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连天,大同城墙上硝烟弥漫,徐辉祖正指挥明军殊死抵抗瓦剌的总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密探快马加鞭,将一份紧急情报送到李承乾手中。原来,瓦剌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盟友鞑靼部因利益分配不均,对马哈木心生不满,已暗中与明军联络,准备临阵倒戈。
李承乾看完情报,目光一亮,当即下令:“快,传朕旨意,告知蓝骁将军,即刻与鞑靼部取得联系,里应外合,夹击瓦剌!”与此同时,他又命人给徐辉祖送去密信,让其留意战场形势,适时出击。
蓝骁接到指令后,迅速与鞑靼部的使者会面,双方商定了作战计划。深夜,当瓦剌军队正准备发动新一轮进攻时,蓝骁率领骑兵与鞑靼部的军队从后方突然杀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瓦剌军队阵脚大乱。
徐辉祖在城墙上看到敌军后方起火,知道时机已到,立刻打开城门,率领明军精锐冲了出去。在前后夹击之下,瓦剌军队陷入了绝境,士兵们纷纷溃败逃窜。马哈木见大势已去,带着残部拼死突围,狼狈逃回了草原。
此役,明军大获全胜,不仅成功击退了瓦剌的进攻,还进一步巩固了与鞑靼部的联盟。李承乾得知胜利的消息后,长舒一口气,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
战后,李承乾一方面下令犒赏三军,对在战斗中立下战功的将士进行表彰;另一方面,他开始反思此次边境危机,意识到单纯依靠军事手段难以彻底解决北方边患问题。于是,他决定推行“羁縻+互市”政策,在加强军事防御的同时,通过经济手段和文化交流,安抚北方游牧民族,促进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李承乾的推动下,大明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边境地区逐渐呈现出繁荣稳定的景象。然而,就在李承乾为解决北方边患而欣慰时,朝堂上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官员因改革触及自身利益,开始暗中抵制新政,一场新的政治危机悄然降临……
山河日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