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国。
大梵音寺。
寺名虽然起的霸气,并且作为于阗国的国寺,光是论大小,的确能和云林、白马等天下名寺相差无比,可是论气派的话就差了许多。
如今天子信奉佛教,中原大寺的香客可以说是络绎不绝,然而西域的佛教却讲究苦行,饭不能吃饱,衣服不能穿暖,唯有苦行,才能获大功德。
这大梵音寺便担得起一个“苦”字,莫说如中原大寺般的金碧辉煌,简直就像是蒙了一层土,破败的就像是随时要倒一般。
但是,就在今日,这间破败的寺庙门口却出现了一顶轿子,而且是一顶金鼎的轿子,轿子上还纹着一只金色的且栩栩如生的神鸟大风,就像是要立刻腾云飞起一般。
那顶轿子由四个身形魁梧的壮汉扛着,而走在前面的两个人却都是面如冠玉、身形瘦削的少年,他们的腰间各自佩着一柄精致的佩剑。
左边的少年年纪更轻些,望着周围那些从他们的身边苦着脸走过的和尚,不由的嗤笑一声。
伯庸:“在天启也见过不少和尚,一个个恨不得用金丝做袈裟,可这些和尚,倒似连饭也吃不饱。”
走在右边的少年,他的年纪则是稍长一些,闻言以后,冷冷的哼了一声。
灵均:“你懂什么;西域这边的和尚讲究苦行,你要是强逼着他们穿漂亮衣裳,人家还要怪你破了他的修行呢。”
不过,左边的那个少年却没有理会他说的话,而是依旧好奇的看着那些和尚。
伯庸:“哎,他们嘴巴里念念叨叨的是什么?”
灵均:“总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之类的,和尚除了这些还能念什么。”
右边的那个少年仔细的听了一下他们念的,却又发现和自己想的并不一样。
瑾仙:“是嗡嘛呢呗咪吽。”
那顶金色且纹着神鸟大风的轿子里忽然间传来了一个温和的声音,但是略微有些尖锐,倒是一下子有些分不清楚男女了。
伯庸:“什么什么,师父,你再念一遍。”
左边的少年听到那几个特别奇怪的发音以后,顿时好奇心大盛。
瑾仙:“天下佛教虽是一脉相承,却也分不同宗派,尤其是这西域三十二佛国,各有法宗。”
瑾仙:“你刚才听到的嗡嘛呢呗咪吽,是六字大明咒,又名六字真言;有的佛宗认为这六个字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
瑾仙:“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念一遍等若诵经千百万遍,可积累无上功德。”
坐在那顶金色轿子里的那个人,似乎对佛教颇有研究;然而,左边的少年却有些不屑。
伯庸:“什么呀,我看,是这些和尚为了偷懒,不想念大篇的经文,才编出来的吧。”
瑾仙:“佛门奥妙,又岂是你这小童能够懂的;伯庸,不可造次。”
虽然那人的语气严厉,但是他的声音依然是温和的,似乎没有真的在斥责他的意思;被叫做伯庸的少年却依旧是听话的闭上了嘴,倒是站在右边的少年在这个时候开了口。
灵均:“还是师父懂这佛门之事。”
瑾仙:“我倒是想不懂,不然也不会被圣上派来这荒凉之地了;灵均,刚刚传来的消息,他到哪儿啦?”
灵均:“师父,据探子回报,前些日子他从美人庄逃脱,路上遭遇了西域最凶狠的马贼,后来他制造了一场混乱,就不知去向了。”
瑾仙:“他应该是正在来这儿的路上。”
灵均:“但是……”
灵均只是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开了口。
坐在轿子里的那人则是愣了一下。
瑾仙:“但是?说下去。”
灵均:“他却不是一个人来的。”
坐在轿子里的那个人忽然间睁开了眼睛,他的语气当中则是多了几分笑意。
瑾仙:“唐莲也在?莫不是被说服了?”
灵均:“不是唐莲,是两个少年和两个姑娘,一个身着红衣,一个穿着狐裘,一个身着紫衣,一个身着青衣,不过暂时还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话音刚落,灵均忽然间想到一件他比较好奇的事情,出发的时候,师父便说过去于阗国的大梵音寺,就好像是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一样。
灵均:“不过师父,您是怎么料到他会来这大梵音寺的?”
瑾仙:“他要来这里找一个人。”
话音一落,那个人的视线却是第一时间落在了放在他旁边的那柄剑上。
少年歌行:西洲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