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化的运镜进行改写*
玻璃门被推开的瞬间,铜铃发出一声清脆的叮当响,惊醒了趴在《永乐大典》影印本上打盹儿的陆白。一缕檀香从博山炉中缓缓升起,在空气中盘旋着,轻轻缠绕住他那件沾满雪粒的牛仔外套。
“挂着营业时间却还锁门,老板就不怕错过生意?”林深一边哈出一团白气,一边低头看着相机包上的积雪簌簌掉落,正好落在明代刻本《金瓶梅》的函套上——那是陆白花费三个月才修复完成的作品。
陆白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雪粒,动作就像在处理一件出土文物。“每月第三个周四歇业晒书,门口的告示牌难道是被风吹倒了?”他的羊毛西装不经意蹭到案头的青瓷笔洗,带起一小片墨色涟漪,晕染开来。
林深忽然举起相机,取景框里,陆白正捏着细狼毫修补书页虫蛀的部分,侧影与背后满墙的《四库全书》交织成一种奇妙的光影褶皱。快门声响起的一刹那,陆白抬手挡住了镜头,腕间的沉香手串轻轻碰撞,仿佛发出了千年古木般的低吟。
“本店禁止拍摄。”他的指尖还沾着些许金箔,在晨光下闪烁,好似捻碎了一颗星星。
林深却像变魔术似的,从相机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袋,油墨香和咖啡味随之弥漫开来。“街角咖啡店倒闭前最后三颗巴旦木可颂,换你阁楼仓库的拍摄权。”他说这话时鼻尖冻得发红,睫毛上那些将化未化的雪珠折射出七层书架的轮廓。
陆白解开丝绒防尘罩的动作泄露了他的妥协。当林深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登上阁楼时,二十箱等待整理的旧书静静地沉睡在浮尘之中,其中一箱民国课本上还搁着半块榫卯结构的木活字。
“小心西边第三个箱子。”楼下传来陆白混着修书声的声音,“那里有一套嘉靖年间的……”
话音未落,阁楼上突然传来重物坠地的声音。陆白匆忙冲上去,只见林深跪坐在倾翻的书堆里,捧着一本相册的手微微颤抖。某张泛黄的照片上,穿着中山装的青年站在「留灯书屋」匾额下,他眼尾的一颗痣因为虫蛀而残缺了一角,但与林深的面容有七分相似。
“这是我曾祖父。”陆白蹲下来帮忙捡拾散落的书信,“1943年他在这里保护了三千册古籍,后来……”
林深却猛然翻开相册的末页。照片中,一个穿着太空服的男孩站在月球模型前比耶,背景是「星辰书店」的霓虹招牌——这正是他童年时期被拆除的父亲的书店。而照片右下角的水印日期,竟是陆白修复古籍时使用的特制火漆印图案。
铜铃再次响起,一名穿校服的女孩来取预约的《飞鸟集》。陆白下楼时并未注意到,林深已经悄悄抽走了箱底的《古籍修复十二讲》。扉页上写着一句钢笔批注“致小林师傅”,字迹与他修复日志上的笔记如出一辙。
暮色渐渐笼罩梧桐街时,林深在暗房冲洗出了第一张胶片。显影液中浮现的画面并非书海中的陆白,而是阁楼气窗投下的光斑,在旧书箱上拼出了北斗七星的形状。暗房门外,陆白正将晒好的《永乐大典》收回樟木箱,书页间竟夹着一张他从未见过的底片——画面正是林深相机包上融化的雪,在紫檀案几上蜿蜒成银河的支流。
华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