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冬日,京城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年羹尧从西北大胜而归,他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京城,受到了全城的瞩目。年羹尧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但他的行为却开始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不满。
年羹尧从边疆回京复命之时,京中大臣们纷纷对他行跪拜之礼,但他却显得不屑一顾。在军队朝见时,他对皇帝的指令毫无反应,只有当他下令时,士兵们才会卸掉盔甲。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皇帝权威的极大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奏折呈到雍正帝的案前,内容全部都是关于年羹尧的不当行为。奏折中提到,年羹尧在自己的封地过着如皇帝般的生活,府内刻龙雕凤,儿子们甚至敢穿着龙袍蟒袍。他的宠幸妻妾的方式,也与皇帝无异,甚至翻牌子的仪式都一模一样。
年羹尧身边的一些门客,还为他撰写书著作,内容全是对皇帝的贬低和对大将军的称赞。年羹尧不仅不处置这些门客,还把这些书偷偷收藏起来。这些行为,表明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作为臣子的本分。
雍正帝为人多疑,但对待年羹尧,他却是一忍再忍,主要考虑到他的军功。一开始,雍正帝只是通过言语对他进行敲打,希望他能够改过自新。然而,年羹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嚣张,甚至开始结党营私,靠收受贿赂来安排官员。这些行为,正是雍正帝最为痛恨的,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要除掉年羹尧。
雍正帝先是发文痛批年羹尧,直接斥责他的各种错误。这让年羹尧开始惶恐不安。紧接着,那些见风使舵的人,立刻搜集了一大堆的证据,开始在背后捅年羹尧的刀子。在这种情况下,年羹尧的任何小错都会被无限放大,最终被抓住机会,解除兵权。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年羹尧就从威震八方的将军变成了千古罪人,人人得而诛之。雍正帝虽然愤怒,但为了避免被他人唾骂,没有对他施加刑罚,而是让他自尽。
年羹尧的倒台,如同一场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京城。他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警示,提醒着每一位臣子,无论功绩如何显赫,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分。
雍正二年冬日,乾清宫前的青石地上,华妃年世兰跪伏着,泪如雨下。
她那双平日里盛气凌人的眸子此刻满是慌乱与哀求,哥哥年羹尧因罪被皇上痛斥的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令她的心沉入谷底。
她深知哥哥犯下的错已触动了龙颜,可手足情深,她仍想为哥哥争取一线生机。
年世兰:“皇上……”
她的声音带着颤抖与哽咽,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显得格外无力,
年世兰:“哥哥虽有错,但其本心是为了大清社稷啊!他往昔立下的赫赫战功,还请皇上念及一二,饶他一命。”
高坐于龙椅之上的胤禛面色冷峻,犹如寒冬中的冰山,不带一丝温度。
胤禛(雍正):“年羹尧的罪行,朕早已查得一清二楚。他行事早已逾越臣子本分,朕先前念其军功,对他多有容忍,可他愈发猖狂,如今他的罪过,已是不可饶恕。”
雍正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每一句话都似重锤,敲打着年世兰的心。
年世兰听闻此言,只觉心头一紧,仿佛坠入无尽黑暗,但她仍不愿放弃最后的希望。
年世兰:“皇上,哥哥的确有错,可他一心为大清安定啊。往昔的功劳您也是看在眼里的,求您再给他一个机会。”
正当此时,乌林珠匆匆赶来,见状大惊,忙让人扶起华妃:
乌林珠:“华妃妹妹,您这是何苦呢?这般跪着又怎能改变圣意?”
年世兰倔强地摇摇头,泪眼婆娑道:
“皇后娘娘,我哥哥虽有错,可他也是为了大清才如此,求您帮我说说情,让皇上饶他一命吧。”
乌林珠轻叹一声,目光中满是怜悯与劝诫:
乌林珠:“华妃,您这样执着,非但救不了年羹尧,反而会牵连更多人。想想您的儿子弘阳,他还等着您回去呢。年羹尧今日落得如此境地,实是他自身骄纵所致,怪不得旁人。”
年世兰闻言心中一震,抬头看向乌林珠,眼中闪过迷茫与挣扎:
年世兰:“皇后娘娘,您说得对……可我……”
乌林珠轻轻握住她的手,给予她温暖与力量:
乌林珠:“华妃,您是个聪明人,定能明白其中利害。年羹尧之事已成定局,但您和弘阳的未来,仍在您手中握着。”
年世兰:微微点头,眼中渐渐泛起坚定的光芒:“皇后娘娘,我明白了。为了弘阳,我不能一直沉浸在绝望之中。”
乌林珠:展露一抹温柔的笑容,柔声道:“这就对了。后宫安宁,也需要我们共同维护。”
年世兰在乌林珠的搀扶下缓缓起身,她拭去眼角的泪痕,轻声说道:
年世兰:“皇后娘娘,多谢您的开导。我会记住您的话,为了弘阳,我会坚强起来。”
乌林珠:温和一笑:“华妃,您不仅是一位好母亲,也是一位出色的妃嫔。”
阳光透过殿外薄纱洒在地上,给这片冰冷的宫廷增添了一抹暖意。乌林珠与年世兰并肩而立。
综影视之问道红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