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州美砚,每年所产数量有限,是天下文人都想得到的墨宝。
公孙策:端州盛产砚台,尤其是端州东岸所采的砚石,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尤属上品,朝廷将端砚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所以又称为贡砚。
艾虎:可是我怎么看,都不过是一块儿石头嘛!和你摆在房里的这些有什么不同?
展昭:对你来说,当然当然没有区别,可是对一些文人雅士,或者是对读书人来说,那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晨曦:端砚是四大名砚之一,且最精致美观的端砚有价无市,自然是引得无数文人渴求。
公孙策:是的,端砚贵重稀罕,价值不菲,连大人都只有御赐的这一块。
艾虎:啊?包大人不是做过端州知州吗?我还以为他少说也有十块八块呢!
展昭:大人一向惜文爱墨,他连一块端砚都没有?
公孙策:事实的确如此,大人曾说过,端砚虽美,却是工匠们的血汗结晶。一块端砚从采石、选料,制璞、雕刻一直到配合磨光,不知要经过工匠们的手。他悯恤工匠们的勤奋辛劳,不忍坐享其成,所以从来不使用端砚。
展昭:这与大人平日的行事为人倒是十分吻合。
毕竟包拯爱民如子,自然不愿使用过于劳民伤财之物。
艾虎:大人不愿用端砚,别的官只怕不这么想把?
晨曦:的确,朝廷官员都想拥有它,而端州知州更是一个肥缺,有不少人都觊觎呢!
可不是谁都会像包拯那般在端州任职,离开时却未带一砚离的。
毕竟每年端州都会有贡砚,只要知州在数额上做些手脚,他们就能多得几块,不管是自己用或是当礼物送人,都能获得不小的利益。
艾虎:啧啧,文人雅士就是喜欢给一些东西抬高身价。梅兰竹菊被赋予了寓意,笔墨纸砚也是如此。
晨曦: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都能写字作画,可毕竟不同的文房四宝在质量等方面相差甚远,谁会不喜欢好东西呢?
听说端州最近又换知州了,但愿是个懂分寸的人,不会过于贪婪。
或许终究是财帛动人心,半年后,端州一位瞎眼的老汉石健千里迢迢到开封府告状。
新任端州知州周栋在就职半年内,分配给砚工上缴的贡砚超过了去年的一倍,州衙开起店铺卖端砚,与商家抢生意,将开采砚石的工匠剥削得活不下去。
如今石健的儿子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押入了大牢,所以他走投无路,只好赶来开封府告状,求包拯做主。
可开封府不能越界管理其他州的事宜,无权受理此案,所以包拯就让石健先回端州,莫要透露他即将前往的消息。
将此事禀告王丞相后,他立即帮包拯设立了一个合适的名目,那就是以查贡钦差的名义前往端州,查询端砚的上贡情况,顺便对周栋展开调查。
虽然名目的问题解决了,但王丞相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包拯不得带三口御赐铡刀前往端州。
小影有话说:小影努力码字中,求鲜花金币鼓励哟~~😘
综影视之晨曦的成神之路(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