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娘家的酬谢宴结束不久后,眼看着庭院后园都渐渐成了样子,明兰又要开始筹备都督府的开府席。
虽然顾廷烨还没袭爵,但夫妻二人之前商议过,一切按宁远侯府历年办筵的菜席旧例。
为了筹备筵席,这段日子明兰忙的焦头烂额,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银钱问题。
宁远侯府自开国而始,人丁虽不算特别兴旺,但也是根深叶茂的大族之家,姻亲远亲无数,京里京外都有。
另加上顾廷烨明的暗的关系一大堆,哪怕不算外地的,也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但凡有些关系的,有点儿交往的,只要人家送份喜事筵席的帖子来,明兰就得准备份子钱。
不论去不去吃酒,都应送份贺礼,这种风俗,叫做随礼。
成亲不到两个月,明兰已送了十几笔份子:长辈过寿、嫁女娶媳、孩子满月,升官摆筵、老人丧事,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简直花钱如流水。
古代大家族喜欢群居,和份子钱也有一定关系:那些三四代同堂的大家族,可以从老太爷过生日,一直收礼收到曾孙纳妾,红白喜事延绵不绝。
这样一算,明兰就觉得太吃亏了:宁远侯府人情往来繁多,按说应礼尚往来,可因顾廷烨另立府宅门户,送礼得单独一份,回礼却是侯府来收。
明兰对着账簿直抽冷气,心口一阵阵绞痛,几乎想劝顾廷烨搬回宁远侯府算了。
顾廷烨得知明兰烦恼后,笑呵呵的告诉她:若是热灶,便是当夏六月,也会有人赶着来烧的。
果然没过多久,门房处便陆陆续续来了贺礼。
京里京外的都有,远一点的有边关戍守的将领,近一些的有京畿官宦,还有七八竿子才能打到的亲朋。
大约的意思都是:贵府大喜,奈何身有旁务,未能亲自道喜,特此略备薄礼云云。
明兰看了那些名帖,忍不住纳闷:上头有不少人,她压根没有下帖,这来道的哪门子喜?
然后她拿着礼单,去给顾廷烨看。
顾廷烨一一掠过名单,有些名字他看了挑挑眉,不置可否,有些他深思片刻,似有疑虑,还有些他则目露鄙夷,冷哼一声。
但除了那些太出格的礼钱,他都叫明兰一概收了。
“要是梁晗这小子没得势,礼金起码还能再翻一倍!”顾廷烨面沉如水,转身去了外书房。
明兰默然不语,也不追问究竟,只赶紧回自己屋里,把那些名单都记下来。
又过了两日,宫里也颁了赏赐,珍珠玛瑙外加珊瑚树,非但都是珍品,还带着浓厚象征:顾廷烨是朝廷的红人。
但明兰却发现,顾廷烨脸色怪异,她忍不住道:怎么了,官家赏赐有何不对?
顾廷烨沉声道:如今国库并不充裕,官家到处要花钱,实在不用这般赏赐。
“不是说国库满的很吗?”明兰奇道。
“账面上的文章,自然满的很。” 顾廷烨叹了口气,“其实是个空架子,可官家真要捅开了,未免显得先帝不贤,何况他骤登大宝,京城里毫无根基,自然以稳为要,这些账留着后面慢慢算。”
他握着明兰滑腻纤细的手掌,低声道:官家也是不容易,这回筵席咱们还是简办些吧。
明兰郑重的点点头。
说是简办,却依旧列出好长一张名单,这些人是非请不可的,而且座位安排更是马虎不得。
知否知否之配角的逆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