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落的枝条翻起秋的残骸,起伏的夕日妄图吞没最后一抹残阳,微弱的灯火穿越尘烟滚动一阵余温照彻那不朽的传统¹,风唱在雪后我才知晓是为了这份繁华。
北国的冬日万物蛰伏,想捕捉一丝光的影子眼下只剩凄凉悲怆,寒意敲响灰的署名,天晚无晴,见到屋外背山而坐的祖父,我不禁走了过去。
周遭只余风响,连灰尘也藏匿在乱生的杂草中,眼下的老人面颊盘曲着深凹的皱纹,仿若青山蜿蜒的脉搏,他正削着一根昏黄的、毫无生机的枝干,我忍不住发问。
“您削这个干什么?”我的目光随着祖父的视野扫到桌面上细细的枝条,密匝匝淹没了案面的花纹,原才发觉祖父本是手艺人,又忍不住做灯了。那些古老且被岁月侵蚀的灯火早已无人再做,对于这些被尘埃堙灭的物件实在不晓为何祖父还要坚守,他血红的眼眸不乏光亮,发觉了我不解的眼神,祖父只是缓缓说下一句话。
为了这份繁华。
我不再多问,但也毫无兴趣,只是三日后的雪夜,祖父把我叫到了院子,四下里是黑压压的头顶,但乏了喧嚣,祖父的滚灯制好了,他拉着族人来看多年未见的表演。
球形的灯里燃着昏黄的烛火,风雪之下细细的火苗左右伸展却盛的愈旺仿佛要吞下黑夜的幕屏,击散一筐旧雪。几个女孩抱着滚灯舞弄着身子,眼眶里似噙满了尘埃后的斜阳,横生出几抹热烈来,灯火在特殊的制法下始终保持向上,彼时寒气打马过,烛焰攀爬而上溢过球环,我瞧见祖父的眼亮了。
心也像着了火,一时缄默难以言语,灯火还在我眼中翻腾回环,脑海里却拼凑出自秦皇汉武到近代先人挺立的脊梁,与那如同火焰般光明的呼叹,原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哪怕逐渐在历史的风烟,时间的长河下消弭,却不乏旺盛的生机与力量,总能跨越寒风雪落,焕发人心底的自信与光明,赋予无限生机。
原来,古老且悠长的中华文化便是祖父口中的繁华,那一朵芬芳绽放于炎黄哪怕盛开至今依旧弥久留香。只因有无数籍籍无名的手艺人坚守和传承文化,为了这份繁华,才使得在祖国在经历重重磨难时给予先辈们民族的力量,他们不惧风雪迎难而上,终是以光明为刃赋予华夏崭新黎明。
文化是国家的内核,是民族的一个分支。从古至今的手艺者们坚守文化,党和先辈们以文化寄心坚守整片神州大地,其实都是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仰,都是为了那在盛开在华夏象征着中国的文化,是为了自开天辟地之时便团结与共的中华民族,是为了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土,是为了这份繁华,中国人心底的繁华。
为了这份繁华,每一位国人心中的烛焰上燃起光明的希冀,有文化有民族但更有国家。文韵如火似灯瑰丽血脉间的祈望,那不曾被风雪压制的家国情怀于神州绽放,而待到巨龙腾渊时,来路正繁华。
发光的灵魂与孤独的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