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永不褪色的红"长征主题展览筹备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周沉和虞小满几乎形影不离地泡在修复室和展厅之间。虞小满负责解说词撰写,周沉则亲自监督每一件文物的陈列方式。
"这枚徽章要倾斜15度,"周沉指着玻璃展柜里的一枚弹痕累累的红军徽章,声音低沉而坚定,"让观众能看清弹痕的走向——这是从正面射入的,说明佩戴它的战士是迎着枪林弹雨冲锋的。"
虞小满记录时笔尖一顿,抬头望向周沉。他的侧脸在展厅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眉骨上的疤痕若隐若现。她突然意识到,周沉对每件文物背后的战斗细节都了如指掌,仿佛亲眼所见。
"你......"她犹豫着开口,"是不是对这些文物特别熟悉?"
周沉的手指在展柜玻璃上轻轻划过,目光停留在那枚徽章上,半晌才道:"有些故事,不该被遗忘。"
深夜的展厅里,两人蹲在展柜前调整一枚特别脆弱的红军军功章。周沉的手覆在虞小满的手背上,引导她如何固定支架。
"指关节放松,"他的呼吸扫过她耳畔,带着淡淡的松木香,"文物能感知修复者的情绪。"
虞小满的指尖微微发抖,当她的指甲不小心划过周沉的虎口时,两人同时像被烫到般缩回手。
"抱、抱歉!"虞小满慌乱中碰倒了工具盒,金属器械哗啦散落一地。
周沉没有责备,只是蹲下来帮她捡拾。在交递一把镊子时,他们的手指再次相触。这一次,谁都没有立即松开。
虞小满能清晰地感受到周沉掌心的温度,那粗糙的指腹上布满了常年修复文物留下的薄茧。她的心跳快得不像话,耳尖烧得通红。
"周......"她刚要开口,却听见展厅外传来脚步声。
周沉迅速收回手,神色恢复如常,仿佛方才的暧昧从未发生过。
晨会上,刘世德意有所指地环视众人:"听说虞讲解员最近'加班'很勤啊?周专家真是...诲人不倦。"
几个同事发出暧昧的笑声。虞小满脸颊烧得通红,手中的笔记本几乎要被捏皱。
"刘馆长。"周沉突然推开会议室门,手里捧着一个锦盒,"正好大家都在,请看铁流连新修复的文物。"
他当众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把锈迹斑斑的军号,喇叭口处有个醒目的弹孔。
"1935年娄山关战役中,这把军号的主人在身中三枪后,依然吹响了冲锋号。"周沉的声音冷得像冰,"而我们现在能安然坐在这里开会,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先烈。"
他转向虞小满,目光坚定:"虞助理为考证这把军号的历史,连续两周工作到凌晨。如果这叫'诲人不倦',那我确实很荣幸。"
会议室鸦雀无声。刘世德脸色铁青,却不敢再多说什么。
展览开幕前一天,恰逢虞小满生日。她推开修复室门,发现工作台上放着一个细长的木盒,下面压着张字条:
「撑伞人亦需避雨处。——Z」
盒中是一把精致的微型油纸伞,只有手掌大小,伞面却精细地绘着苏城雨巷的墨色山水。撑开时,内侧竟用金粉写着两行小字:
"一九三五年雨夜,有战士为陌生女孩撑过伞。
八十年后,请允许我为你撑一次。"
虞小满的眼泪砸在伞面上,晕开一小片水痕。她转身冲向库房,果然看见周沉站在那面贴满老照片的史料墙前,正凝视着一张铁流连的集体照。
"周沉。"她第一次直呼其名,声音微微发颤,"这把伞......"
他回过头,眉骨上的疤痕在灯光下格外清晰:"我祖父的日记里写过,长征路过苏城时,他曾为一个躲雨的小女孩撑过伞。"顿了顿,"那天在博物馆门口,你说你奶奶小时候...曾被红军战士用糖哄着躲过轰炸。"
雨声突然敲打窗户,两人同时望向窗外——不知何时,又下雨了。
"要试试伞吗?"周沉轻声问。
虞小满举起那把小油纸伞,伞面堪堪遮住两人贴近的额头。周沉终于笑了,眼角细纹舒展开来,像是历经风霜的文物终于等到了懂它的修复师。
而就在这温情时刻,周沉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北京来的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汇报"铁流连日记"调查进展。与此同时,虞小满在整理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一张被刻意遮掩的照片,背面赫然写着"叛徒名单"三个字。
更令人不安的是,监控显示刘世德深夜潜入档案室,偷拍了周沉修复的文物资料......
撑伞亦是雨中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