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也先率大军进攻紫荆关。与此同时,南京备操军也赶到了京师,来自各地的二十二万军队在京师集结,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大战。与此同时,于尚书还派出十五位御史到各地征集士兵,充为预备。
十月十一日,兵临城下。
天还未亮,也先的军旗便已飘扬在城外,骑兵来回驰骋、虎视眈眈。而北京城内,于谦正带领着麾下将领们展开最后一次战前会议。在驳斥了坚壁清野、待敌退兵的观点之后,众将的观点终于统一到固守京师、积极抗敌上来。于谦随即宣布了九门的守将,并表示如有丢失,立斩不饶。
刘聚:是啊,城门一丢大明就亡了,但愿也先赏我一个痛快。
于谦肃杀地看了他一眼,刘聚连忙举手道歉:“末将定当力守城门,城门在我在,城门破我亡,请大人放心。”
于谦这才转过脸去,以同样肃杀的眼神环视其他守将,逼得其他守将也纷纷表决心:“于大人放心,我等食朝廷俸禄,必为大明尽心。”
“我倒不担心你们不尽心。”于谦沉吟片刻,“毕竟大明并非天子一人所独有,而是诸君所共保。但毕竟也先来势汹汹,我还是主张——大军开出九门之外,九门随即关闭,有擅自入城者立斩。同时,由锦衣卫巡查城内,如有带盔甲而不作战者就地斩杀。在战斗过程当中,如有将领不顾士兵而退,立斩;如有士兵哗变或弃将逃跑,后队斩前队;如有违反军令者,立斩不饶!”
这下将领们已经不打算表决心了。或者说现在的决心已经不再是拼死取胜,而仅仅是拼死。要么守住城门,也就是守住大明,要么在战斗中牺牲,以逃脱国破家亡的自责与痛苦。而且正如于谦所说,大明非一人之大明。这片疆土上有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故乡、他们的信仰,必须守住这片土地,或者为守护它而死,也算不虚此生。
天亮了。在于谦的带领下,守将们纷纷走向了自己的战场。
在初冬的冷风中,也先率领军队向西直门发动了进攻。一个时辰前刚向于大人表过决心的刘聚也没想到自己就是这场战斗中的天选之子,立即派遣高礼、毛福寿两名将领迎敌。
在也先面前,西直门缓缓打开,怀着怒火与仇恨的战士们从城中杀将出来,向曾经屠戮自己兄弟、朋友、同乡的仇人扑去。一些士兵手持弯刀,专注于割断骑兵的马蹄,而另一些士兵则挥舞着大刀,向着敌人的头上砍去。在如此爆裂的攻势之下,瓦剌军队连连败退,被明军赶到了五里之外。
然而,也先虽然在正面攻击不占优势,其手中却有着相当有利的筹码:一个已经过期的太上皇,以及满脑子算计的卖国贼喜宁。在喜宁的建议下,也先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并派人通报明军,称上皇正在手中,要求明军派人出来迎接。
迎接?当然可以。听到军报之后,于谦点点头,随手点了两位六七品的小官,当场把他们擢为四品,送去迎接上皇。从后续的反应来看,也先恐怕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问题。然而,卖国贼喜宁却“不堪忍受这种羞辱”,他向也先建议拒绝和谈,并点名于谦、石亨、胡濙和王直四人,要求这四人前来和谈,以表诚意。
胡濙:臣老矣,无能为也矣。臣还是回礼部去研究一下上皇的葬仪吧。
王直:臣亦老矣,亦无能为也矣。臣回吏部去研究一下战后人员的安排问题。
于谦: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卖国狗净说狗话,不用理他。
石亨:不要怂就是干!杀死喜宁,夺回上皇!
于谦:(扶了扶眼镜)刚才这个人说什么?盯——
王直:哎这边有位忠臣,将来可以擢升一下。这才对嘛,天家之情怎么可以随便揣测呢?帝王北狩,将来当然要回来的呀。
胡濙:老臣困顿非常、困顿非常,什么也没听见,没听见……
于谦:(目光从石亨转向王直)虽然王大人夸过我,但是似乎……不管了先把北京城保下来再说。
在明廷的沉寂下,也先在城外翘首以盼,直到他等到了于谦的回复:“今日只知有军旅,他非所敢闻!”也先才意识到,除了打,已经没有别的路了。当然,这一局面也在喜宁的预料之中。此时,他正叼着一根草,继续为瓦剌亲爸爸也先大人构思攻城之良策。
继进攻西直门失败之后,也先这次选中了德胜门——当然,作为距离也先最近的京城北门,于谦很有被攻击的自觉。为了迷惑敌人,于谦与石亨在德胜门外安排了少量骑兵兵甲不整,做溃退状。而瓦剌派出的侦察兵果真被此举所迷惑,一时间士气高涨,也先的弟弟孛罗亲率一万精兵,向德胜门扑杀过去。
此时,明军的神机营正埋伏在道路两侧的民居之中,静待敌军前来。当马蹄掀起的扬尘在地平线上出现时,明军将士的血也开始沸腾。他们握紧了手中的火枪,准备以敌人的鲜血来恢复神机营本应拥有的荣耀。看呐,那领头的正是也先的弟弟孛罗,他们近了,近了——
“嗵——”迎面一枪,孛罗所乘马匹被明军集中,惯性之下,他滚入土中,为其后士兵所践踏。霎时间,神机营的将士们从民房顶上冒出头来,不停地向信马奔腾的瓦剌士兵射击。训练有素的士兵将一万瓦剌精兵分为两段,分别包围,同时按照装弹、瞄准、射击的顺序分为三组,依次轮换,保证火力不停。
很快,孛罗和其所率部队就被明军全歼,甚至在被消灭之前,还没有士兵摸到德胜门的大门。于谦和石亨站在城头,看着下面的鲜血和尸体,轻轻地舒了口气。
但是,他们都知道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很快,只要孛罗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城外,也先的总攻就将到来。
————
作者注:本章参考了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叙述顺序,虽然该书对于堡宗的描写存在值得商榷之处,但至少北京保卫战的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居民也参与到了抗击瓦剌的战斗当中,并向敌人投掷石块。但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插这一情节,也许下一章会有吧。
又及,关于石亨的问题。我确实看到有些作品中把石亨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存在替换掉了。这是有合理性的,因为救国的功劳是很难被抹杀的。但是我个人更倾向于在随后的情节中去处理石亨,实在不行就放到夺门再处理。“还乡团”当然在历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是在保卫大明的方面,作为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的战友,石亨好歹还是做过一些好事的。
待月西厢下(明代史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