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36计》
徐中收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瞒天过海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迷惑有心理危机的人,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化解危机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
原文:自杀分为情绪性自杀和理智性自杀两类。
我国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同时有8个人自杀未遂
面对拟自杀者的求救信号或者是告别信号,如何应对?
拖延时间
当机立断,中断通话
原文:我故意大喊:“你说什么?听不见,听不见,听不见!信号不好,你等等,我到信号好的地方马上给你打电话,等一会儿!”
立即报警,巧妙布兵
其一,要求110指挥中心立即把监控系统切换到某座桥,锁定要自杀的人。其二,马上出警,要求公安人员乔装打扮成清洁工人、路人等身份到现场,不要刺激要自杀的人。其三,马上在河面上布下救援人员及救援设施,做好应急准备。其四,马上对此路段进行有效的交通管制,做好行人疏通工作,尽可能让较少的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其五,不要让任何媒体人员进入现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其六,在一小时之内不要有任何行动,等我赶到现场后再采取措施,我会设法稳定拟自杀者的情绪。
与110工作人员的沟通,用语一定要简明扼要,绝不能啰唆;叙述一定要清楚,绝不能没有重点;讲话语气一定要坚定,绝不能犹犹豫豫;意图一定要明确,确保切实可行;指令要到位,确保各司其职;对不良后果有预见性,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继续通话,稳定情绪
发生什么事了?和我说一说,好吗
我一边倾听,一边共情,尽量让他沉浸在往事中,不停地宣泄痛苦的情绪,发现曾经的美好和快乐。
意图非常明确,一方面,我想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他对往事的回忆上来,以避免他发生冲动的行为、没有给我救助他的机会;另一方面,我想给他一个宣泄不良情绪、发泄痛苦的机会,让他在宣泄和发泄中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和能量。此外,我想让他明白,人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苦难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人生经历,
救援成功,安全收兵
当一个人在自杀之前还有与人通个电话、见个面的意愿,这说明他对于生命还是留恋的,他是希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围魏救赵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着眼事物的本源,待机化解危机。
他逐渐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如失眠、神经衰弱、莫名头疼与腰痛,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分化敌人——发现考前过度焦虑的薄弱点,各个击破,最终缓解考试焦虑。
看焦虑意象,知当下
如何分化敌人?只有了解敌人,看清敌人动态才可以发起进攻。
为绳索命名,明需求
破解绳索,解困境
原文:如果没有这些会如何?
如果没有这些会如何?
绽放生命,得活力
合力作战,获成功
父母应和平时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家庭氛围和谐
第三计 借刀杀人
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或者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原文:来访者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设法借助他人的力量化解自身的危机。
来访者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设法借助他人的力量化解自身的危机。
如何让小龙有勇气面对欺凌事件并走出心理阴影呢?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小龙借助他人的力量化解自身的危机。
看清自我,寻找伙伴
主动示好,与怪兽和解
领悟现实,坚其心志
原文:你能借助朋友的力量化解麻烦和问题
强化管理,全面预防
父母要关心子女的身心健康,与子女就“防欺凌”问题多沟通交流。家长平时应多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经历的事情,多关爱孩子,一旦发现子女受欺凌,父母要及时与教师、学校沟通,尽早解决,不要让问题恶化。
第四计 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原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以自己的从容休整,对付远道而来的疲劳不堪的敌人;比喻养精蓄锐,不断强大自己的有生力量,一鼓作气消灭敌人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以逸待劳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
原文:成长性思维
墙角小花,即将枯萎
滋润月季,焕发活力
畅游植物园,幡然醒悟
养精蓄锐,羽化成天鹅
第五计 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原意是趁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趁火打劫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利用时机,顺势而为,果断处理问题,避免危机严重化。
当头棒喝,提醒报警
我并没有安慰牡丹,而是要求她详细叙述事件的经过,并且录音。
打破韩剧梦幻,走出迷情
手撕韩剧,正本清源
第六计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原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比喻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声东击西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不断变换话题,不断探寻问题的实质,以求化解危机。
如果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无法发展完善的自我与人格,日后将会给更多的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面对这些经历严重伤害事件的孩子如何进行心理援助?
回放创伤,宣泄痛苦
能够面对丧失,能够经历哀悼,允许自己和美好的事物告别,接受它的逝去,并且踏上新的旅程,迎接新的开始,
回忆幸福,感受亲情
讨论现实,回归本心
当然要做个好女孩!不能像过去那样醉生梦死,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击西”,是紫涵的性观念、性意识和性行为
我先开始“声东”:让紫涵回放创伤性事件,打破了她的防御心理,建立了咨访关系
让紫涵在冥想中回忆幸福,抚平其心理创伤,为性问题的辅导打下心理基础。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原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无中生有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为来访者植入积极信念,守持良好心态,面对问题能换位思考。
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意象导入,重构信念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觉悟”始于“悟”,有“悟”才有觉知,才有觉醒。积极信念的建构也是一个“觉悟”的过程,心理教师的作用在于做好引导工作!
面对现实,调整心态
接纳包容,修正行为
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第八计 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原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出奇制胜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暗度陈仓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不与来访者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另辟蹊径,引导其自我成长。
讲述关系,直面创伤
痛定思痛,重构信念
不合理:即当然情景不适应生存的结构
合理即当前情景更适应生存的结构。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原意为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静观其变,坐收渔利。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隔岸观火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置身事外,不为事件所困扰,面质澄清,抽丝剥茧。
置身事外,澄清观念
首先我对小李进行共情,以获取他的信任,接着还运用澄清技术进行观念的辅导与矫正。
一个人面对世界种种事物的处理态度,所依据的是他的信念系统。
信念是“事情应该是这样的”,是我们所认为世界维持下去的法则,是解释这个世界种种关系的逻辑,是支持行动变化或没有行动变化的理由。
对很多人来说,信念也就等于真理——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信念的形成有四个途径:第一,本人的亲身体验;第二,观察他人的经验;第三,接受所信任之人的灌输;第四,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
重建信念,静观其变
信念系统其实可以分为信念(beliefs)、价值(values)和规条(rules),并非任何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有效
在某些情况出现时,会有冲突,我们称这些信念为“局限性信念
信念是可以修正、兼容的,甚至是可以暂时挪开
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和给一个人的好处。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正面价值),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负面价值)。
规条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
,我们应当坚持信念与价值,改变规条
因病施治,再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
习惯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及行为形成的
一种行为大约通过21天的不断强化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习惯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笑里藏刀原意是指口蜜腹剑,两面三刀;比喻将内心的冷酷用笑写在脸上,表里不一。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笑里藏刀可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刚中柔外,刚柔并济,巧妙化解危机
第三只笼子的老鼠开笼子后可能得到食物也可能受到电击,那么这只老鼠会如何做呢?这只老鼠会发疯,因为它不知道接下来会得到什么。
一边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就好像食物;另一边受到严苛要求,要好好读书,必须考试次次得第一,就好像接受电击。生长于这种环境里的孩子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柔性关怀,倾听共情
父母天天想着赚钱,他们的心其实是干涸的,希望得到子女的滋养,也是可以理解的
刚性出击,当头棒喝
亲情互育,让爱流动
那份纯粹的爱,启动的就是你生命的渴望
我要让我的爱流动出来,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原意是指李树代替桃树而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李代桃僵引申为心理辅导老师设法连接亲情,引发手足情深,避免手足相残危机。
认为新的弟弟或妹妹,无疑就是来和自己“抢妈妈”的
深度共情,获悉实情
他们的引导缺失就会带给大宝许多委屈。
连接姐弟,展望亲情
在许多大宝的心里,虽然,他们也会有好奇、欢喜、爱弟弟妹妹的想法,但是那些切切实实影响他们原本生活模式的改变仍会给大宝们带来失落感,从而导致焦虑,责怪弟弟妹妹的诞生让他们的“幸福童年”过早地结束了。
当一个人有了新的视野,获得了过去未曾得到的利益或者快乐,他就会认同新的状态或现实,珍惜它、呵护它,并且努力把握它
由此及彼,爱要平衡
大胆爱——敞开沟通的大门,统一教育观念,共同承担教育责任;不偏爱——平衡爱的天平,有错同罚,有爱互夸,有矛盾让他们自己和解。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原指乘无人留意之时,把别人家的羊顺手牵走一只;比喻不费劲,乘机便获得想得到的。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顺手牵羊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普及科学的生理、心理知识,顺势而为,自然引导。
第一招:疏导负面情绪,科普青春期性知识
人的性心理发育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是生殖器前期,包括口欲期和肛欲期。
在此阶段,婴幼儿的吸吮活动、大便的排泄和滞留均可使其获得快感。
二是自恋期,在这一阶段,孩子对自己的生殖器产生兴趣,用手玩弄生殖器成了获得快感的主要行为。
三是乱伦期,男孩的性爱对象选择是母亲,而女孩子则多偏爱父亲,对同性的尊亲产生忌妒或仇恨。
四是同性恋期,这一阶段的儿童迷恋同性的小伙伴,不喜欢与异性交往;五是异性恋期,也称为生殖期。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把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寻求与异性的结合成为主要的性行为。此时,个体的性心理发育便趋向成熟。
第二招:分析家庭关系,改善亲子相处模式
第三招:引导坦然面对,知性、懂性、悦纳性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原意为打在草上却惊动了蛇,借以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多指因做事不谨慎、泄密,反而使对方有所戒备。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打草惊蛇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以试探方式弄清对方的真实意图,探寻问题的本质,以期化解危机。
第一招:一幅曲线图,画出悲喜
“画一个坐标图,横轴代表年龄,纵轴代表喜怒哀惧。
第二招:一个故事,道出隐情
第三招:一次冥想,幡然醒悟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借尸还魂原意是指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在心理危机的干预中,借尸还魂引申为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事件后,通过他人的针对性干预和自身的努力,接纳、适应、疗愈创伤,在创伤中成长起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一招:回顾灾难,重组认知结构
第二招:感受灾难,重塑认知信念
第三招:多元思考,重建生活意义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原意是指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
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调虎离山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想方设法促使人摆脱原有的不良心理状态,促其发生根本性改变。
第一招:回忆父亲,打开心扉
第二招:意象体验,直面车祸
我紧握她的一只小手,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她:“你是安全的,我和你在一起!你是安全的,我和你在一起!你是安全的,我和你在一起!
第三招:承认现实,继往开来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 欲擒故纵原意指要捉住敌人,可以先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把他捉住;比喻先让其尝到些甜头割舍不掉,然后实施自己的控制计划。
在心理危机的干预中,欲擒故纵引申为心理辅导教师故意听之任之,不试图改变之,让其有一个觉悟过程,然后移花接木,化解其心理危机。
◆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把儿童性别守恒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性别标志。早期的学前儿童能正确标志自己以及他人的性别。
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认识来自外部的、表面的特征,如头发长度、服饰等。将一个玩偶的服饰或发型改变后,儿童认为它的性别改变了;
第二阶段,性别固定。这时的儿童对性别的“守恒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如知道男孩将来要长成男人,女孩将来会长成女人,但他们仍相信改变服饰、发型等就能导致性别转换;
第三阶段,性别一致性。幼儿园大班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儿童开始确信了性别的一致性,他们知道即使一个人“穿错了衣服”,也不会改变性别。
性别认同是孩子探知外在世界的途径之一,是一个人对自我性别的归属感,也就是对于自己是男是女的判断
◆ 第二招:行为讨论,放纵认知
◆ 第三招:意象引导,确认身份
A:还有,但位置不够了
A:所以就stop了
有点杂的学习笔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