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二年九月二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用过早膳后,胤禛轻携乌林珠之手,二人并肩缓步而行,目的地是那庄严宏伟的乾清宫。此时,四阿哥胤禛尚居于乾东五所,故此他们并不急于一时前往,悠悠然漫步于宫道之上,仿若时光在此刻凝滞,多出几分从容与闲适。阳光洒下,拉长了两人的身影,似是在这紫禁城中绘出一幅温馨静谧的画面,也映照出彼此间那份淡淡的默契与深情。
乾清宫内,康熙帝端坐在龙椅上,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容。胤禛和乌林珠跪在殿中央,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胤禛(雍正):“皇阿玛,儿臣胤禛携嫡福晋乌林珠,特来谢恩”声音沉稳而恭敬。
康熙:微微点头,温和地说道:“起来吧。乌林珠,抬起头来,让朕好好看看。”
乌林珠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羞涩,但更多的是恭敬。
康熙:打量了她一番,微微点头:“乌林珠,你是个好姑娘。朕希望你们夫妻二人能和和美美地过日子,相夫教子,为朕分忧。”
乌林珠: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谢皇上恩典,儿媳一定尽心尽力,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康熙: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好,你们都起来吧。朕知道你们还要去给德妃请安,就不用多留了。”
从乾清宫出来,胤禛带着乌林珠前往永和宫,准备去给德妃请安。
永和宫内,德妃乌雅氏已在正殿静候多时。她面上虽带着淡淡笑意,那笑意里却似藏着几缕难言的情绪。胤禛自幼于皇贵妃佟佳氏身边长大,皇贵妃宛如他的半个母亲,他与德妃之间,仿佛被岁月悄然隔开了一段距离。如今,皇贵妃已逝,胤禛回到德妃身畔,可他们母子间的关系,却如绷紧的丝弦,透着一股微妙的紧张,那紧张在空气中若有若无地弥漫着,让人不禁心生几分唏嘘。
德妃乌雅氏坐在正殿的软榻上,脸上带着一丝温和的笑容,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复杂。胤禛和乌林珠跪在她面前,行了礼。
胤禛(雍正):“母妃,儿臣胤禛携嫡福晋乌林珠,前来给母妃请安。”声音沉稳而冷淡,脸上依旧保持着一贯的严肃表情。
太后(德妃):微微点头,轻声说道:“起来吧。乌林珠,抬起头来,让母妃好好看看。”
乌林珠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羞涩,但更多的是恭敬。
太后(德妃):打量了她一番,微微点头:“乌林珠,你是个好姑娘。希望你以后能好好照顾胤禛。”
乌林珠: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谢母妃夸奖,乌林珠一定会尽心尽力。”
德妃的目光从乌林珠身上移开,落在胤禛身上。她微微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太后(德妃):“胤禛,你总是这样冷着脸,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胤禛(雍正):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淡:“母妃,儿臣并非故意。只是儿臣的性格如此,还望母妃见谅。”
太后(德妃):微微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我知道,你从小就不在我身边长大,而是由皇贵妃抚养,但是我们两个始终是亲母子。”
胤禛(雍正):脸色微微一沉,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母妃,儿臣明白您的心思。但儿臣也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还望母妃理解。”
太后(德妃):微微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我明白,只是有时候,我还是会想念你小时候的样子。那时候,你虽然喜怒不定,但至少还会对我笑。”
胤禛(雍正):微微皱眉,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淡:“母妃,儿臣已经长大,儿臣有自己的行事方式。”
太后(德妃):微微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失望:“我知道,你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我只是希望,你不要总是冷着脸,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出了永和宫,胤禛和乌林珠相视一眼,心中都明白,德妃的心中始终有一个位置属于十四阿哥胤禵,而四阿哥胤禛,永远无法取代那个位置。
乌林珠:轻轻握住胤禛的手,轻声说道:“四爷,我们走吧。”
乌林珠深知,此时再多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她只是默默地、轻轻地握住了胤禛的手,那纤细却坚定的手指,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慰藉与支持。她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一抹温暖,哪怕只是一丝一毫,也能传递到胤禛的心间,给予他些许慰藉。
综影视之问道红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