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北京城的胡同还未完全从睡梦中苏醒,李鹤东已经起身,开始了每日的基本功练习。吊嗓子、练贯口,声音在狭窄的胡同里回荡,惊起了枝头的鸟儿。他的脸上满是专注,经过这些年在德云社的打磨,曾经那个带着几分莽撞的胡同少年,已然在相声之路上越走越稳,但他知道,前行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
“东哥,这么早练活儿呢!”邻居家的小伙儿路过,打着招呼。李鹤东停下,笑着回应,脸上洋溢着对生活和相声的热爱。简单寒暄后,他又投入到练习中,每一个字、每一个发音,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上午,李鹤东来到德云社后台,刚坐下,就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原来,社里正在筹备一场大型的传统相声专场,旨在向观众展示最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魅力。但在节目编排和表演方式上,年轻演员和一些老艺术家之间产生了分歧。
老艺术家们认为,传统相声就得遵循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不能改,要让观众听到最纯粹的老味儿。而像李鹤东这样的年轻演员,则觉得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让相声更贴合当下观众的喜好,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艺术。
“东子,你怎么看?”师兄岳云鹏凑过来,小声问道。李鹤东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说:“我觉得传统不能丢,但也得与时俱进。就像咱们小时候听的相声,和现在观众的口味肯定不一样了,如果还是一成不变,怕是很难留住新观众。”
正说着,一位资深的老艺术家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对话,脸色微微一变:“你们这些年轻人,想法太浮躁。传统相声是经过多少年沉淀下来的,改来改去,成何体统?”
李鹤东连忙站起身,恭敬地说:“老师,我们尊重传统,也知道老祖宗的东西珍贵。但时代在变,我们也得想办法让相声活下去,让更多人喜欢。”
老艺术家冷哼一声:“哼,别以为加几句网络流行语,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创新了。那是丢了相声的魂儿!”
一时间,气氛变得有些紧张。李鹤东心里明白,老艺术家们对传统的坚守是出于对相声的热爱和敬畏,但他也坚信,适当的创新是让相声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必要途径。
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李鹤东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演员决定私下排练一段改良版的传统相声。他们在经典的段子里巧妙地融入了当下热点话题和一些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表演形式,同时又确保不破坏相声的核心幽默和艺术价值。
排练的过程并不轻松,每一个新加入的元素都要反复斟酌,既要保证好笑,又不能显得突兀。李鹤东常常练到深夜,回到胡同的家中,嗓子已经沙哑,但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
在正式演出前,李鹤东的节目被安排进行内部预演。老艺术家们也被邀请前来观看,他们坐在台下,表情严肃,眼神里满是审视。
演出开始,李鹤东和搭档一上台,就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巧妙的包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随着表演的推进,那些融入的现代元素不但没有违和感,反而让观众们笑声不断,掌声此起彼伏。
演出结束,台下一片叫好声。李鹤东紧张地看向老艺术家们,只见他们的表情逐渐缓和,其中一位年长的前辈微微点头:“小伙子们,有点意思。看来,传统和创新并不是不能兼容。”
听到这句话,李鹤东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他知道,这只是相声创新道路上的一小步,但对他来说,意义非凡。这次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相声之路上的方向,既要传承老一辈的技艺和精神,又要勇敢地迈出创新的步伐,让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闪耀光芒。
回到胡同,已是深夜。李鹤东抬头看着满天繁星,心中满是感慨。从曾经那个在胡同里玩耍的少年,到如今在相声舞台上努力探索的演员,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而这条蜕变之路,还很长很长……
从胡同少年到相声角儿:李鹤东的蜕变之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