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后台的烟火人间
第一章 糖炒栗子的秘密
德云社后台的化妆镜前,孟鹤堂正对着镜子整理大褂的立领。周九良抱着一摞剧本路过,鼻尖突然动了动:"孟哥,您这又偷吃栗子呢?"
孟鹤堂慌忙抹了抹嘴角,指尖还沾着一点糖渍:"胡说!我这是...润喉糖!"
周九良了然地挑眉,目光落在化妆台抽屉里露出一角的保温杯上。全德云社都知道,孟哥演出前总要吃两颗糖炒栗子,但没人知道这栗子的来历。
凌晨四点半的北京,孟嫂裹着羽绒服站在簋街的老字号摊位前。寒风吹得她鼻尖发红,却依然固执地排在第一个。
"姑娘又来啦?"摊主老张头熟练地翻炒着铁锅里的栗子,"还是老规矩?"
"嗯,要最甜的那锅。"孟嫂搓着手,从包里掏出保温杯,"麻烦张叔炒老一点,他胃不好,吃太生的容易反酸。"
第一缕阳光照进德云社后台时,孟鹤堂的化妆台上总会准时出现那个保温杯。打开盖子,栗子的甜香瞬间弥漫开来——每颗都剥好了壳,底下垫着吸油纸,旁边还放着湿巾。
有次周九良误拿,咬开栗子才发现里面夹着张纸条:"今天降温,大褂里多穿件毛衣。"字迹娟秀,右下角还画了个笑脸。
云清不知何时站在了身后,指尖轻轻拂过那张纸条:"这哪是零嘴,分明是'孟氏仙丹'。"周九良回头时,只看见她素色衣角消失在走廊转角,空气中残留着一缕檀香。
第二章 封箱夜的饺子
去年腊月封箱演出前,德云社后台乱成一团。演员们忙着对词、换装,道具师追着岳云鹏要扇子,烧饼正往嘴里塞着快凉了的盒饭。
突然,一阵熟悉的香气飘进来。
"媳妇儿?"孟鹤堂抬头,看见孟嫂拎着三层保温盒站在门口,鼻尖上还沾着面粉。
全场瞬间安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保温盒上。孟嫂不好意思地笑笑:"想着你们排练辛苦,包了点饺子..."
盖子掀开的瞬间,烧饼的筷子"啪嗒"掉在地上——每个饺子都捏成精致的小兔子形状,耳朵上还点着红枸杞。更绝的是那碟蘸料,陈醋打底,飘着金黄的香油花,上面撒了细细的葱白和蒜末。
"尝尝?"孟鹤堂得意地夹起一个,"我媳妇儿独家秘方。"
周云鹏咬了一口,突然红了眼眶:"这馅儿...像极了我姥姥包的。"
三鲜馅里藏着虾仁、韭菜和炒碎的鸡蛋,最妙的是掺了一点点五花肉末,既提鲜又不腻口。孟鹤堂吃得满嘴流油,还不忘炫耀:"知道为什么这么鲜吗?我媳妇儿用鸡汤和的馅儿!"
云清倚在门框上,看着这热闹的一幕。她指尖轻弹,一粒芝麻落在孟鹤堂肩头——那是从孟嫂凌晨三点和面的围裙上飘来的。
第三章 烧烤味的查岗
南京商演那天,孟鹤堂正在酒店大堂接受采访。
"孟老师平时怎么保持状态?"记者问道。
孟鹤堂刚要回答,突然瞪大眼睛——旋转门那边,孟嫂拖着个小行李箱走进来,手里还拎着个可疑的烧烤架。
"这么巧?"他结结巴巴地问。
孟嫂晃了晃手机:"你直播时说想吃正宗的徐州烧烤,我特意带了家里的孜然。"
当晚的直播间炸了锅。镜头里,孟嫂熟练地翻动着肉串,孟鹤堂在旁边打下手,时不时偷吃一块。弹幕疯狂滚动:
**"这是查岗还是撒狗粮?"**
**"孟哥切洋葱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救命!他看她的眼神能拉丝!"**
后台,云清在笔记本上写道:"人间烟火,最抚凡心。"墨迹未干,一滴油渍突然晕染开来——那是孟鹤堂偷塞给她的烤馒头片留下的。
第四章 耳尖上的暗号
熟悉孟鹤堂的观众都发现一个规律:每当他说到"感谢我的观众"时,眼神总会往侧幕瞟。
周九良曾经认真研究过这个"暗号":
- 如果孟嫂在台下,孟鹤堂的耳尖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
- 如果不在,他的语速会突然加快,像急着下班见老婆
- 有次孟嫂偷偷举着"堂良"手幅,他直接笑场忘词
"您这暗号,"周九良吐槽道,"比摩斯密码还好破。"
孟鹤堂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叫夫妻默契!"说着掏出手机,屏保是孟嫂做鬼脸的照片,"你嫂子说了,这叫'职业粉丝的自我修养'。"
云清路过时,顺手在孟鹤堂手机壳上画了道符。当晚孟嫂视频通话时,手机突然弹出他们结婚那天的天气预报——晴,28℃,微风。
第五章 三千年的祝福
结婚五周年那天,孟鹤堂收到个古怪的锦盒。
"这啥?"他掂了掂分量,"青铜器仿品?"
盒子里是块锈迹斑斑的青铜碎片,云清附的字条写着:"西周时期的'永偕老'铭文残片,埋在你家花盆里,保姻缘三千年不锈。"
孟嫂好奇地把碎片埋在绿萝盆里。第二天清晨,那株半死不活的绿萝突然抽出新枝,开出的花形状奇异——像两个小人儿手牵手,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凝成的"囍"字。
"神了!"孟鹤堂拍照发微博,配文:"我家绿萝成精了!"
粉丝们不知道的是,那天晚上孟嫂睡着后,碎片在月光下微微发亮。花盆里的泥土中,悄悄长出几株嫩绿的萱草——在古代,这被称为"忘忧草",是妻子对丈夫的牵挂。
第六章 最佳捧哏
济南专场的返场环节,孟鹤堂突然现挂:
"我媳妇儿说我像饺子——"
"为什么啊?"周九良配合地问。
"因为她总把我'包'在心里。"
台下的尖叫声中,侧幕的孟嫂捂着脸,耳垂比台上的红灯笼还艳。有粉丝拍到,她偷偷用口红在节目单上画了颗爱心。
散场后,云清合上那本记录了三千年的笔记本。最后一页的墨迹还湿润着:"德云社最佳捧哏,从来不在台上。"
夜风吹动窗帘,露出窗外的一轮满月。月光照在化妆台上,那里放着孟鹤堂忘记带走的保温杯,杯底还剩两颗凉了的糖炒栗子。
---
岁岁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