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录制前,荣梓黎回了趟北京,去学校报道。
推着行李箱往出口走,远远就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男人手里举了牌子。
靠近了才看清写的是“荣梓黎 fleur”。
撞中文名,又撞英文名的可能性应该没那么高吧?
带着怀疑,荣梓黎慢慢走近。
荣梓黎:您好,我叫荣梓黎,您是在等我吗?
男人明显愣了愣才不确定的开口。
张顾:李青鞍教授的博士生?
荣梓黎:对,我是。
张顾:你好,我叫张顾,今年博三,是你的师哥,老师怕你长期在国外,对国内的入学流程不熟悉,所以让我来带你办一下入学。
荣梓黎:好,那就麻烦师哥了。
她高三后就出国了,还真没有办过国内大学的入学。
可能额外关照过,或者博士生的入学不一样,张顾带着她就填了几张表,没等一会儿,她的入学就办好了。
张顾:咱们加个微信,我一会儿拉你进老师的学生群。
还有学生群?
荣梓黎:方便问一下有多少人吗?
张顾:加上你一共8个,老师每年只收1个博士,2个硕士。
荣梓黎:哦,好。
张顾:群里一般就是一些通知,想屏蔽的话也没关系,重要的事情老师会邮件通知。
那建群的意义是?
张顾:没其他事,我就先走了。
荣梓黎:好的,今天辛苦师哥了。
可能是搞学术的,真的不擅长交涉,完成任务后,跑的是真快。
独留荣梓黎一个人站在校门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打开打车软件看了一眼,正值晚高峰,一段一段都是红色的,还有一段路都红的发黑了。
还是坐地铁吧。
但是她低估了晚高峰地铁的乘客数量。
她还拎着个行李箱,全程都不用自己走,车一到,被人挤着就上去了,退都退不了,要不是她拉的紧,可能人在里面,箱子在外面。
实在挤的太紧,前后左右都是人,荣梓黎把手机从口袋里掏出来,她怕一会儿人出去了,手机也丢了。
下一个站,车门打开,没有下去的人,但又上来了几个,完美诠释了,人的“包容性”与“潜力”,都这样了,还能挤的上人来。
荣梓黎都要气笑了,点开相机,对着脚下拍了一张。
一堆挤在一起的脚,和一个已经坐她箱子上的大姐。
让她更无助的是,上来容易下去难,她挤了半天,好不容易到门边了,门关上了。
下一站下车后,在打车和坐对面的车回上一站,她选择了,拖着行李箱走一站路回家。
到家之后,行李箱往玄关一方,踢掉鞋就往沙发上躺。
看来之后球队训练,她也该跟着一起练练了,这就拖着行李箱走了一站路,就累了。
躺了会儿,想起刚刚拍的照,一定得吐槽吐槽,不然都对不起她被挤的脚不沾地的一路。
黎:我是服了北京的晚高峰了,想着地铁不堵车,没想到脚不沾地了一路,然后没挤出去,坐过了一站,最后靠双腿走回了家,好在行李箱质量不错,该考虑买辆电动车了,应该挺爽的。
第一个回复的是程依珊。
珊:姐姐的电动车副驾能让我坐嘛?
回复珊:电动车没有副驾,但后座可以给你留着。
回完程依珊,荣梓黎就退出微信了。
饿了,得点外卖了。
至于行李箱,不用怎么收,反正明天就得走。
等吃完饭,再打开朋友圈,已经有一堆赞和评论了,荣梓黎挑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评论回复了。
刚想退出,又弹出一条评论。
文:好巧,我也今天回北京了。
回复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还有更巧的。
《这就是篮球》棚内录制,他们都得到。
时代少年团:月牙朝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