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外,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沉寂。魏锦瑟站在原地,目光空洞地望着那扇紧闭的殿门,仿佛那扇门隔绝的不仅是刘煜的身影,还有她心底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绣纹,指尖微微发颤,似乎在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波澜。
“娘娘,您可还好?”身旁的宫女秋分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轻如蚊蚋,生怕惊扰了魏锦瑟的思绪。
魏锦瑟回过神来,缓缓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无碍,本宫只是有些乏了,你退下吧。”
“诺。”秋分福了福身,悄无声息地退出了殿内。
殿内只剩下魏锦瑟一人,她缓步走到窗边,推开窗棂,任由夜风拂过面颊。风带着一丝凉意,吹散了她的发丝,也吹散了她心中那些纷乱的思绪。她抬头望向夜空,天边挂着一轮孤月,清冷的光辉洒在宫墙上,映出一片冷寂。
“阿煜,你我终究是回不去了......”她低声喃喃,声音被夜风卷走,消散在无尽的黑暗中。
与此同时,刘煜走出皇后寝宫,脚步沉重地走在宫道上。他的目光冷峻,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唯有紧握的双拳泄露了他内心的激荡。他抬头望向天空,月色如霜,洒在他的肩头,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寒衣。
“锦儿,你为何如此狠心?”他在心中默念,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他知道,魏锦瑟的决绝并非无情,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儿子,保护那个他们共同的孩子——刘承。
想到这里,刘煜的眸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甘与痛苦,转身朝着宫外走去。他的背影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孤寂,仿佛与这繁华的皇宫格格不入。
---
几日后,东宫。
刘承正坐在书房中翻阅典籍,眉头微蹙,神情专注。他的容貌与刘煜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双凤眼,如出一辙。只是他的气质更为温润,少了刘煜的凌厉与锋芒。
“殿下,淮安王求见。”一名太监恭敬地禀报道。
刘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淮安王?他为何突然来访?”他放下手中的书卷,整理了一下衣冠,吩咐道:“请皇叔进来。”
不多时,刘煜迈步走进书房,目光落在刘承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微微拱手,语气温和:“臣弟参见太子殿下。”
刘承连忙起身,回礼道:“皇叔不必多礼,快请坐。”
两人落座后,刘承亲自为刘煜斟了一杯茶,恭敬地递过去:“皇叔今日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刘煜接过茶盏,目光在刘承脸上停留片刻,语气温和:“并无要事,只是近日得了一本古籍,想着殿下或许会感兴趣,便特意送来。”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本装帧精美的书册,递给刘承。
刘承接过书册,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多谢皇叔!承儿定会仔细研读。”
刘煜微微一笑,目光柔和:“殿下勤学不辍,实乃大宋之福。若有不懂之处,可随时来寻臣弟。”
刘承点头应下,眼中满是感激:“皇叔如此关心承儿,承儿心中甚是感激。”
刘煜看着刘承,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眼前的少年是他的亲生儿子,是他与魏锦瑟血脉相连的延续。然而,他们之间却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殿下,可曾想过,若是有一日,你发现自己的人生并非如你所想,你会如何?”刘煜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刘承愣了一下,随即笑道:“皇叔何出此言?承儿身为太子,自当以天下为己任,无论前路如何,承儿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刘煜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又带着一丝苦涩:“殿下有此志向,皇叔甚是欣慰。只是......世事无常,有些事,或许并非表面那般简单。”
刘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虽不明白刘煜话中的深意,却仍恭敬地说道:“多谢皇叔提点,承儿定会谨记于心。”
刘煜轻叹一声,起身道:“时辰不早了,皇叔便不打扰你了。若有闲暇,可来我府上坐坐。”
刘承起身相送,语气诚恳:“皇叔慢走,承儿改日定当登门拜访。”
刘煜点点头,转身离去。走出东宫时,他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得修长,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
夜幕降临,魏锦瑟站在寝宫的窗前,手中握着一封信,信上是刘煜的字迹:“锦儿,我已见过承儿。他很好,你将他教导得很好。你放心,我会守护他,即便只能以皇叔的身份。”
魏锦瑟的眼中闪过一丝泪光,她将信紧紧贴在胸口,低声喃喃:“阿煜,谢谢你......”
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辉。她知道,有些事注定无法回头,但至少,他们的儿子会在这繁华的皇宫中平安长大,成为一代明君。
而她和刘煜,终究只能在各自的命运中,默默守护着彼此心中那份无法言说的深情。
惊鸿遇瑾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