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浔江城向西,几座山岗环绕之处,便是陈家祖坟所在地。此时,陈仲辛的新冢前,素云一身缟素,悲痛欲绝。她抚摸着父亲的墓碑,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回忆着与父亲相依为命的点点滴滴,满心懊悔未能在父亲临终前尽孝。
陈伯钧轻轻扶起素云,指着这片坟地,语重心长地说:“素云,茂良,这里埋葬着你们的先辈,是你们的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 二人默默点头,眼中满是哀伤与坚定。
“哈哈哈哈 ——” 一阵凄厉的笑声打破了寂静。陈范氏披头散发,身着大红喜服,如鬼魅般出现在坟地间。她时而大笑,时而痛哭,声音在山林间回荡,令人毛骨悚然。之前的变故让她彻底崩溃,精神失常。
素云惊恐地抓住茂良的手臂,身体瑟瑟发抖。陈范氏突然看到 “陈冷氏之墓”,似乎恢复了一丝清明,嘴里喃喃自语:“大嫂,不关我的事…… 是你自己想不开……”
陈伯钧见状,怒目圆睁,冲过去揪住她的头发:“我就知道是你通风报信,害了你大嫂!你这个恶毒的女人!”
“我娘一心向佛,与世无争,你为何要害她!” 茂良也愤怒地扇了陈范氏一巴掌。
陈范氏缓缓坐起,声音悲凉:“是,我告诉了不该告诉的人她在修行,可我没想害她…… 我们都是苦命人,被你们陈家男人毁了一生……” 她突然看向素云,眼中充满仇恨:“都是因为你,你们母女俩,毁了陈家!”
“砰!” 一声巨响,陈范氏撞向陈仲辛的碑石,鲜血染红了墓碑。她的一生,在这场爱恨情仇的纠葛中,画上了悲惨的句号。
回到老家后,陈伯钧无数次在弟弟留下的画像前久久伫立。画中女子美得惊心动魄,柳眉轻扬,杏眼含情,诱人的唇角微微向右勾起,露出洁白贝齿,那神情仿佛在无声地嘲笑着这纷繁复杂又庸俗不堪的世界。每当闭上双眼,陈伯钧便能清晰地看见火红枫叶如蝴蝶般在风中肆意飘舞,红纱轻舞,长发飞扬。如此美景,却再也无法重现,他不禁喃喃自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素云和堂兄本打算将大刚离去的消息告知陈伯钧,可刚走到书房门口,这句话便直直钻进他们耳中。
“伯父!您认识我娘,对不对?您一定知晓当年的事,是吗?” 素云满心急切,母亲当年为何抛夫弃女、决然离去,这一直是父亲和她心中难以解开的心结。
陈伯钧猛地从往昔回忆中惊醒,侄女的面容与画中红衣佳人瞬间重合,刹那间,一种恍若隔世之感涌上心头。
“你们都坐下吧。是时候把当年的事告诉你了,素云。你母亲是个了不起的女子,她不仅拥有超凡脱俗的美貌,更有一颗深明大义、侠骨柔肠的心,堪称旷世奇女子……” 尘封多年的往事,如翻涌的浮云,迅速掠上心头。
民国二十年(1931 年)十月,古都北平。那时的北平,街头巷尾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气候渐冷,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北平城还因成千上万如潮水般涌入的异乡流民陷入混乱。
这些流民们衣衫褴褛,眼神中满是惊惶与无助,面黄肌瘦的他们只能蜷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每一处能稍稍躲避秋风的屋檐下,都挤满了人。失去家园的伤痛、长途跋涉的疲惫,以及整日难以饱腹的饥饿,让他们痛苦不堪。每天,收尸队都要拉走不少因饥寒交迫死去的尸体。
好在,也有一些心怀悲悯之人,自掏腰包购买粮食赈济这些可怜的同胞。北城便建起了一座大粥棚,里面架着十口大锅,每日能为上千流民提供一碗稀薄的粥。而这座粥棚的主人,便是八大胡同的名妓,红遍京师的红玉姑娘。据说,红玉姑娘不仅貌若天仙,还能歌善舞,一曲《北方有佳人》跳得全城为之倾倒,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公子阔少一掷千金,只为能一睹她的芳容。
此时,在八大胡同的倚红院里,陈家兄弟正因她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大哥,您不必再说了。我死也不会离开毓贞,除非她不要我。” 陈仲辛态度坚决,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
陈伯钧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你简直着魔了!为了这么一个风尘女子,你竟然抛妻弃子,全然不顾父母兄弟,连自己的前程也不要了,还在这妓院里卖文唱曲,你好好想想,这值得吗?”
“值得!为她,就算死也值得!” 陈仲辛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大哥,” 他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些,“我们兄弟相处快三十年了,您应该了解我,我并非好色之徒。天下女子众多,可我只钟情于毓贞一人。您根本不了解她是怎样的女子,事实上,是我配不上她。您只知道她叫毓贞,艺名红玉,可您知道她的本来出身吗?”
陈仲辛加重语气,掷地有声地说:“她是旗人,且是最尊贵的正黄旗出身。”
“什么?” 陈伯钧震惊不已,满脸的难以置信。
“没错,她是皇族之后。”
红玉又名金毓贞,她的先曾祖是嘉庆帝之子,被册封为亲王。但由于不是铁帽子王,传到毓贞父亲这一代,只承袭了一个贝勒爵位。这位贝勒爷是典型的八旗公子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抓蛐蛐、逗鸟儿也是行家,还娶了十几房妻妾,生了二十来个儿女,家庭规模颇为庞大。清帝退位后,靠着民国每年发放的上千两优待白银,再变卖一些古董字画,日子倒也还能勉强维持。
然而,后来局势变动,逊帝被迫离开紫禁城,民国对皇族的优待也随之终止,眼看一大家子即将断了钱粮,只能坐吃山空,老贝勒爷急火攻心,再加上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禁不住这般打击,竟一命呜呼了。
民国那一场风花雪月的往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