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工厂的炉火持续燃烧,我们的产业愈发壮大,而心中光复大明的火焰也越燃越烈。眼见清朝刚刚打完准噶尔,元气大伤,内部兵力空虚,民生疲敝;欧洲又深陷七年战争泥潭,无暇东顾,我们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何居寒率先站了出来,目光坚定如炬:“诸位,此刻正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我们以多年积累,又有各方忠义之士相助,若不起义,更待何时?”他言辞恳切,每一个字都如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间。
我与王穆豪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绝与斗志。我们深知此举风险巨大,一旦失败,家族将万劫不复,但大明的血脉在体内奔涌,先辈的遗志在耳畔回响,让我们没有丝毫退缩的理由。
于是,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何居寒以明朝皇子的名义,起草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昭告天下英雄书。文中历数清朝入关以来的暴政,百姓的流离失所、文化的惨遭压制,言辞间饱含悲愤,又描绘了光复大明后的盛世蓝图,人人安居乐业,华夏重现荣光,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这昭告书被精心抄写多份,通过我们遍布各地的情报网、商业渠道,以及江湖豪杰的传递,如雪花般飞向大江南北。
与此同时,工厂全面转入战时状态,日夜赶制武器装备。原本生产民用物资的车间,纷纷改造生产线,打造锋利的刀剑、坚固的铠甲,还有新式的火枪火炮。工匠们加班加点,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他们深知手中的工具正铸就着大明复兴的希望。
随着起义筹备紧锣密鼓地推进,我们重新审视了各自的职责分工,力求发挥最大效能。何居寒深思熟虑后,提出由他来负责后勤保障事宜,他目光沉稳,语重心长地说道:“后勤乃大军根基,关乎成败,我熟悉工厂运作,又对物资统筹有心得,定能确保军需无虞。”众人商议后,一致认可了他的提议。
何居寒自此全身心投入到后勤筹备之中。他穿梭于工厂各个车间,精细规划生产线,在保证武器装备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提升产量。一方面督促工匠们加快新式火枪火炮的改良与制造,确保其在战场上的威力与稳定性;对火枪的扳机灵敏度反复调试,使战士们在扣动扳机时能精准击发,火炮的炮管则采用特殊合金铸造,增强耐热性与抗压性,减少炸膛风险。虽说当时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已颇为广泛,但考虑到实际作战场景的多样性,投石车仍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在攻打一些地形复杂、不利于火炮精准部署的据点时,投石车可凭借其较远的抛射距离与大面积杀伤范围,先行对敌军防线进行火力压制,为后续的火炮推进创造条件。何居寒特意改良了投石车的结构,使其更加灵活轻便,便于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移动,同时提升了投石的精准度,确保巨石能准确落入敌军营地,引发混乱。
另一方面,严格把控刀剑、铠甲等传统兵器的锻造工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力求坚不可摧。每一把剑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刃口锋利无比,能轻易斩断铁链,铠甲的甲片紧密相连,韧性十足,可有效抵御刀砍箭射。
为满足大军的物资需求,他还将目光投向周边地区。凭借多年积累的人脉与对当地环境的了解,何居寒与各地供应商洽谈,采购大量的粮食、布料、药材等必备物资。他亲自查验每一批货物的质量,与运输队伍敲定最安全快捷的路线,确保物资能按时、足量地送达根据地。在仓库管理上,他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出入库制度,对物资进行分类存储、精准调配,杜绝任何浪费与疏漏。
不仅如此,何居寒深知军马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长途奔袭、机动作战方面,优质的军马能为军队带来极大优势。于是,他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了许多良驹,并潜心学习系统性的培育军马的知识和流程。他向擅长养马的牧民请教,了解不同马种的习性、饲养要点,在根据地附近开辟专门的马场,按照科学的方法对马匹进行繁育、训练。从马驹的挑选开始,就严格把关,挑选骨骼健壮、耐力出众的马驹进行培育。在饲养过程中,精心调配饲料,确保马匹营养充足,同时注重疫病防治,定期为马匹检查身体,预防疾病侵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体格矫健、适应长途行军作战的军马,为起义军的机动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而我,则接过了外交重任。深知这一任务艰巨且关键,我迅速整理行囊,带着几名精挑细选、能言善辩的随从,踏上了联络各方之路。
首站便是奔赴临近的几个商业重镇,凭借家族多年在商界的威望与声誉,我与当地有影响力的商会领袖会面。在庄重的会客厅内,我慷慨陈词,详述清朝统治的腐朽、百姓的苦难,以及我们起义光复大明的正义之举,寻求他们在物资、资金上的支持。不少商会领袖被我的言辞打动,纷纷表示愿为大义倾囊相助,有的提供了大量的金银资助,有的则利用商业网络帮忙采购稀缺军需物资,解了燃眉眉之急。
接着,我又辗转来到一些江湖门派聚集之地。这些门派大多行事隐秘,但在日前的江湖中拥有不可小觑的力量。我孤身入寨,与各派掌门坦诚相见,晓以利害。提及江湖儿女的豪情壮志,共举大事的光辉前景,引发他们的共鸣。诸多门派被成功说服,有的派出门下精锐弟子加入起义军,增强战斗力量;有的则利用自身情报网,为我们提供清军动向、地方布防等关键情报,让我们在战场上能抢占先机。
与此同时,我还积极与海外势力接触。通过家族在海外的贸易伙伴,与一些对清朝统治不满的外国商团、冒险家沟通,争取他们的间接支持。虽不能奢望他们直接参战,但他们提供的先进军事技术资料、新式武器样品,为我们的军备升级带来了新的思路,也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
王穆豪依旧发挥他在情报与联络方面的专长,持续挖掘潜藏反清势力,挖掘出不少曾在清军服役后因不满压迫而逃离的老兵,他们熟悉清军战术,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破解之法,巩固起义根基。在根据地,练兵场上的演杀声愈发激昂,一支虎虎生威的军队在磨砺中成长。
完美征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