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尘站在那条空荡的巷子里,手里捏着那张写着诡异字句的纸页,风从背后吹来,带着夜的寒意。他低头看了看脖子上的伤痕,血已经干了,像是一道被时间遗忘的印记。
“你不是唯一的继承者。”
这句话在他脑子里反复回响,像是某种古老预言,又像是警告。
苏婉仪跟了过来,眉头紧锁:“你怎么了?”
“没事。”他把纸叠好塞进口袋,语气平静得不像刚刚经历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威胁,“我们回去吧。”
两人一路沉默地走到地铁站口,苏婉仪忽然开口:“其实……我一直在关注你的视频。”
“嗯?”李逸尘看了她一眼。
“你讲的那些诗,不只是复述,更像是在唤醒什么。”她顿了顿,“你能感觉到吗?有些东西……好像在回应你。”
李逸尘没说话,只是笑了笑。
几天后,他的视频账号突然爆红,粉丝数蹭蹭往上涨。有人开始称他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也有人质疑他的解读太过主观。但不管怎么说,热度是实实在在的。
就在他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风波来了。
某小媒体突然发布了一篇长文,标题十分抓眼球:《“古文化代言人”李逸尘涉嫌抄袭?其诗词解读竟有十余处错误》。
文章里列举了他讲解过的几首诗,指出其中一些典故和出处与权威资料不符,甚至还有疑似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内容。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站出来支持他,说艺术本就不该死板;也有人冷嘲热讽,说他不过是蹭热度的小丑。
李逸尘看着手机屏幕,心里一阵烦躁。他知道这些内容确实有问题,因为很多诗句的记忆来源他自己都说不清。但他也没抄谁,那些都是前世残留的碎片,是他灵魂深处的东西。
“怎么办?”赵阳打电话过来,声音里透着急切,“现在网上骂声一片,连出版社那边也开始犹豫要不要出你的书了。”
“再等等。”李逸尘低声说。
可等来的不是转机,而是更多的攻击。
另一家自媒体跟进爆料,称李逸尘所谓的“古文化研究”不过是个噱头,真正的学术界根本没人认可他。甚至还有人翻出了他大学时期的成绩单,说他当年也只是个普通学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舆论开始一边倒,原本支持他的网友也开始动摇。
就在这时,苏婉仪发来了一个链接。
“这是我写的文章。”她在微信上说,“别急,先看看。”
李逸尘点开链接,发现是一篇专业性极强的分析文章,题目叫《从考古学角度重新审视李逸尘的诗词解读》。文章里,苏婉仪用大量出土文献和碑刻资料,一一对应了他讲解中的“争议点”,并指出其中许多观点其实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只是现代人遗忘了而已。
“这……”李逸尘看得目瞪口呆,“你怎么会知道这些?”
“因为你讲的那些诗,跟我导师的研究方向很接近。”苏婉仪回复,“我把你讲的内容整理了一下,然后查了几个古籍数据库,结果发现你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有依据,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文章一发出,立刻引起了学术圈的关注。几位研究古典文学的教授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声,表示对李逸尘的解读方式感兴趣,并愿意进一步交流。
风向开始变了。
有人开始重新审视这场舆论风暴,觉得它更像是刻意策划的抹黑行动。而那个最初发帖的小媒体,也被扒出曾多次收钱替人洗白、黑别人,信誉度几乎归零。
李逸尘松了口气,但心里却隐隐不安。
“你不奇怪吗?”苏婉仪问他,“为什么偏偏是你?他们完全可以找别人下手。”
“也许是因为我太跳了。”李逸尘苦笑,“论坛那天,我确实抢了王鸿儒的风头。”
“不止这么简单。”苏婉仪眼神认真,“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真正怕的,不是你的名气,而是你唤醒的东西。”
李逸尘怔住。
这时,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陌生短信弹了出来:
**“小心,他们已经开始清场了。”**
他盯着这条信息看了很久,手指慢慢收紧。
“怎么了?”苏婉仪察觉到他的异样。
“没事。”他把手机放回口袋,抬头看向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只是有点累了。”
“要不休息几天?”苏婉仪轻声说,“你现在火了,但也成了靶子。”
“不行。”李逸尘摇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退。”
他顿了顿,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让他们来吧,我倒要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继承者。”
说完,他转身走进人群,背影坚定如山。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