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开始关心张萍被什么学校和专业录取了,家里人其实也不懂什么专业分类,但是听到以后有可能在报纸上看到张萍写的文章,大家就很高兴,而且现在毕业就包分配,在学校里学习时也有补贴。
最后等到张萍毕业的时候,她被分配到了市里的报社。
虽然报社给分配了宿舍,但是张萍还是在市里买了两间房子和两间商铺。用于出租。
平日里张萍就只要写写稿子,整理一下投稿就好了,刚来的新人,这已经算是重用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渐渐吹到了东北,自从大队也包产到户之后,张家人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本来就是勤劳肯干的人,又是一个勤劳就能致富的年代,张萍又给出了主意,让家里种一些红薯,西瓜和玉米,嫩玉米直接论根卖给大饭店,红薯冬天烤了在火车站和电影院外卖,一年到头也不少挣钱。
不过这也是暂时的,等到个体户的政策下到东北,就可以计划一下想干什么了。
张萍可以帮着制定初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后面的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张大哥凭着自己的细心在南边来回了两趟,就挣下了一笔钱。
听了张萍的建议,在县城买了房,买了店铺,开了一家服装店,和张大嫂两人忙忙碌碌生活也算是平稳,小富即安。
张大姐本来就有一手好厨艺,在缺油少食的年代也能做出美味的食物。难得的是,大姐夫的厨艺竟然也不错。
两人开了一个早点铺子,买下了铺子和院子。他俩手艺好,用料又扎实,不过两年就已经把铺子的钱赚回来了。
张萍一开始在报社干的还不错,后来还升职当了一个责任编辑,每天负责校对稿子。
结果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报社的总主编换了人,报社的风格越来越浮夸。报道的时候只追求用标题吸引人,内容也越来越不贴近事实。
张萍就辞了职,凭借着自己已经升到高级的写作能力和这些年四处采风的素材,整理写作了好几本小说。
而且是找了省里的报社发表,在省里的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原先的同事也不知道张萍就是最近很出名的作者。
小弟张亮则是在考上大学之后留到了学校做了一名讲师,今年已经升到副教授,和当初的大学同学结了婚,就在省里安了家。
张大伯家的两个儿女也在县城里开了店,有房有车。
张家父母四个儿女,两个大的自己开店,生活富足,两个小的事业有成,还是难得的文化人。十里八村提起张家谁不羡慕啊。
唯一让父母忧心的,就是二女儿张萍今年已经30岁了,还没有结婚,也不谈对象。
不过两位老人来到市里,跟着张萍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没有再催过她。
毕竟张萍现在有房有车,生活来源有房屋和稿费版权费,养老和治病都有保险,何必再找个男人过鸡毛蒜皮的日子,去赌一个男人的人品去呢。
张萍后来给老两口在县城买了一个小院子,也是供暖供电,比村里住着舒服多了。最主要的是外面有一个小菜园,够老两口拾掇一段时间的了。
随机一个小世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