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李世民牵着长孙无忧的手,带着太后宇文淑鸢步入殿中,落座于主位之上。众人行礼后依次就坐。
李世民看着长孙修和长孙婧,眼中满是慈爱:
李世民:没想到修儿和婧儿都长大成人了,修儿刚进宫时还只是个孩子呢。时间过得真快啊,如今也上了战场,能够勇闯四方了。婧儿学艺归来,真是可喜可贺啊。
长孙修和长孙婧连忙起身行礼:
长孙修:臣多谢皇上夸奖。
长孙婧:臣女多谢皇上夸奖。
李世民温和地笑了笑:
李世民:皇后是你们的姑姑,你们还是如从前一样喊朕为姑父吧。
两人齐声应道:
长孙修:是,姑父。
长孙婧:是,姑父。
在那威严庄重的宫廷之中,李世民一声令下,让长孙修和长孙婧以特定方式称呼,此举动看似寻常,实则暗藏深意。这简简单单的要求,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它清晰无误地表明了李世民的心思:长孙修和长孙婧从此也是皇家人了!这一宣告犹如一道凌厉的诏令,向所有人传达着不容置疑的态度——任何人都不得对此有丝毫意见。
李世民下令,宫中奏响乐章、众人起舞,一片祥和。但杨晗发现,李祐与苏宝成不时看向陈芸汐,苏宝麟和董明成则看向李槿。可李槿满心满眼都是瑶林,此时她与瑶林对视一笑,情意尽显。这场景被苏宝麟看到,他心中五味杂陈、低声嘟囔。一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似有大事将发生。
杨晗压低声音问道:
杨晗(丹宁郡主):芸汐,你和齐王之间……
陈芸汐握住她的手,轻声安抚道:
陈芸汐(和熙郡主):娘,你放心,我和齐王之间没有什么。
杨晗好奇地问:
杨晗(丹宁郡主):我听说他迟迟不选妃,十有八九是在等你呢。
陈芸汐摇了摇头:
陈芸汐(和熙郡主):娘,我对齐王没有太多好感,可能是大家一起上课的原因吧。
陈芸汐抿唇一笑:
杨晗(丹宁郡主):出去玩了三个月,你倒是长进了不少。
杨晗(丹宁郡主):不过看你高兴成这样,莫不是什么好事?
陈芸汐点了点头:
陈芸汐(和熙郡主):娘,回去我再慢慢同您说。
这时,长孙无忧对李世民说道:
长孙无忧:皇上,我看今日来的官家小姐那么多,不如就让他们展示展示自己的才艺,你看如何?
李世民点头赞同:
李世民:好啊,皇后所言甚是,几位皇子都到了适婚的年纪,也该替他们挑选正妃了。
接着,李世民对着底下的众臣说道:
李世民:各位爱卿,朕听闻长安城内的官家小姐个个才艺出众,不如今日就让朕也来开开眼界。
此言一出,底下的官员一个个眼神发亮,而来参加寿宴的官家小姐们也铆足了劲准备上去表演。
罗瑶的女儿裴灵灵在一旁小声嘀咕:
裴灵灵:娘,她们怎么一个个都那么高兴?
罗瑶笑着回答:
罗瑶(安庆郡主):难道灵灵不想上去表演?
裴灵灵摇了摇头:
裴灵灵:这摆明了就是为几个皇子选妃,我就不上去凑热闹了。更何况,我已经有三哥哥了。
裴元庆听了两母女的对话,也赞赏地点了点头:
裴元庆:灵灵,你不愧是爹的女儿。
裴灵灵开心地笑了起来。
不一会儿,许多官家小姐纷纷上台献艺,而陈芸汐、裴灵灵、司徒倾瑶和李槿坐在一块儿,聊得十分开心。
陈芸汐(和熙郡主):灵灵姐,你也不上去吗?
陈芸汐摇一摇头
而李祐的眼神始终落在陈芸汐身上,然而襄王有意神女无情,自始至终陈芸汐也没有多看他一眼。
李世民注意到了陈芸汐,笑道:
李世民:芸汐,你怎么不上去表演啊?
陈芸汐谦虚地回答:
陈芸汐(和熙郡主):舅舅,我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要不还是算了吧。
李世民却坚持道:
李世民:你就别妄自菲薄了,你可是长安第一才女,又是阿晗亲自带出来的,与槿儿人才相当,又是女子中的翘楚,怎会没有才艺。
陈芸汐见不好推脱,只得答应了下来:
陈芸汐(和熙郡主):好,那芸汐就献丑了。
她不想太出众,于是只选了一把笛子,上台后吹得也是普普通通,并无出彩的地方。虽然陈芸汐刻意藏拙,但李世民还是对她颇为欣赏。
长孙无忧也赞叹道:
长孙无忧:皇上,这芸汐真是色艺双绝啊。
李世民也点头称赞:
李世民:是啊,芸汐比起当年的阿晗也是不遑多让啊!
一旁的魏王李泰一眼就看上了陈芸汐,一边喝酒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的人:
李泰:真是春风十里独步啊。
一曲完毕,许多人压根没仔细听陈芸汐的笛声,因为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她的脸上去了。今日其他贵女都是精心打扮,只有陈芸汐一袭素衣,甚至都没戴钗环首饰,但她的容貌依旧十分突出。
宴会一直持续到了晚上。李世民趁着酒兴问道:
李世民:众位爱卿,除了太子成婚外,吴王和楚王已有婚约,其他皇子都尚未成亲,趁着今日长安的小姐都在,若你们有何人选尽管说来。
在座的大臣们跃跃欲试,如今太子行事荒唐早晚都要被废,这几个皇子谁都有可能成为储君的人选,若能押对一个那就是押到宝了。尤其是那几个中宫嫡出的皇子,特别是魏王李泰,身份和宠爱都占了优势,还有皇子中最突出的吴王李恪。可惜,吴王李恪已有婚约。
感情世界复杂,李恪对裴灵灵、李宽对倾瑶痴心不改。但李泰目光落在陈芸汐身上,心底泛起涟漪,新感情故事开启,不知他们感情之路将走向何方。
李泰:父皇,儿臣心中已有魏王妃的人选。
李世民来了兴致:
李世民:泰儿,你看上哪家的姑娘了?
众大臣紧张地听着他的下文,这魏王可是嫡出的,目前还是皇上最宠爱的皇子,他登基的几率比吴王李恪还多了几分。
李泰:和熙郡主陈芸汐。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陈芸汐,她莫名其妙地看着李泰,虽说在一起上课,只是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陈威龙和杨晗也没想到李泰会当众求婚。陈威龙当即就要起身拒绝,却被杨晗拉住:
杨晗(丹宁郡主):夫君,稍安勿躁。
陈芸汐想到云恩和,心中更是焦急不已,她向杨晗投来了求助的目光:
杨晗(丹宁郡主):芸汐,娘只问你一句,这门亲事你愿不愿意?
陈芸汐(和熙郡主):娘,我自然是不愿意的。我们不过是一起上课罢了,心中哪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再说,我对魏王压根就没有半分好感。
杨晗(丹宁郡主):先别急,我看这门亲事成不了。
陈芸汐(和熙郡主):真的吗?
听她这么说,陈威龙和陈芸汐的心这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李世民又问:
李世民:芸汐,你可愿意嫁给魏王?
陈芸汐起身:
陈芸汐(和熙郡主):舅舅,我……
还不等她说完,心急如焚的李祐站了出来:
万能人物:李祐:父皇,儿臣心仪和熙郡主已久,也想娶她为齐王妃。
众人哗然,两个皇子在宴会上争一女,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德妃惊呼:
万能人物:德妃:佑儿!
李世民陷入了两难,而德妃看着自己的儿子,神色复杂:
李世民:佑儿,你也想娶芸汐?
万能人物:李祐:是,儿臣心中的齐王妃只有芸汐一人。
陈芸汐怀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凝视着李佑,心中泛起阵阵波澜。谁能想到,仅仅是一次举手之助,便让李佑对自己倾心至此。然而,她的心早在十三年前便已悄然属于同门师兄云恩和。
李世民犯了难:
李世民:你们两个这下可让朕犯难了。
李世民转头又问芸汐:
李世民:芸汐,朕的这两个儿子你更中意谁啊?
陈芸汐真的一个头两个大,杨晗还在想着不得罪任何一方的应对之策,毕竟当众拒绝皇子的求婚会让皇家颜面扫地。
云洲和南萱向杨晗夫妇投来了安心的眼神:
陈威龙:阿晗,云大哥这是何意?
杨晗也摸不着头脑:
杨晗(丹宁郡主):我也不知道。
只见云洲起身笑道:
云洲:皇上,真是巧了。
李世民好奇地看向他:
李世民:文国公这是何意?
云洲解释道:
云洲:皇上有所不知,早在十几年前,我儿恩和就已经与芸汐有了口头婚约,如今两位皇子又来求娶,臣也是十分为难啊。
陈威龙和杨晗瞬间明白云洲夫妇这是在帮他们婉拒皇家的婚事,两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云洲继续说道:
南萱:是啊皇上,芸汐和恩和早已有了婚约。
陈威龙和杨晗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但眼下先把李泰和李祐的婚事拒了才是重点,陈芸汐也就默认了他们的做法。
云家和陈家一向走得近,李世民和长孙无忧也没怀疑,两人也只得作罢:
李世民:唉,这确实是可惜了,既然芸汐和恩和有了婚约,那朕也不好让泰儿和佑儿横刀夺爱了。
云洲感激道:
云洲:臣多谢皇上成全。
陈芸汐心中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一旁的李泰和李祐却是无奈至极,尤其是李祐,不比李泰的见色起意,他确实是真心地喜欢陈芸汐。
李世民接着说道:
李世民: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不如就将泰儿和佑儿的婚事定下来吧,顺便也把恪儿、宽儿和槿儿的婚期定下来,皇后、德妃、昭仪、杨妃你们觉得呢?
众人纷纷赞同。
李世民点了点头:
李世民:好,朕心中已有人选。
众人紧张地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宣布:
李世民:朕看工部尚书阎立德的女儿阎婉秀外慧中,又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为魏王妃的不二人选。
长孙无忧替李泰谢过皇上:
长孙无忧:臣妾替泰儿多谢皇上。
李泰也跪下行礼:
李泰:儿臣谢父皇赐婚。
杨晗不禁感叹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至极,这阎婉可是司空阎毗的孙女。就连一旁的苏宝同也不禁感叹:
苏宝同:哥,三弟,看来这魏王真是宠冠诸王啊,皇上居然能把阎家的嫡长女许配给他。
苏宝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苏宝成:只要他别娶芸汐,娶谁都行。
苏宝同调侃道:
苏宝同:三弟你别忘了,和熙郡主和文国公公子有着婚约呢。
苏宝成不屑地回应:
苏宝成:我看未必是真的,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派人查郡主,她根本就没婚约。
苏宝同笑着祝他:
苏宝同:三弟,那我祝你早日抱得美人归。同时,也祝大哥早日娶昭华公主。
苏宝成:哈哈,干杯。
苏宝麟:哈哈,干杯。
李世民看了看德妃,又接着说道:
李世民:爱妃,京兆韦氏、太常卿、扶风郡开国男韦挺长女韦雪玲你觉得如何?
德妃内心对韦雪玲自是十分满意:
万能人物:德妃:皇上,臣妾觉得好极了。
李祐不敢置信地看着自己的母妃:
万能人物:李祐:父皇,儿臣……
李世民打断了他:
李世民:佑儿,韦雪玲出身京兆韦氏,她的身份也当得起齐王妃,你说呢?
李世民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要李祐答应这门婚事。德妃也在一旁劝他:
万能人物:德妃:佑儿,你还不快谢过你父皇。
李祐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陈芸汐,此刻只要她一个眼神他就能为她违抗皇命,只是陈芸汐眼中云淡风轻,早已没有了他的半点影子。
他绝望地闭上眼睛,终是违心地跪下:
万能人物:李祐:儿臣多谢父皇。
李世民接着安排其他皇子的婚期:
李世民:朕听说男子二十行冠礼,标志着成年。吴王李恪,三个月后就要行冠礼了,这是人生大事,也是我大唐的喜事。定国公裴元庆之女裴灵灵,温婉贤淑,才华横溢,今年十九岁,正是青春好年华。朕今日决定,李恪与裴灵灵的婚事就定在三个月后。天赐良缘,希望你们二人婚后携手相伴。
李恪:谢父皇。
裴灵灵:谢皇上。
说完,李世民目光转向罗瑶,眼中流露出感慨与欣慰之情,轻声说道
李世民:阿瑶,恪儿和灵灵的婚事,其实灵灵及笄那年就定好了。当时你心疼灵灵年纪小,舍不得她早早嫁人,求朕让她多在你身边待几年。朕体谅你们母女感情深,就同意了。一晃四年过去,灵灵也长大成人了,也该成家了。阿瑶,你如今能放下这份不舍吗?
李世民的话语既展现了皇家威严,又充满了对子女的深情,令在场众人无不感动。罗瑶听后,眼眶泛红却带着笑意,起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哽咽与感激
罗瑶(安庆郡主):陛下恩重如山,阿瑶感激不尽。灵灵得陛下与吴王青睐,是她前世修来的福分。阿瑶虽心有不舍,但也明白女儿终将离家。请陛下放心,阿瑶定会全力以赴,让灵灵的婚礼成为一场盛大的庆典
随着这番话,宴会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祝福声。李世民也满意地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接着,李世民再次开口
李世民:朕看楚王李宽及冠近一年,成熟稳重很欣慰。司徒倾瑶是司徒青云将军遗孤,将军早年为国捐躯朕铭记于心。如今倾瑶十六正值芳华,朕念将军功勋与倾瑶品德,特赐她与李宽成婚,望成佳话,告慰将军英灵 。
李宽:谢父皇。
司徒倾瑶:谢皇上。
李世民:昭华公主李槿及笄至今已满三载,三年前朕就为她与慕容瑶林定下婚约。如今槿儿也到了该嫁人的年纪,朕决定,将李槿与慕容瑶林的婚期定在两个月之后。望二人婚后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李槿(昭华公主):谢父皇。
慕容瑶林:谢皇上。
就这样,李世民给自己的皇子选了门当户对的贵女,也给自己最宠爱的皇子和公主定下了婚期,一场赐婚就此结束。
隋唐英雄之卿卿我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