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太和殿中,晨光艰难穿透层层阴霾,洒落在金砖之上。李承乾高坐龙椅,目光扫视着殿下或激昂、或忧虑的臣子,一场关于远洋贸易与海防策略的辩论正在激烈展开。
户部尚书率先打破沉默,手中奏章随着他激动的手势微微颤抖:“陛下,自郑和船队巡视南洋,我大明与各国贸易往来频繁,关税收入大幅增长,仅去年一年,国库便增收白银百万两。远洋贸易不仅充实了国库,还带动了沿海地区的商业繁荣,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然而,翰林院侍讲却冷哼一声,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此举弊端众多。远洋航行耗费巨大,建造船只、筹备物资、支付船员薪酬,皆是天文数字。况且海外局势复杂,与蛮夷交往,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争端,危及我大明安宁。”
李承乾微微皱眉,将目光投向一旁的郑和。郑和稳步出列,从容说道:“陛下,臣此次下南洋,不仅与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还收集了大量海外情报。葡萄牙人野心勃勃,若我们不主动出击,加强与南洋各国的联系,日后他们必然会步步紧逼,威胁我大明海疆安全。”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李承乾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在权衡利弊。这时,徐辉祖上前说道:“陛下,臣以为可采取折中之法。一方面,继续支持郑和下南洋,维持与各国的贸易和联盟;另一方面,加强沿海的军事防御,设立多个水师基地,确保海疆安全。”
李承乾思索片刻,最终拍板决定:“就依徐将军所言。郑和,朕命你筹备下一次远航,扩大与海外各国的交流与贸易;徐辉祖,你负责沿海防御体系的建设,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决议既定,朝堂暂时恢复平静。但李承乾清楚,改革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为了统一朝野思想,他决定在京城举办一场航海与贸易博览会,邀请各国使者、商人以及朝中大臣参加,让众人直观地了解远洋贸易的好处。
博览会当日,京城热闹非凡。各国的奇珍异宝、先进技术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百姓和官员的目光。在亲眼目睹了远洋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后,许多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大臣态度发生了转变。
然而,就在博览会圆满结束,众人皆以为海疆与贸易政策将顺利推行时,一封来自北方的密函送到了李承乾手中。密函内容令他脸色骤变,北方边境竟又出现了新的危机……
山河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