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的对于亲情,爱情的感知相较于别人可能有点滞后性,尤其是那些言语下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李曦偶然听得初中一个同学快要要订婚了,李曦觉得不可思议。李曦对于那个同学的印象大概就是开朗,聪明但是不喜欢学习,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曦是有些震惊的,后来又觉得这像她的风格,很前卫,很自由。除了震惊以外呢,李曦也开始思考自身,现在这个阶段李曦从头至尾想的都是怎么努力地学,怎么可以提高自己的成绩,而至于未来学什么专业,李曦还真没有仔细地想过,更别说情感上的问题。对于感情,李曦也只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远到李曦根本无法想象自己会不会谈恋爱,会不会喜欢一个人,会不会有一个人会喜欢自己。
那天,李曦为这个问题思考了大半天,得出来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先提升自己吧,缘分来了就随缘。这结论在李曦看来也是废废的,可是感情从来不是一个很静态的东西,过分固化,那就会让自己掉入僵硬古板的陷阱中,未来的事,谁都不敢打保票,既然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就坦然自若好了。
提到这,李曦突然想起来对于恋爱很禁止的初中阶段,当时李曦的同桌是个男生,当时排桌的时候,老师一般都是让女生和女生,男生和男生做同桌,怎么有了这个例外呢,那就是一切太巧了,当时李曦刚卖完头发,头发短的可怜,加上身上的衣服也是偏中性的,老师就自然而然的把李曦看成男生了,然后让她和另一个男生做了同桌。后来桌子变成三列,又加入了一个女生,李曦就变成了夹心饼干里的“夹心”,剧情的演绎一如电视剧偶像剧一般老套,李曦的同桌们开始纸条传递,而后进行隔人对话,李曦当时只觉得两人以前应该认识,直到偶然遇见两人牵手去食堂吃饭,李曦猛然意识到什么。之后,李曦只觉得自己像个度数极高的电灯泡,待到一个考试后,李曦终于从那个氛围中逃离。现在李曦想到这个事情,就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学鸡”,混进了一个自己不太了解的课堂。
其实, 如果当时的李曦足够的八卦的话,那班里的花边新闻还是能够满足很多人的饭后谈资的,可惜了,李曦这种性子,主动探索挖掘这种东西是不太可能了。如果不是因为听说同学订婚这个事唤醒了李曦尘封的记忆,那么估计李曦能把这事腐烂在脑子里,直至彻底的遗忘。
懵懵懂懂,迷迷糊糊,绝对贴合李曦对于爱情的感知,李曦大脑对于情感模块的挖掘开发不足于十分之一,但是你要问李曦“你觉得那谁谁怎么样,喜不喜欢”,那李曦却能给出自己的回答,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李曦后来想了想,觉得可能是自己出于自己审美上而做出的回答,却不是从情感上感知的答案。简单点来说,根本就是没入心,或者说心不在此,就能一局外人的身姿给出比较官方的回答。
愚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