会关系中,愤怒都是一种极具破坏力和毁灭性的情绪。
有点杂的学习笔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