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给山区带来的破坏超乎想象,沈宴和林夏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帐篷,他们就被此起彼伏的鸟鸣和村民的忙碌声唤醒。简单洗漱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这天,负责统计受灾数据的工作人员找到沈宴和林夏,希望他们帮忙走访村民,收集信息。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背着装满物资的背包,沿着崎岖的山路挨家挨户走访。每到一户,他们不仅详细记录房屋损毁、人员伤亡等情况,还耐心倾听村民讲述受灾时的经历,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走访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位独自居住的老奶奶。老奶奶的房屋在泥石流中倒塌,仅靠几处木板勉强支撑着临时住所。林夏看到老奶奶的困境,眼眶湿润,当即和沈宴动手帮老奶奶修缮房屋。他们四处寻找可用的木材和工具,一块一块地加固摇摇欲坠的木板。汗水湿透了衣衫,手臂被树枝划出一道道血痕,两人却丝毫没有停下。
在与老奶奶交谈中,他们得知村里的孩子们因为学校损坏,已经许久没有上课。沈宴和林夏对视一眼,心中有了主意。回到临时营地后,他们联合其他志愿者,在一块开阔的空地上搭建了简易教室。用石头和木板拼凑成桌椅,找来废旧纸张和粉笔当作教材。
开学那天,孩子们早早来到教室,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期待。沈宴和林夏担任主要授课老师,沈宴教孩子们逻辑思维和自然科学,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林夏则引导孩子们进行文学创作,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想法。课余时间,他们带着孩子们做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山谷间。
随着重建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援助物资抵达。沈宴和林夏主动承担起物资分配的任务,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在忙碌的间隙,沈宴会拿出相机,记录下孩子们的笑脸和村民们重建家园的场景。林夏则将这些经历写成日记,希望将山区的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一个月后,新的校舍在废墟上逐渐成型,村民们的生活也慢慢步入正轨。沈宴和林夏要离开的消息传开,孩子们纷纷围在他们身边,眼中满是不舍。一位小女孩将自己亲手绘制的画作送给林夏,画里是大家在简易教室里上课的场景。沈宴拍了拍孩子们的肩膀:“我们还会回来的,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告别了山区,沈宴和林夏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动踏上归程。这次经历让他们更加明白责任的重量,也让彼此的感情在并肩作战中愈发深厚。而新的挑战,或许正在不远处等待着他们。
阳光洒在沈宴和林夏返程的车上,山区的轮廓在后视镜中逐渐模糊,可这段经历带来的触动,却在两人心间深深扎根。回到学校后,过往在山区的日日夜夜,依旧时常在他们脑海中放映。于是,沈宴和林夏决心将这份经历化作改变的力量,在校园里落地生根。
他们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汇报了山区的情况,提议组织系列公益活动,为山区长期提供帮助。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想法高度认可,很快批准了申请。在学校的支持下,沈宴和林夏干劲十足,精心策划了“点亮山区未来”公益项目。
为了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两人在校园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现场,他们播放了在山区拍摄的视频,泥石流后的残垣断壁、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对知识的渴望,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位同学的心。分享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主动报名加入公益项目,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带领志愿者们在校园各个角落设立募捐点,向同学们宣传活动意义。募捐点前人潮涌动,同学们踊跃捐赠书籍、文具和衣物。有的同学还专门购买了新书包、新文具,希望能给山区孩子送去最好的礼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几天时间,就募集到了满满几卡车物资。
除了物资援助,沈宴和林夏还发起了线上支教活动。他们组织了一支由各科成绩优异同学组成的支教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录制教学视频,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这些视频通过网络平台,送到了山区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了确保物资和教学视频能够顺利送达山区,沈宴和林夏与当地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山区需求。在一次与山区老师的通话中,他们得知当地缺乏体育器材,孩子们课余生活十分单调。沈宴和林夏立刻行动起来,组织了一场体育器材专项募捐活动。很快,篮球、足球、跳绳等器材便筹集到位,运往山区。
随着“点亮山区未来”公益项目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校园里形成了一股浓厚的公益氛围。沈宴和林夏看着同学们的热情,心中满是欣慰。他们知道,虽然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为山区孩子带去更多希望,而这些希望的种子,终将在山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
藏不住的心动信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