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缘》
——当传统遇上心动,而神明笑看红尘
1. 苏州评弹传人的惊鸿一瞥
金秋的德云社后台,檀香混着茶香。
"周老师,这段《白蛇传》的腔调..."苏州评弹名家沈墨卿指尖按在琵琶弦上,眼波流转间,吴侬软语比琴音更缠绵,"您听听可还入耳?"
周九良忙摆手:"沈老师别客气,叫我九良就行。"
帘外,云清倚着雕花门框,袖中的青铜罗盘微微发烫——盘面"情"字格正泛着桃花色的光。
2. 绯闻的种子
次日的娱乐版块炸开了锅:
《惊!德云社周九良与评弹女神深夜研讨"艺术"》
配图是沈墨卿俯身为周九良调整三弦姿势,旗袍开衩处若隐若现的雪白,恰被镜头捕个正着。
"师姐您这是害我啊..."周九良盯着手机哀嚎。
沈墨卿掩唇轻笑:"怕什么?老祖宗说'曲艺不分家'..."她染着丹蔻的指甲划过他手腕,"今晚来听我专场?压轴的《秦淮景》...只唱给懂行人听。"
3. 云清的茶盏
紫砂壶嘴吐出白雾,在案几上凝成八卦图形。
"你红鸾星动。"云清推过茶盏,水面浮着的龙井叶竟排成姻缘签的样式。
周九良耳根发红:"您别拿我打趣..."
"可惜。"她突然掐碎一片茶叶,"这卦象里掺着商弦——宫商角徵羽,商声主金,利刃藏柔情。"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沈墨卿练嗓的《黛玉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七个字转了十八个弯,听得人骨头酥麻。
4. 评弹场外的罗生门
沈墨卿专座第一排,周九良如坐针毡。
台上美人眼波横流,唱到"月移花影约重来"时,竟将手中绢帕抛向他。观众起哄声中,他没接住那方绣着并蒂莲的帕子——因为云清不知何时坐在了他身旁,帕子被一阵怪风卷到了她膝头。
"好一个'重来'。"云清指尖掠过帕上花纹,丝线突然自己拆解重组,变成幅"白蛇断桥"的惨烈绣像,"周九良,你可知商弦过刚易折?"
5. 三弦里的秘密
深夜,周九良发现沈墨卿送他的紫檀三弦有古怪——
每当弹到《风雨归舟》的"归"字,弦上就会渗出暗红锈迹。云清用银簪挑开琴筒,里面蜷缩着一缕用红绳缠住的青丝,发丝上还沾着干涸的血渍。
"扬州清曲的'情蛊调'。"云清冷笑,"前朝有个名角儿,专给负心汉送这种琴。"
月光忽然惨淡,他们身后传来环佩叮当声。沈墨卿站在月洞门下,旗袍变作血红色:"周九良...你为什么要翻我的琴?"
6. 水袖下的真相
云清广袖一挥,沈墨卿的盘发突然散开——青丝里竟缠着三根银光闪闪的琴弦!
"一百二十年了,"云清叹息,"你还在用《霓裳怨》索命。"
原来光绪年间,苏州评弹第一美人沈宛卿,被负心书生骗走全本《霓裳羽衣曲》后投井。如今她借徒孙肉身还魂,专挑曲艺才子下手。
"我要的不过是个知音人..."沈墨卿(或者说沈宛卿)的泪珠落地成血,"就像当年..."
"然后呢?"云清突然打断,"让他也变成你三弦里的又一缕冤魂?"
7. 曲终人散
黎明前,云清用井水洗净那缕百年怨发。周九良看着恢复正常的沈墨卿昏睡在后台,手里还攥着半截断弦。
"她醒来只会记得..."云清将断弦系在德云社房梁上,"自己做了场大梦。"
晨光中,那截弦忽然自动弹起《霓裳》正调,只是再没有摄人心魄的魔力。
8. 云清的笔记
周九良偷看到最新一页:
"癸卯年秋,商星犯曲艺宫。沈氏怨灵借徒孙躯壳了因果,然所求非人,所托非情。"
最下方还有行朱砂小字:
"凡人说'情深不寿',却不知神明早看透——所谓痴缠,不过是把鱼肠剑磨成了绣花针。"
---
岁岁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