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奇站在房玄龄府邸的庭院中,夜风微凉,吹动他的衣角。远处的长安城灯火点点,仿佛一片星河洒落人间。他的目光穿过层层屋檐,落在皇宫的方向,心中既有期待,也有隐隐的紧张。房玄龄从厅中走出,手中捧着一卷奏,神情肃穆。
“王先生,陛下已同意召见你。”房玄龄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目光带着一丝期许。
王子奇转过身,点头:“多谢房大人安排。”
房玄龄走近几步,将奏折递给他:“这是你入朝的奏折,陛下已批阅。明日早朝,你便正式入朝为官,担任户部侍郎。”
王子奇接过奏折,手指轻轻抚过那卷黄纸,感受到纸张的粗糙与厚重。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我会尽力不负所托。”
房玄龄他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安慰:“朝堂之上,风云变幻,需步步为营。你初入朝堂,难免会有人对你虎视眈眈,尤其是那些保守派大臣。但只要你行事谨慎,陛下自会明察。”
王子奇点头:“我明白。”
次日清晨,长安城的钟声悠扬,回荡在晨曦中。王子奇身着官服,跟随房玄龄步入皇宫。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或好奇或审视地落在他的身上。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直视着殿下的王子奇。
“臣王子奇,叩见陛下。”王子奇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
李世民微微颔首,声音低沉而威严:“听闻你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念,今日特召你前来,详细阐述。”
王子奇抬起头,目光与李世民对视,毫不避让:“陛下,臣以为大唐若要长治久安,需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保守派大臣纷纷交头接耳,满是惊愕与不满。李世民眉头微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依旧锁定在王子奇身上:“何为君主立宪?”
王子奇从容不迫地解释道:“君主立宪,即皇帝与议会共治,皇帝仍为国家元首,但权力受宪法约束,议会负责和监督政府。如此,可避免权力集中,防止腐败,增强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
李世民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目光深邃:“此等改革,牵涉甚广,恐非一朝一夕之功。”
王子奇点头:“陛下所言极是,改革之路虽艰险,但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臣愿付出一切。”
李世民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既如此,朕便一个机会,入朝为官,逐步推行你的理念。”
王子奇心中一震,连忙躬身:“谢陛下隆恩!”
自此,王子奇正式入朝为官,担任户部侍郎。他深知,要在堂中站稳脚跟,必须步步为营。他首先与房玄龄、杜如晦等派大臣紧密合作,暗中联络其他支持变法的大臣,逐步壮大改革派的力量。
不久,邗沟覆船案爆发,数百名百姓因船只倾而丧生,朝野震动。李世民震怒,下令彻查此案。王子奇主动请缨,与房玄龄一同查办此案。他们深入调查,发现此案背后涉及多名保守派官员的贪腐行为。王子奇凭借现代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迅速找到了关键证据,揭露真相。李世民对此大为赞赏,对王子奇的信任进一步加深。
然而保守派官员对王子奇的打压并未停止。他们暗中散布谣言,诬陷王子奇与草原势力勾结,意图颠覆大唐。李世民对此半信半疑,召见王子奇询问。王子奇坦然面对,详细解释了自己与李长歌、阿诗勒隼的合作关系,并强调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大唐的强盛。李世民听后,疑虑稍解,但并未完全放心。
此时,东突厥叛乱爆发,边境告急。李世民任命李勣为统帅,率军平叛。王子奇再次主动请缨,随军出征。在战场上,他利用现代军事理论,提出了新的战术策略,帮助唐军迅速平定叛乱。李勣对王子奇的才能大为赞赏,向李世民极力推荐。
凯旋归来后,李世民对王子奇的信任达到了新的高度。他任命王子奇为兵部尚书,成为朝廷重臣。王子奇深知,自己已经迈出了关键步,但改革之路依然充满艰险。他继续与房玄龄、杜如晦等改革派大臣合作,暗中筹划“光荣革命准备在合适的时机,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风云不断。王子奇步步为营,在与保守派大臣的勾心斗角中,逐渐脱颖而出,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大唐的盛世,他愿意付出一切。
立宪盛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